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桐庐深澳村的航拍地图,成片的黛色屋顶紧密相依,街巷围绕宅院蔓延生长,形成迷宫般的脉络。其中,零星夹杂着几块红色——这是后来建造的房屋,相比覆盖着青色瓦片的古宅,它们显得年轻许多。
“我们‘唤醒’这座古村的策略,就是从这些非传统建筑和空间入手。”省级文化特派员,中国美术学院国际教育学院、南特设计联合学院专业教师董莳放大地图,指着那些红色的屋顶说。
董莳眼中的深澳,可以说是“活着的古村”,数百幢明清和民国时期的建筑,让人得以窥见旧时钱塘江流域的江南乡村全貌。更可贵的是,在这些重叠的老宅、深深的巷弄中,至今仍有村民正常生活。同时,近年来,深澳村打造“百匠艺术街区”,吸引了天南海北的手工艺匠人来此发展,实现了“古村+非遗”的融合。“与其说深澳是一个由古建筑、老街巷等构成的‘空间’,我更愿意将它看作是一个承载和聚合了传统生活元素的‘空间系统’。”董莳说,当“旧日生活”的新鲜感逐渐褪色,深澳需要为村民、匠人以及游客带来更丰富、更现代的生活体验,寻回可持续发展的生命力。
今年5月,董莳带着学生们走进了这座富春江畔的古村。在21天的实地调研中,他们走访了300余名村民、60余户商家和许多来此发展的手艺人,并查阅了大量史料文献,对深澳村的历史文化、风土人情、空间布局有了全面而深刻的理解。
为期两年的“乡园计划”因此诞生——董莳带领学生以半年为一个周期,致力于重构深澳的公共文化空间,让全新的生活方式唤醒沉睡的古村。这一过程中,村民和匠人的参与显得尤其重要:“只有让真正的使用者参与到设计中来,成为创造者,他们才会更加自豪地继续使用和维护这些空间,并在未来产生更多的创造性。”董莳说。
目前,“乡园计划”已展示了洞天剧场、薪火道地、温室谷地、弄堂外等四个核心地块的设计方案,在充分保留深澳村传统韵味的同时,融入更现代的设计理念和科技元素。展示期间,设计方案吸引了众多村民和游客前来参观。大家仔细观看着改造蓝图,交流着各自的看法。“省里来的文化特派员品位高、见识广,毗邻的公共空间既可以改善生活,也能成为大家交流分享的空间,还跟村里的业态息息相关”“董老师会收集大家的想法,让大家都成为体验者、参与者。希望好想法好创意早日落地,让深澳的文化创意传播得更远”……
尽管来自环境设计专业,并长年关注乡村建设,董莳对深澳的构想依旧审慎而克制,“轻介入”是她反复强调的理念——在尽可能保留村落宝贵原貌的基础上,“四两拨千斤”地撬动空间的优化、生活的更新、文化的传承。半年近百次往返深澳的经历,也让她从回溯村落历史中慢慢获得未来的方向:“理解过去,还原本色,找到新的出路。”她将继续发挥中国美术学院的专业优势,并探索深澳“乡土学院”、整村品牌体系建构等工作,唤醒传统文化与现代生活的和谐共鸣,为当地的可持续发展注入新的活力。
声明:
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新江南网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新江南网号系信息发布平台,新江南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如有侵权请出示权属凭证联系管理员(yin040310@sina.com)删除!
阅读推荐
新闻爆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