杭州初三女生因为一篇作文带火了家乡内蒙古乌兰察布。
“句句不提思念,却句句都是思念”。《人民日报》官方抖音账号转发了杭州市丁兰实验中学初三学生张潇冉的一段视频,给出精辟的点评,并获得百万点赞。她也因此在全网走红。
“铁轨锈成了记忆里的虚线,故乡洇成了底片上的残影……”视频中,她正在为全班同学朗读自己写的作文《旧轨回乡》。
文中“傻事”引发情感共鸣 不少网友表示“听哭了”
文章以归乡之旅为线索,通过绿皮火车这一载体,抒写了跨越时空的亲情记忆与对时代变迁的感慨。正是这样一篇关于亲情、乡愁与生命轮回的深情叙事,打动无数网友。
记者联系上了张潇冉的语文老师王杨军。王杨军用短视频展示真实课堂、传递语文之美的故事频繁登上社交媒体。王老师介绍,这是他给学生布置的寒假作文,开学后陆续进行批改。当批改到张潇冉的作文时,他眼前一亮。
“这个年纪的小孩子能够写思乡这个题材的并不多。有部分孩子写到思乡的,无非就是点到他回老家了,然后呈现一下他在老家所做的有趣的事情,例如在老家放烟花、拜年或者旅游等等之类的题材。”而张潇冉写的是自己坐火车回乡,通过一个交通工具引发感思,这样的作文真的很少见,“所以我还是比较惊讶的”。
为什么这篇作文能打动人?王老师觉得文笔是一方面,更重要的是叙述的内容。
王老师分析,作文的前半篇写得很细腻,把情感挖掘出来了。“读到后半篇时,我就非常感动,尤其是她讲到,推销员向老人推销商品,始终推销不出去。但是他话术一转,说孩子爱吃。这样一笔莫名其妙的生意突然就达成了,这句话是最打动我的。”批着批着,王老师自己不禁红了眼眶。
这一段推销员的经历也打动了同学们。有位女生因为张潇冉的这篇作文写下读后感,其中也提到:“小时候,我爷爷奶奶大概也做过许多‘傻事’。”同学们对于父母长辈的那种理解与感恩,通过这篇作文也会逐渐加深,这也是王老师决定公开分享这篇作文的另一个理由。没想到,视频意外走红,网友在感叹出色的文采的同时,也被文中真实的描述打动,纷纷表示“听哭了”。
她文静细腻追求真性情 喜欢杭州的茶文化和历史传说
昨天傍晚,张潇冉结束一天的课程,准备参加晚自习。“父母毕业后来杭州工作,定居在这里,我出生在杭州,也在杭州长大。现在逢年过节才能回老家,看望家中长辈和亲戚朋友。”张潇冉告诉记者,正是“新杭州人”这样的成长经历,让她有了浓浓的乡愁。
张潇冉说,自己是史铁生的粉丝,时常翻阅散文《我与地坛》。对于第二故乡杭州,张潇冉说她喜爱杭州的历史文化,比如“茶文化”和丰富多彩的传说故事。每年学校组织春联创作活动,她参加了多次,今年是蛇年,她根据“白蛇传”,写的是“龙游沧海掀热浪,蛇渡红尘遇良缘”,过年时还贴在了自家大门上。
张潇冉的老师们觉得,她是个话不多,心思细腻的女生,各方面都很优异,还有音乐特长,很早就过了钢琴十级。好朋友章秋涵在一旁补充,大家一看她就像北方人,但相处下来就知道她其实性格温婉。不过她家里人非常热情,每次过年回来会带老家的美食和大家分享,有时自己还受邀请去她家里品尝纯正的内蒙古早餐,“酥油茶和奶酪可美味了!”
王杨军介绍,张潇冉平时是一个很文静的女孩子,比较喜欢阅读,“她经常能够提出自己独特的观点,会把自己看书过程当中的一些困惑和对文章的见解看法,发来跟我交流,非常追求真性情的一个孩子。”
学校附近正好有一条铁轨,王杨军特意邀请张潇冉去走走,为她拍下几张照片。“这篇作文一直放在我的电脑中,上周忽然想到单独为她剪一个抖音视频。”
“张潇冉的视频发出后感动了无数网友,有个内蒙古当地的官方账号联系我,想给她赠送一份礼物,我也表示了感谢。”王杨军说。
声明:
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新江南网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新江南网号系信息发布平台,新江南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如有侵权请出示权属凭证联系管理员(yin040310@sina.com)删除!
阅读推荐
新闻爆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