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江苏·中国江苏网讯 (记者 孙骏 通讯员 王娟)近日,由南京鼓楼医院神经内科主任徐运教授牵头的科技创新2030—“脑科学与类脑研究”重大项目,“主观认知下降(SCD)转化为阿尔茨海默病新机制及其预警和干预体系的研究”成功获科技部立项,资助经费高达5955.1万元。未来,这项研究也将给阿尔茨海默病高危人群带来新的希望。
数据显示,阿尔茨海默病(AD)是一种以渐进性记忆减退为特征的神经退行性疾病,≥60岁人群患病率高达2~5%,随年龄增长而增加,中国AD占全球AD患者的25~30%。目前缺乏有效的治疗方法。在AD前有两个阶段,主观认知下降(SCD)和轻度认知障碍(MCI)。SCD发病率,>65岁发病率为25%-50%;>85岁发病率为88%。SCD到MCI的2年平均转化率达17~37%,MCI到AD是13.4~38%。
徐运教授表示,“阿尔茨海默病在2020年的时候有一个统计数据,我们国家的阿尔茨海默病已经达到了980万,实际上现在(2022年)的话已将近1000万人。我国阿尔茨海默病患者在全球占的比例更多,有25%到30%,所以其发病率是非常高的,关键目前没有很好的治疗办法。”
徐运教授介绍,此次研究的目标分为四点。1.发现SCD/MCI转化为AD的关键风险因素、早期影像和分子标志物、认知相关心理特征;2.揭示中国人特有的新型AD致病基因/易感基因关联位点;3.阐明SCD/MCI转化为AD的新机制;4.研发检测试剂盒、靶点新药,构建AD早期预警、干预体系和智能平台。
“在阿尔茨海默病之前有两个阶段,其中主观认知下降是超早期的,也就是说患者他自己感觉到我的记忆力减退了,但是早期到各家医院检查时都显示正常”,除了自己可以感受到的记忆力减退,徐运教授提醒,高血压、糖尿病、呼吸暂停综合征等疾病都是高危因素。“我们发现主观认知下降人群每两年至少有37%左右的会变成轻度认知功能障碍,而轻度认知功能障碍有38%最终会变成阿尔茨海默病。”徐运指出,如果可以实现对主观认知下降的早期干预,就有望能够减缓或阻止这部分人群向阿尔茨海默病发展。
记者了解到,该项目参加单位除了南京大学外,还包括北京大学、北京师范大学、首都医科大学、北京协和医院、华中科技大学、哈尔滨医科大学、海南大学、中国医学科学院基础医学研究所、中国科学院软件研究所。未来,AD新机制、预警和干预体系及平台等研究成果将为“脑科学与类脑研究”重大项目提供相关新技术和新理论,推动脑科学和类脑研究,促进脑健康、新药研发、大数据和智能技术等相关产业的发展。
声明:
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新江南网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新江南网号系信息发布平台,新江南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如有侵权请出示权属凭证联系管理员(yin040310@sina.com)删除!
阅读推荐
新闻爆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