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的云栖大会,“自动驾驶”无疑是最热门的话题之一。不仅特斯拉、小鹏、零跑等国内外头部车企“组团”参展,首日主论坛的第二个话题,也锁定了“生成式AI重塑自动驾驶”。
而这一切发生的背景是:大模型技术正加速“上车”,而自动驾驶,也成为普通人最看得见、摸得着的大模型应用领域。
正因为如此,该话题主持人、钛媒体联合创始人刘湘明把第一个问题抛向了两位嘉宾——小鹏汽车董事长、CEO何小鹏和英伟达全球副总裁、汽车事业部负责人吴新宙:“大模型对自动驾驶的提升,真有那么大吗?”
对此,何小鹏给予了肯定回答。他甚至列举了自己在小鹏试车场的感受:“有了大模型的加持,自动驾驶试验车转向、切线,甚至比我自己开车还要流畅,令人惊讶。”何小鹏甚至给出了预言:36个月之内,自动驾驶就能够像老司机一样开车。
众所周知,自动驾驶历来是车企的“梦想岛”。早在1925年,丰田就提出并开始攻坚自动驾驶。时隔近百年,为何这项技术在近期突飞猛进?在吴新宙看来,其中的关键,源于技术的突破。
他举了个例子,过去,想让汽车自动识别一个障碍,得由程序员写一段代码,让汽车做出相应的规避动作。“过去的技术,都基于一定的规则,后面是千千万万段代码。但是,道路千变万化,不可能囊括所有意外情况,因此自动驾驶技术始终是不稳定的。”
但大模型的出现,改变了这一切:它独特的“端到端”技术,让机器第一次拥有了“体验”的能力,能理解情感、语气、环境杂音等,这也让机器“拟人”真正成为可能。
此外,“端到端”能够让不同领域的技术互相沟通,比如自动驾驶中,原本“视觉识别”和“语音识别”是两套新系统,但大模型的介入,就可以让它们被通盘考虑,继而大大提升智能化和反应速度。
“有了大模型,智能驾驶没有上限。我不能说它未来一定是最好的,但它是目前智能驾驶的最优解。”吴新宙说。
从记者在本届云栖大会现场见闻来看,参展车企纷纷拿出看家本领。比如,特斯拉带来了FSD(Full Self-Drive)完全自动驾驶技术,这也是特斯拉多年研发的完全自动驾驶解决方案,目标是实现不需要人为干预的驾驶。
而零跑汽车则带来了智能驾驶座舱。这里凝结着零跑与阿里两家本土企业技术升级的精华:通过阿里通义大模型的应用,大幅提升了智能座舱的交互效率,知识检索准确率和用户体验。“未来,我们还会推出自研的大模型系统,继续加速自动驾驶领域创新。”零跑汽车相关负责人告诉记者。
由大模型引发的自动驾驶升级,无疑会更车企更“卷”,但这也是激烈竞争的必然结果。何小鹏说,一辆汽油车有约3万个零件,其中芯片有500个左右;而一辆电车的零件总数下降到了2万,但芯片数有5500个左右。“我认为,未来能留在‘牌局’上的车企不多。目前,只是自动驾驶竞争的初级阶段,未来,一定会有更多的突破出现。”
让我们期待更多自动驾驶“老司机”。
声明:
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新江南网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新江南网号系信息发布平台,新江南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如有侵权请出示权属凭证联系管理员(yin040310@sina.com)删除!
阅读推荐
新闻爆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