麦穗收尽,稻秧登场,旱地耕过,灌作水田……芒种后的高标准农田一头连着收,一头接着种,一派忙碌景象。
随着高标准农田建设的不断深入,滨湖区不仅把“粮田”变为“良田”,还不断探索“农田+”融合发展模式,实现经济、生态、人文效益多重丰收。
扩容增产有“盼头”
“以前这块地没人种,都荒了。自从高标准农田连片整治后,我种上了一片小麦,今年收成很好。”从杂草丛生的弃地到开阔平整的良田,雪浪街道望溪社区居民许信良见证了自家门口的巨变。近年来,滨湖区将盘活土地资源作为良田“扩容”的必答题,对闲置荒地、农田设施、环境配套等进行提升改造,现已建成高标准农田2485亩,“田成方、路相通”现代农田格局初具雏形。随着新良田的投用,今年滨湖区的小麦实际种植面积较去年同期增加近50%,面积、总产、单产实现“三增”。
走进马山街道的高标准农田,两块电子显示屏正实时更新着土壤温度、pH值及空气湿度等气象数据。“以前浇水施肥24小时离不开人,现在在手机上就能直接操作,省时省力更精准。不仅如此,耕地产粮也有了质变,今年每亩小麦预计增产25斤以上。”种植大户刘臧园说。从“靠天种田”到“科技种田”,这得益于马山街道在优化耕地质量、水肥一体化技术等措施的基础上,建成“智慧田间气象站”,通过“数字大脑”高精度监测、智能化分析和远程化管理,将水和肥料精准输送至农作物根部,实现节本增效,助力农业绿色高质高效生产。
不光要实现增产丰收,还要产质效协同。为此,滨湖区创新引入由拦截沟渠和尾水净化池组成的生态净化系统,满足单次农田退水的收储净化和循环利用,这样一来不仅为周边农民提供了高效便捷的种植条件,还能持续改善和重塑区域性生态环境。
农旅融合有“看头”
黛瓦白墙、青绿山水、农田划一、阡陌纵横……随着高标准农田建设的不断深入,滨湖区不仅把“粮田”变为“良田”,还积极探索“农田+”融合发展模式,乡村旅游新IP不断“出圈”,引来游客、富了村民。
不久前,一场“麦香悦读市集”暨“陇上踏歌”阅读品牌发布活动在雪浪街道葛埭社区百亩麦田里热闹举办。以麦田研学、麦田音乐会、麦田光影等一系列“农田+阅读”特色体验活动,打造了一处“可读、可听、可感、可触、可享”的多元化阅读空间,让市民游客享受田园课堂书香四溢氛围的同时,沉浸式感受到了千年古村落的丰厚底蕴和独特魅力。
围绕无锡首个山体梯田——七彩花海梯田,胡埭镇富安村通过油菜花、向日葵科学轮种模式,实现春赏油菜花、秋观葵花景。“农田+花海”模式让缤纷花海花样出新,花海梯田单日人流量最高超万人。眼下,带动村民发展民宿产业被提上了日程,该村计划打造特色农业体验片区,让村民们在家门口捧上“旅游饭”。
如今,栖鸟、山茶屿、雪浪不卷等“村咖”的香味早已飘到了湖湾乡落。一间间别具特色的咖啡馆以农田茶田、山水河湖等天然景色为背景,是青山绿水间跳跃的一抹抹亮色。“农田+咖啡”吸引了众多市民游客打卡消费,品出乡村别样好滋味,将生态优势转化为经济效益。(潘凡)
<爱上你,爱上新江南网:www.xjnnet.com www.xjnnet.net,www.xjnnet.com欢迎您!>声明:
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新江南网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新江南网号系信息发布平台,新江南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如有侵权请出示权属凭证联系管理员(yin040310@sina.com)删除!
阅读推荐
新闻爆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