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为一块店招出台新政 杭州为何要做这件“小事”

2025-02-21  A+ A-
  《新江南网》江南第一门户网站!
 追踪网络热点,关注民生动态,传播江南文化,倡导网络新时代!
https://www.xjnnet.com/新江南网欢迎您! 
在杭州市拱墅区百井坊巷的“天山羊肉炉”店门口,3块立式促销小广告牌依次摆放在台阶上,上面标注着该店的招牌菜和价格。而一周前,这3块广告牌只能摆放在店内。

变化源于近日的一条新政——杭州市综合行政执法局(市城市管理局)推出实施商户经营“十允许”和店招设置“三服务”举措,在97个区级以上商圈、商业特色街和N个各地,允许商户在自有红线范围内进行招聘海报、临时宣传设施、移动式宣传牌匾等多种形式的宣传和经营。

从此前推出外摆新政,到在店招店牌上给商户“松绑”,听起来似乎只是涉及一张海报、一块招牌的小事,但在新闻发出后的评论区,我们却看到了许多小商户满满的获得感。

“日常经营的限制少了,商户发挥空间更大了,是好事!”在新塘路经营咖啡店的李女士 评论道。

开年后的杭州,活力奔涌,创新先行。但在城市管理上,却先做起这件小事,我们从中又能读到什么样不同的信号?

关注“神经末梢”

“在确保规范有序、安全整洁的前提下,允许招聘、招商类海报,宣传类贴物,功能性指示牌……”新政中,连续10个情形的“允许”很抓眼球。

关注小店,是此次新政的一大出发点。

为什么是小店?一方面,小店是产业链、供应链的“毛细血管”、市场的“神经末梢”,杭州作为“两万亿之城”和知名旅游城市,在街头巷尾活跃着大量小店。一个可供参考的数据是,截至2024年末,杭州市在册个体工商户有98.72万户。

另一方面,不少小店自身“吆喝”的渠道有限,线下有无客流,很多时候就靠“店招”引客。对于许多小店店主来说,店招“松绑”是刚需。“以前每次出新品,我们都会派店员站在门口吆喝,现在简化成一块新品推介牌,省时省力。”在中山北路经营一家新中式茶馆的夏女士说。

“从市场需求出发,我们推出了一系列灵活、有包容性的举措,它们对城市环境影响有限,又与商户们的自身利益息息相关。”杭州市综合行政执法局(市城市管理局)景观中心广告科科长柏小钢说。

柏小钢介绍,这些举措中有对以往的“模糊地带”进一步加以明确,比如允许沿街商户在自身商铺出入口旁张贴有关招租、招聘、招商等内容的宣传页面。有改变“不允许”导向,如允许沿街商户临时放置可移动的小型宣传牌匾。

新政带来的引流效应,十分可观。

自从把招聘广告贴在自家的橱窗玻璃后,位于中山北路的“杨先生糕点”每天都有五六位求职者上门沟通。“最近我们比较缺人,以前都在招聘网站上付费寻找合适的人选,今年这笔钱就能省下了。”店长郭远高兴地说,招聘广告贴出的第二天,已有求职者前来试岗。

“以前我们只有门店的招牌,路过的人不知道有哪些主打菜。但把宣传牌匾‘移’到店门口后,就一目了然了。”“天山羊肉炉”店店长肖蝶舞表示,近期营业额较去年同期上涨了10%,这一定程度上得益于广告牌外摆。

寻求平衡点

事实上,在店招广告的管理上,全国多个城市都有动作——近年来,上海、成都、广州、深圳等地陆续放宽对店招广告的限制,尽可能减少行政干预,允许更多创意和个性化设计,希望在城市发展和烟火气息中寻求平衡,最大程度释放经济潜能和市场活力。

对杭州来说,烟火气和品质感如同一枚硬币的两面,如何在其中找到平衡点?

