冬日的阳光透过窗户洒进房间,李爱娥(化名)感觉周身的温暖。去年3月,在与子女的沟通后,她搬进了由滨江集团开发的“和家·御虹府长者之家”(以下简称“和家”),开始了她人生的新篇章。在度过了最初的不习惯后,她逐渐喜欢上了社区嵌入式养老机构这种新模式。“这里伙食不错,护理员也很专业,最关键的是这里比家里热闹。”
实际上,李爱娥在“和家”享受的不仅是专业护理,更有家庭般的陪伴。“今年春节,我打算不回家过年了,和子女孙辈在这里吃个年夜饭就行。”
在萧山区,社区嵌入式养老、居家养老、社区日托养老等模式正在迅速成长,包括数据摸底、能力测试、财政支持、护理服务等在内的多项行动,正在为失能老人和他们背后的家庭撑起一把遮风避雨的大伞。
失能老人将养老中心当成家
李爱娥曾是一位活跃于社区的老年大学教师,听过她课的人都说她的笑像春天盛开的花朵一样灿烂。在一次跌撞倒地后,李爱娥被送到了医院抢救,虽然保住了性命,但她却丧失了部分生活能力。
李爱娥做了一系列的失能鉴定,最终认定为重度失能Ⅱ级。刚住进“和家”时,李爱娥心中充满了对未来的担忧。让她感到意外的是,护理员小王就像是自己的老朋友一样热情。“小王手把手地教我熟悉周围的设施,还为我安排了一系列的认知训练活动,帮我适应新的生活节奏。”这样的护理,也逐渐让李爱娥开始接受新环境,并慢慢融入这个大家庭,重燃了对生活的希望。“我的子女也经常会来看望我,他们对于医护人员也很满意。”李爱娥说。
“和家”项目负责人介绍,目前“和家”已经入住80多位老人,其中半数以上处于半失能状态以及完全失能状态,“从护理等级来看,特级护理的老人占了院区的一大半,这些老人多多少少存在一些自理困难,需要不同程度的专业护理。我们要做的就是让老人们有尊严有品质的生活。”
萧山居家养老服务全覆盖
萧山区对失能老人的帮扶工作远不止此。“区里连续两年将认知障碍照护专区建设纳入政府民生实事予以推进,累计完成425张专区床位改造任务。建立居家养老服务机构与医疗卫生机构长期医养结合服务机制,机构签约率达到100%,推动医养服务长效开展。我们在瓜沥镇试点累计建设民政、卫健、残联三方共管床位150张。”萧山区民政局相关工作人员说。
义桥镇属于中度老龄化镇街,老龄化比例达到了25%。在探索多元化养老模式的过程中,镇里已经基本实现普惠型养老服务,目前共建有照料中心26家,其中镇级照料中心2家,三星级照料中心13家,并在全域覆盖了老人送餐服务和上门服务。
萧山靖江街道打造的“1+17”居家养老阵地由1家街道级居家养老服务中心和17家村社居家养老服务照料中心组成。优质的软硬件服务和设施,让辖区范围内的老年人都能享受“家门口”的便利。
截至今年9月,萧山区的住宅小区服务圈内居家养老服务用房100%配建达标。建立了34个镇街级示范型居家养老服务中心,实现镇街全覆盖。全区康养联合体共有27个,计划年底实现镇街全覆盖。萧山区还构建了以老年食堂为核心,多元助餐模式并存的老年人助餐服务体系,全区共有203个助餐服务点位,其中老年食堂133家,助餐点51家,老年餐桌19家,日均服务老人1.5万人次。
撑起遮风挡雨的大伞
需要政府带头发力
如果说养老机构给失能老人们带来了家的温暖,那么萧山区针对失能老人的政策和举措像是一把撑在失能老人头顶的大伞,为他们遮风挡雨。
以萧山区的“和家”为例,其认知障碍床位的一次性建设补贴标准为每张床位15000元。此外,政府还提供给“和家”每年15万元的标准运营补贴。“虽然这些补贴平摊到养老中心的运营成本中并没有多少,但也为我们提供了必要的帮助。”“和家”相关负责人表示。
2023年至2024年6月,萧山区连续两年将新增持证养老护理员列入政府民生实事予以推进,在此期间,全区新增持证养老护理员464名。而在养老护理人员的培养上,萧山区也启动了“金服”培训计划,并依托职业院校、民办职业培训机构、行业协会,重点开展居家服务、养老护理等服务类人员职业技能培训。
截至今年6月,杭州市萧山区第四中等职业学校已对外开展养老护理员职业技能培训,5家培训机构具备养老护理员技能培训许可证。此外,萧山区还鼓励企业自主培养“有需求、用得上”的人才,以技能提升有力缓解结构性矛盾,实现“求职端”和“用人端”紧密衔接,共有3家养老服务企业已具备职业技能等级认定资质,可对企业内职工进行自主培训和等级认定。
萧山这把“助失伞”的伞骨还在加密之中,萧山的做法让我们坚信政府发力的牵引作用。
声明:
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新江南网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新江南网号系信息发布平台,新江南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如有侵权请出示权属凭证联系管理员(yin040310@sina.com)删除!
阅读推荐
新闻爆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