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年一到夏季,蚊子就变得活跃起来,很多市民都会被叮得满身红痒,深感困扰。然而,今年夏天,不少市民发现“蚊子好像变少了”,“不像以前那么频繁被叮咬”。蚊子真的减少了?还是大家产生了错觉?带着这个疑问,记者前往无锡市疾控中心,寻求答案。
今年夏天,蚊子真的少了吗?
以前一到夏天,进家门后总是急忙关门,就怕蚊子飞进来,夜晚时常听到“嗡嗡嗡”声响,难以入睡。但今年夏天,这种烦恼似乎少了许多。“蚊子明显比之前少了,我是‘招蚊’体质。”市民李女士告诉记者,过去夏天出门散步或带孩子去公园玩,不一会儿就会被咬,即使喷了防蚊虫叮咬的药也效果不佳,常常带着一身蚊子包回家。而今年入夏以来,她几乎没有被咬过。
同样感受的还有家住宜兴环科园的钓鱼爱好者邵先生。往年夏天,他在河边钓鱼时,蚊虫特别多,需要“全副武装”——长裤长袖加上驱蚊水。今年,他发现即使不使用灭蚊设备,蚊子也明显减少了。
那么,今年的蚊子真的减少了吗?无锡市疾控中心消媒与血寄地病防制科的兰策介表示,无锡市早在2005年就被纳入病媒生物国家监测点,蚊虫监测一直是其中的重点工作之一。每年3月至12月,疾控中心会对蚊虫密度进行监测。“我们在无锡市区共设有24个监测点,包括居民区、医院、工地、公园、农村自然村等地,采用诱蚊灯法和双层叠帐法进行监测。”兰策介介绍道,“根据今年的蚊媒监测数据显示,7月份的蚊虫密度比6月份下降了37.90%。正是蚊虫密度的下降,让市民感受到‘蚊虫叮咬减少’。”
值得一提的是,无锡城区最常见的两种蚊子是淡色库蚊和白纹伊蚊。白纹伊蚊因其黑白相间的身体,又被称为“花蚊子”,主要出现在白天的草丛、池塘和花园附近,被它们叮咬,常常会感到更为剧烈的瘙痒。根据蚊媒监测数据显示,今年7月期间,白纹伊蚊的密度比过去四年都要低。
而另一种常见的蚊子——淡色库蚊,则是夜晚的“嗡嗡作响”的元凶。这些蚊子喜欢在积水、下水道等潮湿的地方繁殖,夜晚出动,困扰着人们的美梦。不过,今年它们的“出勤率”似乎也有所降低,监测数据显示,淡色库蚊的密度也有下降。
蚊子多少与气候因素直接相关
为何夏天来临?蚊虫反而少了?无锡市疾控中心消媒与血寄地病防制科的兰策介解释道:蚊虫的密度与温度、降雨量、湿度、风速等气象因素密切相关,其中最为关键的两个因素是温度和降雨量。通常情况下,蚊子在20℃至35℃的温度范围内最为活跃,但当温度过高或过低,它们的活力就会显著下降,从而减少对人类的“骚扰”。
前段时间,锡城持续高温,降水量也较少,这两大因素直接限制了蚊虫的活动。高温使得蚊子“懒”了下来。而降水偏少又减少了水体的形成,蚊子失去了赖以繁殖的“温床”。此外,高温天气下,人们减少了户外活动,加上爱国卫生工作环境清理和专业消杀,也会让市民有“蚊虫叮咬减少”的感觉。
不过,兰主任提醒大家,当前蚊子少了并不意味着这个夏天就会一直如此。蚊子的一生,离不开水,尤其是在卵、幼虫(孑孓)、蛹这三个阶段,都要依赖水环境生长。随着近日锡城强对流天气带来降雨,积水的增多可能会再次为蚊虫繁殖提供条件,蚊子密度可能因此上升。尤其是在雨后形成的积水中,白纹伊蚊(俗称“花蚊子”)的数量会大幅增加。因此,有句话说“下雨一场,蚊子一场”,雨水增加了蚊子的孳生环境。因此当市民感到蚊子增多时,也无需担心,这是符合既往季节消长规律的。
(晚报记者 陈怡迪)
声明:
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新江南网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新江南网号系信息发布平台,新江南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如有侵权请出示权属凭证联系管理员(yin040310@sina.com)删除!
阅读推荐
新闻爆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