从此次新政看,杭州并没有对店招广告一放了之,而是规定了时间、区域等“前置条件”。“在不影响市容市貌的前提下,让商家经营尽可能不受制约。”柏小钢表示,经过前期的调研走访,最终出炉的方案是一个相对折中的选择,让烟火气和品质感达到微妙的平衡。

比如,在节假日等促销节点上推出的临时宣传设施,不占用公共设施、不影响正常通行;对落地式企业标识,需协调美观,没有脱落、破损等问题……

为此,杭州瞄准了成熟的商圈、商业特色街,先行先试。之所以选择这些区域,不仅是它们对业态品质的要求更高,更重要的是经过前期外摆政策的“练手”,积累了丰富的管理经验。

“提升营商环境是大前提,同时我们在城市管理上始终追求安全、规范、高品质,最大程度不扰民。”柏小刚说。

在浙江工商大学现代商贸研究中心主任肖亮看来,对于店招广告的管理应保持足够的“灵活性”,不是一刀切式的简单统一,而要将具体的执法判断交给基层。

从目前来看,杭州把执行空间留给了基层。如在“出店经营”这一项,“经属地街道和执法中队同意沿街商户形成自律公约,并向所在区、县(市)综合行政执法局(城市管理局)报备。”

打造“第二天际线”

除了宣传经营上的“十允许”,这次新政在店面招牌上也推出了精细化服务。

最近,屏风街传统牛肉面店的老板冶成龙完成了“头等大事”:门店招牌顺利更换,线下窗口一次都没跑。“我上次更换店招是8年前,店里就我一个拉面师傅,去找设计公司、窗口办流程就得闭店。”他说,自己正纠结时,城管工作人员主动上门服务,帮他在线上的“菜单式店招备案系统”一站式完成招牌效果图设计、审批程序。

新政对“头等大事”的考量,也源于日常出现的问题。比如,有些商户在店招上一味求大,外缘甚至顶到了隔壁商户的门头;有些店招色彩过于突兀,与区域风貌不协调。

“我们决定‘跨前一步’,主动送服务上门。”柏小刚说,连锁品牌店招将获得更大力度的个性化支持;在“菜单式店招备案系统”试点中,设置400余种设计模版,供有需要的商户一键生成。

城市需要美学思维。店招店牌被称为城市“第二天际线”,体现着一座城市的文化特色与城市美学。

从全球看,店招店牌构筑起街头的不同气质:新加坡街头的霓虹招牌,已经成为新加坡独特的视觉美学;东京高低错落的店铺招牌,让街巷更有人情味……在越来越多的地方,店招店牌已突破简单的店铺标识属性,上升为城市IP,成为一座城市鲜明的印记。

“街巷是城市故事的发生地,它们是否具有趣味性、生活性,很大程度上与店招店牌有关。”肖亮认为,店招店牌延伸了店铺的“商业触角”和服务半径,为消费者提供了一种实体商业特有的消费场景,而新颖独特的店招总会给消费者带来深刻的印象,既能引流,也可以起到促进销售的重要作用。

对于作为历史文化名城的杭州而言,应找到传统与现代的交汇点,在店招店牌的样式、色彩上都要符合自身气质,打造有品质感的“流量入口”。

在浙江大学管理学院教授王小毅看来,店招店牌可以说是重要的“城市表情”,当每条街巷都有自己的店招色彩,城市会更精彩。当商家有更大的自由度打造店招店牌,植根于社区的消费业态会更红火,而这也是杭州走向新型国际消费城市的重要突破口。“这样‘四两拨千斤’的城市管理理念,值得推广。”王小毅说。

随着城市化程度的进一步提高,人们对于城市空间的品质、美感有着更高要求。一贯以“山湖秀丽、街巷井然”形象著称的杭州,想要 “留人留心”,富有包容度和创造力的城市景观是加分项。杭州进一步为商户“松绑”,不仅是城市管理理念上的升级,也更好满足了群众对品质消费的需要。

 

网站声明:
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新江南网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新江南网号系信息发布平台,新江南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如有侵权请出示权属凭证联系管理员(yin040310@sina.com)删除! 

 

新江南网版权所有 苏ICP备17007001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