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南美食正当季,莲藕菱角迎丰收。近年来,金坛区利用生态水域种植菱角、藕等农产品,发展“水上经济”特色产业,助力农民增收致富。
碧浪翻滚 藕塘飘香
七月荷花八月藕,眼下正是新鲜莲藕上市的时节,金坛区直溪镇王甲村的百亩莲藕进入最佳采摘期,今年第一批莲藕已经开采,现场一片丰收的景象。
走在泥泞的田间小路上,空气中弥漫着荷香、青草香与泥土的湿润气息。放眼望去,数百亩荷塘美景尽收眼底,一片片荷叶随风摇曳,青绿的莲蓬点缀其中。
荷叶丛里的采收莲藕工人身穿“连体衣”,在齐腰深的水中,或蹲、或站,探寻藏在淤泥里的鲜嫩莲藕,不一会儿,一条条莲藕接二连三地浮出水面。“采藕是力气活儿也是技术活儿。”种植户汪腊梅难掩丰收的喜悦,“以前采藕都是用手将池塘上方的泥巴挖开,再伸到淤泥里面找藕。这几年,用上了高压水枪采藕新技术,省时省力,摸到有藕的地方,水枪往泥地里一戳,一节节长长的、胖乎乎的藕就会自动浮出水面。”
致富路千万条,勤劳“藕”得之。“与冬藕的粉糯清甜不同,夏季采挖的莲藕口感爽脆多汁,更加鲜嫩,既可生吃,又可以凉拌和煮汤,一上市就广受消费者青睐。”汪腊梅手拿着几根雪白鲜藕,一脸笑容地向笔者介绍,“这片200多亩的荷塘,每亩可产藕3000多斤,目前以销往江苏凌家塘农副产品批发市场和南京为主。现在正是藕上市的时节,销量还是很不错,供不应求,虽然夏天采藕很辛苦,但是看到劳动成果,心里很满足。”
又到菱角丰收时
秋吃水八仙,赛过小神仙。菱角正是“水八仙”之一,眼下,金坛区朱林镇三星村迎来了菱角大丰收。
每到夏末秋初,当地菱农们划着菱桶,穿梭在长满绿色菱叶的河面上,采摘菱角享受着丰收的喜悦。只见菱农们双手开道,熟练地翻动着桶边的叶片,将菱角摘下放入桶内。菱农王红英表示,采菱是一门技术活,要掀起菱叶,摸到成熟的红菱时,用手轻轻一掐,红菱就被轻松地摘了下来。
菱农们的动作轻柔而敏捷,生怕弄坏了菱叶,影响后续生长。池塘里,菱桶划过的水面上,留下一条条幽长的“菱”荫小道,在晨雾中若隐若现,仿佛一幅淡墨的山水画。“我们从早上5点开始下塘采摘,1小时可以采收20斤菱,多的时候能采25—30斤。”王红英开心地说,“今年种植四角菱和风菱两个品种,现在是菱角采摘的好时节,一直能持续到10月底。”
发展“水上经济”,水质是关键。金坛区地处太湖湖西地区,河网密布、水系纵横,目前共有农村河道194条,总长度717.65千米。自2018年启动农村生态河道建设以来,截至2023年末,金坛区共创建生态河道103条,总长度364.9千米,覆盖率达50.84%。今年,金坛区实施“丽景金沙”民生实事项目,计划建成市级示范幸福河湖30条、整治提升小微水体21个,实施农村河道轮浚、生态清淤60万方以上,持续优化水生态,奏响“人水和谐”的动人旋律,将生态优势转化为综合优势,更好地满足群众多元化需求,实现生态效益、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共赢。同时在实施乡村振兴战略过程中,金坛区以发展优势特色产业集群、现代农业产业园和“一镇一业、一村一品”等富民兴村产业为抓手,推动乡村产业兴旺。
围绕发展壮大村集体经济,金坛区将积极打造特色鲜明的“一村一品”工程,走标准化、品牌化道路,努力提升市场竞争力,探索培育农业农村发展新动能,为乡村振兴注入源头活水。
声明:
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新江南网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新江南网号系信息发布平台,新江南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如有侵权请出示权属凭证联系管理员(yin040310@sina.com)删除!
阅读推荐
新闻爆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