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吉梅 主任医师,中华口腔医学会儿童口腔专业委员会常务委员,浙江省口腔医学会儿童口腔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 专业方向:婴幼儿龋病的综合防治,儿童口腔疾病舒适化治疗,儿童牙外伤的序列治疗,儿童口腔黏膜病及牙周疾病诊治,全身性疾病儿童口腔治疗,各种口腔罕见病的诊治,血液病儿童口腔健康管理等。
笔述专家: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儿童医院口腔科副主任苏吉梅 主任医师
儿童口腔健康是全身健康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不仅关乎孩子的饮食和营养吸收,还直接影响到发音、面容发育及心理健康。
儿童常见的口腔疾病分为三大类:第一类主要是发生于牙齿的疾病,包括龋病、牙髓病、根尖周病、牙外伤、牙齿发育异常等;第二类是发生于口腔黏膜的疾病,包括鹅口疮、地图舌、疱疹性龈口炎等;第三类是由于各种原因引起的错牙畸形等。
乳牙蛀了没关系?
龋病俗称蛀牙,是由于细菌感染和饮食等多方面原因导致的牙体硬组织进行性破坏,初期症状通常表现为牙齿表面出现白色斑块或黄褐色斑点,随着疾病进展会形成龋洞。
龋病是最常见的儿童口腔疾病,也是儿童发病率最高的疾病之一,第四次全国口腔健康流行病学调查发现,3岁组儿童龋病发病率为50.8%,5岁组儿童龋病的发病率为71.9%。儿童口腔门诊有大概2/3的孩子是由于龋病而就诊。龋病如果没有得到及时治疗,会发展为牙髓炎、根尖周炎,引起疼痛甚至面部肿胀等。儿童乳牙龋病常常发病早、进展快,如果不及时治疗会引起疼痛,影响咀嚼,影响消化吸收甚至生长发育,如果乳牙根尖周炎得不到及时治疗,可能会影响继承恒牙的发育。
所以,对于儿童龋病要早发现、早治疗、重预防。
龋病的治疗手段广泛,对于初期的龋坏可以采用氟化物等药物治疗,对于已经形成龋洞的牙齿要进行充填修复治疗,对于大面积龋坏乳磨牙可以用金属预成冠,前牙可以用树脂预成冠修复,对于已经牙髓炎甚至根尖周炎的牙齿则需要进行相应的牙髓治疗后再修复治疗,对于无法保留的乳牙则需要拔除乳牙后进行间隙管理。
儿童龋病的预防包括以下几个方面:从小培养定期检查牙齿的习惯;从第一颗乳牙萌出开始养成良好的刷牙习惯,从有相邻的两颗牙齿萌出开始使用牙线;培养良好的饮食习惯,减少含糖食物的摄入;定期氟化物防龋,适当时候做窝沟封闭。
牙齿外伤脱落后记住这样做
牙外伤是指牙齿受到各种机械外力作用所发生的牙周组织、牙髓组织和牙体硬组织的急剧损伤。
有研究表明,乳牙外伤的高发年龄是1~2岁,因为在这个时期的孩子刚刚开始独立活动,运动协调能力还处于发育阶段,容易摔倒或撞击硬物造成牙齿外伤;恒牙外伤的好发年龄常在7~9岁,这个时期儿童活泼好动,玩耍及运动时常发生跌倒、碰撞等。
牙齿外伤常发生于前牙区。摔倒时如果发现有恒牙脱落脱出口外,应把牙齿捡起,流动水冲洗10秒后,立刻放回原位,或保存到纯牛奶或生理盐水中,一起带着到医院口腔科急诊就诊,如果有牙齿断片,也保存到纯牛奶或生理盐水中尽快就诊。
此外,牙齿的外伤常常会伴发不同程度的口腔软组织损伤,应及时就诊,由专科医生来判断是否需要进行清创缝合。
牙齿外伤后可能会出现各种并发症,如牙髓充血、牙髓钙化、牙髓坏死、牙根吸收等,所以牙外伤除了急诊就诊外一定要重视后期的定期随访,随访时间根据外伤形式不同而不同,乳牙外伤通常需要随访到继承恒牙萌出,恒牙外伤至少随访2~5年。
其他常见口腔疾病的处理
牙齿发育异常包括牙齿数目、形态、结构、萌出与脱落异常,是儿童牙病中重要的一部分,可能对牙齿本身或牙列造成一定的影响。
临床上最多见的是多生牙、双尖牙畸形中央尖、第一恒磨牙异位萌出等,这些异常通常没有明确的临床表现,不容易发现,所以定期进行口腔检查非常重要。
儿童口腔黏膜病是指口腔某一部位黏膜的正常色泽、外形、完整性和功能等发生改变的疾病。儿童口腔黏膜病的疾病谱和成人有很大的不同,最常见的是鹅口疮、疱疹性龈口炎、地图舌等。
鹅口疮主要是念珠菌感染所致,多半孩子没有明显的全身反应,拒食和啼哭比较多见,治疗主要是注意口腔卫生,并用药物阻断白色念珠菌的生长。
疱疹性龈口炎多发于6岁以下儿童,起病急,多有发热、口腔疼痛、拒食,突出表现为牙龈、上下唇、上腭等黏膜破溃形成溃疡等,口唇皮肤可以出现疱疹,此病主要是病毒感染所致,起病72小时内可以抗病毒治疗,局部保持清洁干燥,一般1~2周可自愈。
儿童处于生长发育的活跃阶段,颅面骨骼及牙列咬合均处于动态变化的过程中,在该过程中,各种儿童口腔疾病如龋病及并发症、牙齿发育异常以及儿童口腔不良习惯等,均会对儿童颌骨与咬合的发育产生影响,导致面型异常及各种错牙畸形,家长应密切关注,及时、适时治疗。
声明:
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新江南网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新江南网号系信息发布平台,新江南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如有侵权请出示权属凭证联系管理员(yin040310@sina.com)删除!
阅读推荐
新闻爆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