年出栏1.86万头 产值突破3700万元杭州日报讯 背靠巍峨老虎咀山,面朝汩汩东义河,四排白墙灰顶的养殖场在海拔4000多米的四川省甘孜州稻城县木拉乡里拔地而起,格外显眼。“面积大概10亩出头,养了400多头藏香猪。”哈面东鱼养殖农民专业合作社负责人哈面说,新的一年想继续扩大生产增加收入。见有好收成,谁不想多赚点?据稻城藏香猪产业园区负责人赵蔡介绍,早在去年10月份,就有4个专业合作社赶来对接,“今年他们都要扩大养殖!”这背后,是余杭区对口支援稻城县扎实有效的帮扶工作见了效,即生产端、流通端、消费端三端齐发力,既蹚出了一条雪域“高原之珍”的“出山路”,也形成了一套市场认可的消费帮扶新模式。养好藏香猪关键要解决“养而不纯”以“喝雪山泉水、吃森林山珍”著称的稻城藏香猪,是国家地理标志产品,因其独特的生长环境和上佳的肉质口感而闻名于世。尽管声名在外,但是在其保种地稻城县,藏香猪的“养殖难”问题依旧。“在稻城只有两个乡镇的藏香猪品种比较纯,以往农户养殖规模小,生产也不规范,外来客商到稻城找藏香猪经常失望而归。因为无法形成规模化生产,就做不成产业,何谈销售?”赵蔡说。如何扭转这一局面?在挂职稻城县委常委、副县长的杭州干部姜万博看来,只有“前端理顺供应链、中间把控运输链、终端拓展消费链”,藏香猪“出山”才有希望。比如在生产端,养好藏香猪首要解决“养而不纯”问题。稻城藏香猪产业园区由余杭区援建,引入四川省养殖龙头企业康巴情牧业有限公司整体运营。“我们从当地农户手中收购并筛选出原种种群,确保藏香猪的纯正性。”赵蔡说,他们会亲自到代养的养殖场去手把手传授科学化、标准化的养殖方式,“去年向养殖户发放的310头猪,至今没有一头出现损失。”此外,园区还推行“借猪还猪”等三种猪仔发放模式,建立养猪保险制度和保价回收制度,不断提振农牧民的养殖信心,让农户大胆养猪、放心养猪,从而稳步扩大纯种藏香猪养殖规模。值得一提的是,通过余杭区的牵线搭桥,稻城县与浙江省专注于消费帮扶的农业龙头企业浙江天顺控股集团有限公司开展深度合作,在中间运输链上,优选杭州冷链车专取专送,确保屠宰后30小时内直达杭州,并依托消费帮扶两地仓模式保障产品品质可靠。转变思路才能“卖得动”“卖得远”“以前,大家只想着前端养殖,不管后端销售。事实上,只有把需求端打通,有了销路,养殖户才会更愿意养猪;否则光有产出,没有需求,压根活不下去,政府投项目也不能只有理想效益。”姜万博说,唯有转变思路,才有可能“卖得动”“卖得远”。比如不断拓宽藏香猪的市场销路,正是余杭区对口支援的“拿手好戏”——与稻城联合推出“余稻香”品牌,开展藏香猪红烧肉、藏香猪排骨炖千张等经典菜品现场试吃活动;结合“金秋行动”“新春行动”,开展30余场消费帮扶活动,不断加强“余稻香”藏香猪的品牌宣传,全力打造全国认可的消费帮扶“名优品牌”等。除了以品牌赢口碑外,还要以价格赢市场。此前,由于产量、物流、仓储等条件制约,藏香猪价格曾高达120-150元/斤,是名副其实的“奢侈品”。“如今,我们着力打通产业链条堵点,藏香猪价格已降到60-70元/斤。过去一年也就能卖出10头藏香猪,现在三个月就卖了500多头。”天顺集团董事长蒋海军说,价格“接地气”,消费者也更有“买单”意愿。销路持续走高的背后,还得有好品质作保证。据蒋海军介绍,他们在成都找到了有资质的屠宰场,再配合集中冷链运输,通过“三端发力”,色泽红润、肥而不腻的新鲜藏香猪肉,来到千里之外的杭州老百姓餐桌上。大半年过去了,“余稻香”藏香猪既获得消费者广泛好评,也给稻城老百姓带来实实在在的好处,实现了双向奔赴。据统计,去年共带动稻城全县藏香猪出栏达1.86万头,实现总收入3700余万元,农村居民人均增收约1470元。
网站声明:
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新江南网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新江南网号系信息发布平台,新江南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如有侵权请出示权属凭证联系管理员(yin040310@sina.com)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