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水下到天空,用科学打开未来交通的101种方式
走进这家新质生产力科普馆,看看以后的出行有多酷
很多人知道儒勒·凡尔纳,是从他的《海底两万里》开始。其实,他后来还写过另外一部科幻小说——《世界主宰者》,书中那辆带有翼龙的空中飞车,代表着一个世纪前人们对未来交通出行的想象。
假如凡尔纳乘着时光机穿越到现在,来到浙大城市学院未来交通科普馆,估计会大吃一惊——随着科技的飞速发展,未来交通正逐渐从科幻走向现实,无人机、飞行汽车、人工智能和自动驾驶等前沿技术在重新定义我们的出行方式。未来交通到底有多炫酷?11月20日,这场名为“飞跃未来:解锁出行新密码”的走进活动就带着大家一探究竟。
前阵子,浙江公布了首批新质生产力科普体验馆,浙大城市学院未来交通科普馆就位列其中。这次我们不仅眼见为实,更通过实地操作与体验,亲身感触科技进步对于日常生活的深刻影响,让“未来交通”的梦想照进现实。
会飞的汽车说来就来
来浙大城市学院之前,就听说这里有一辆会飞的汽车,真的吗?
人们第一次在小说之外看到飞行汽车还是在1917年。美国飞机设计师格伦·哈蒙德·柯蒂斯在纽约全美航空展上展出了铝制机身与固定翼结合的飞行汽车,取名为——Autoplane,有3只12.2米长机翼的Autoplane被认为是人类历史上第一款飞行汽车,柯蒂斯也被称为“飞行汽车之父”。在《007》《第五元素》等科幻电影中,飞行汽车不仅是吸睛的出行工具,更是代表着未来世界的一个重要元素。
在科学的助力推动下,未来正在变成现实。浙大城市学院未来交通科普馆内就有一辆汽车飞机,但它并非很多人想象中那种能直接原地起飞的普通汽车,有一个更专业的学术名词——电动垂直起降飞行器。原理上更接近于直升机,飞行高度在500米以下,一次充电能飞半小时左右。除了汽车飞机外,这里还有更炫酷的电动飞行摩托,它是浙大城市学院智慧交通团队研发的浙江首款飞行汽车原型,去年九月在SAE2023低空飞行器与城市智慧立体交通国际学术会议上首次发布,同时在交通部科学院嘉兴南湖路空一体飞行基地试飞成功。这款包含了自动驾驶、氢电混合动力、雷达雷视融合等科技元素在内的电动飞行摩托有不少应用场景,比如短途摆渡、医疗应用、物资投放、城市观光、短途运输等。想象一下,上班遇到早晚高峰时,拥有这么一台通勤神器该有多拉风。
交通无人化是大趋势
如果评选2024年度热词的话,除了人工智能之外,自动驾驶也必定入选。自动驾驶技术正在为汽车产业带来一场革命。浙大城市学院未来交通科普馆里就有一个体验区,包含了无人交通飞控控制系统、视景显示系统、人机交互系统、飞行控制系统等,这次“走进”活动的体验者也在驾驶模拟仪上亲身感受了一把无人驾驶。大家都知道,开车是一件需要“眼手脚”协同的事,实现无人驾驶的第一步是“脱脚”,从驾驶辅助开始一步步,最后到实现完全自动驾驶。
无人机也是未来交通的一大趋势。无人机产业应用会在低空物流、城市治理、农业植保等;无人机(载人)产业应用包括高层消防、应急救援、低空观光和城市空中交通等。尤其在物流领域,在不久的将来,透过窗户,我们会看到带着一杯热腾腾咖啡或便当的无人机朝着不同的方向飞行,节省人力的同时,速度也更迅捷。
现场还停着一辆小巴,车身上写着“智驾城院、智慧校园”,看着迷你但非常聪明,它是“车路云”一体,作为智能车和智能交通灯相互配合,共同把数据传上云端,数据共享,实现智能交通。再往场馆内部走有一块大屏——空地无人交通仿真系统,它是一个展示无人交通仿真系统,可以实现交通任务下达、场景建设与车辆部署等,比如提前编好程序,区域内的无人微公交、清扫车就会按照指定路线与任务进行工作。从某些角度来说,以后连指挥交通可能都是无人化的。
创新实验室里的机甲大师
整个浙大城市学院未来交通科普馆有1300平方米,其中科普知识展示场所面积有450平方米,分为无人机展示区、飞行汽车展示区、人工智能专业展示区、自动驾驶展示区、大型空地交通展示区、大国重器展示区、飞行驾驶模拟区、未来交通沙盘区、3D打印区等互动体验区。以低空经济、商业航空等新质生产力为主题,依托于智慧交通运输工程研究中心和人工智能专业教学资源,整合了包括低空感知与控制、低空航路规划、无人驾驶等关键技术领域在内的高端科研设备资源,还有不少高精尖的实验室,比如物联网及人工智能创新实验室、智慧光学传感实验室、机甲大师系列赛实验室、无人交通仿真实验室等。
在机甲大师系列赛实验室里,大家看到了体积虽不大但异常“凶猛”的RoboMaster机器人。全国大学生机器人大赛RoboMaster是中国最具影响力的机器人项目,是全球独创的机器人竞技平台,包含机器人赛事、机器人生态以及工程文化等多项内容。实验室自己编制的RoboWisdom战队在前不久的2024机甲大师高校联盟赛(福建站)上也取得了不错的战绩。
除了上天、地面无人驾驶,交通网络还包括水下。浙大城市学院未来交通科普馆内也有这块内容,包括水面/水下无人系统的规划与控制技术、水下机器人、水面无人艇等,浙大城市学院未来交通科普馆主任王芳介绍说:“水下机器人和水面无人艇在研发过程中会经历多个阶段,包括设计、原型制作、实验室测试、实地试验和最终的应用部署。在展厅展示部分的研究成果其中一些已经完成了实验室测试并开始进行实地试验,而另一些仍在实验室阶段进行进一步的测试和优化。”可以想见在不久的将来,海陆空三栖出行可不是梦。
声明:
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新江南网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新江南网号系信息发布平台,新江南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如有侵权请出示权属凭证联系管理员(yin040310@sina.com)删除!
阅读推荐
新闻爆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