杭州体育老地标,即将改造升级!满满都是情怀:当之无愧“冠军摇篮”

2025-02-21  A+ A-
  《新江南网》江南第一门户网站!
 追踪网络热点,关注民生动态,传播江南文化,倡导网络新时代!
https://www.xjnnet.com/新江南网欢迎您! 
11人次获得过奥运冠军,76人次获得过世界冠军,122人次获得过亚洲冠军……杭州人耳熟能详的“陈经纶”,当之无愧“冠军摇篮”之誉。这所已建成三十多年的学校,即将在原址基础上进行大规模改扩建工程。改扩建工程将于3月中下旬开始,6月正式动工,于2027年完工。

图片

30年见证杭州体育发展

改建已是迫在眉睫

“陈经纶”从一开始,就在杭州的闹市中心。

陈经纶体校前身是杭州市少体校,创建于1956年,旧址在老浙江大学(原中医学院),1989年才搬至曙光路上,也就是现在的所在地。到了1991年,杭州市政府决定对少体校进行扩建,香港爱国人士陈经纶先生恰巧到杭州考察,心系国家体育事业的他当即决定捐资人民币1375.7万元,将之前的少体校连体扩建,新增了游泳馆、羽毛球馆等。竣工后,学校由原先不到60亩扩容至110亩。从那时开始,这里成为无数杭州孩子体育之路的起点。

图片

陈经纶体校竣工资料图 陈经纶体校供图

30多年来,这里走出了楼云、罗雪娟、叶诗文、孙杨、陈雨菲、黄雅琼、王澜静等7位奥运冠军,以及陈招娣、杨雨、吴鹏、傅园慧等数十位世界冠军,“陈经纶”也成为杭州人耳熟能详的体育地标。正如陈经纶体校党总支书记、校长骆卫峰说的那样:“杭州的这条体育场路见证了杭州近代体育的发展,而陈经纶体校也是杭州体育的一个缩影。”

30多年来,随着学校办学、训练规模的不断扩大,承训体育项目的不断增多,高水平训练设施要求的不断提升,校区内现有的训练、教学设施和办学条件已无法满足学校承训与发展的需要。

“我们现在只有一片篮球场、两片排球场,对训练有很大的影响。”骆卫峰表示,学校期间也经历过几次小规模的改建,比如2003年学校建成综合教学楼,2007年,学校新建了综合训练馆,但这么多年来总体格局几乎没再变过,基本上都是当时陈经纶捐助时的建筑形态,如今各项设施亟需升级更新,以适应新时代体育人才培养需求。

“其实,学校想改建的念头早就有了”,骆卫峰说,“只不过作为杭州体育重要的训练大本营,牵一发而动全身,因此直到2023年改建手续才正式获批,期间又经过杭州亚运会的备战准备,因此直到今年才得以正式动工,学校的改建项目也是今年首批政府重大投资项目之一,得到省市各级领导的关注。”

原址改建延续传奇

“2.0”版的陈经纶

据了解,本次改建为原址扩建,新建总建筑面积约59645平方米。其中,地上建筑面积约49647平方米,地下建筑面积9998平方米,装修改造面积约506平方米。工程将拆除操场南边原有的多个建筑,新建综合训练馆、重竞技馆、网球馆、幼儿园、宿舍楼、食堂、附属配套用房、校大门、地下停车库、室外工程等。

未来,陈经纶体校将新建ABC三个馆和一个生活区。最大的A馆涉及网球、羽毛球、篮球、排球等项目,还包含一个小的田径馆和一个举重馆;B馆的一楼设为体操馆,二楼设为小型的比赛场,可以举办篮球、网球、乒乓球、艺术体操等交流赛以及省级比赛,并单独设计了冠军广场,方便对外交流;C馆主要是重竞技馆,包括跆拳道、摔跤柔道。

“训练馆以实用为主,把空间利用最大化。”骆卫峰介绍,从外观上来说,新场馆依旧以原有的灰白为主基调,保持一贯的素雅之风,并与绿树成荫的黄龙吐翠遥相呼应,形成山水画之感。

图片

改建后效果图

这次改建,也体现了杭州在打造国际“赛”“会”之城过程中对体育事业的重视程度。骆卫峰表示,其实如果从“省钱”的角度出发,上级部门完全可以以更便宜的价格另批一块地给学校,但市委市政府要求在原址进行改建,考虑的也是维系杭州人民的记忆和情怀,保留这块代表杭州体育地标性场所

项目改建完成后,在校师生将拥有更高水平的训练硬件设施,这对于提高运动员训练、教学水平有更好的帮助,不仅有利于培养更多优秀运动员,为国家体育事业做出更大贡献。

改建期间借用黄龙训练

不影响备战省运会

尽管学校改造会对运动员原有的训练计划受到一定影响,但陈经纶体校向省队输送人才、备战2026年省运会的核心目标不会改变,将通过调整训练时间、优化课程安排,最大限度减少对运动员竞技状态的影响。

图片

改建后效果图

据介绍,目前陈经纶的在校学生有1671人,其中走训855人,三集中647人,二集中68人,省队集训84人,其他训练形式17人

那么,运动员在改建期间的训练、学习和生活如何保障呢?据悉,受影响的运动员将转移黄龙体育中心训练,从距离上来说与学校仅一路之隔。此外,生活区计划通过招标确定符合学校需求的公寓楼,教学楼则沿用原来的大楼。

改建期间,针对“三集中”的学生,学校将采取“三点一线”的过渡方案,每日由专车接送,形成“生活区—教学点—训练场”固定路线,确保运动员训练、生活、学习有序衔接。值得一提的是,本次改造不涉及游泳和田径运动员的正常训练,只不过由于曙光路的正大门施工关闭,走训学生及家长将全部从位于跑马场巷的北门出入。

除此之外,学校也会积极与属地街道、社区联系,做好相关解释说明工作,在房产拆除、桩基等过程中,将对周边居民、写字楼的生活、工作产生的影响降到最低。

对杭州市陈经纶体校来说,此次改扩建不仅是硬件设施的升级,也是体教融合的深化,学校将以“2.0”的崭新面貌,继续肩负起培养体育英才、服务社会公益的双重使命,为杭州建设国际“赛”“会”之城注入新活力。

 

网站声明:
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新江南网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新江南网号系信息发布平台,新江南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如有侵权请出示权属凭证联系管理员(yin040310@sina.com)删除! 

 

新江南网版权所有 苏ICP备17007001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