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化 > 文化地理 > 正文

化龙巷为啥叫化龙巷?局前街为啥叫局前街?这些故事只有老常州知道!

文章来源:化龙巷
字体:
发布时间:2020-12-26 18:20:37
  《新江南网》江南第一门户网站!
 追踪网络热点,关注民生动态,传播江南文化,倡导网络新时代!
https://www.xjnnet.com/欢迎您! 

☆ 新江南网 ☆欢迎您 

<爱上你,爱上新江南网:www.xjnnet.com www.xjnnet.net,www.xjnnet.com欢迎您!>

常州,这座承载着3200多年历史的城市

文化底蕴浓厚v9v新江南网|江南第一门户网

不少地名的由来更是源远流长v9v新江南网|江南第一门户网

在常州城里,v9v新江南网|江南第一门户网

民国末年以前存在的街道有209条,v9v新江南网|江南第一门户网

其中现存的还有名字的74条,仅存35%。v9v新江南网|江南第一门户网

一个老地名就是一个故事,一个传说v9v新江南网|江南第一门户网

 v9v新江南网|江南第一门户网

 
 
局前街
 
 

 v9v新江南网|江南第一门户网

    局前街东起和平路,西至北大街,全长1070米。明初洪武年间,常州知府张度在此设立杂造局,为地方制造缎匹、箭枝之场所。因此街位于制造局前故名。西段为县巷“武进县衙”。街内古建遗址林立,是郡城子城厢。百年名校常州市局前街小学就位于此街。v9v新江南网|江南第一门户网

 v9v新江南网|江南第一门户网

v9v新江南网|江南第一门户网

 v9v新江南网|江南第一门户网

 v9v新江南网|江南第一门户网

 
 
大庙弄
 
 

 v9v新江南网|江南第一门户网

     北宋太平兴国年间,此处建有府城隍庙,原称城隍庙巷。明洪武初题木主像“常州府城隍之神”,春秋合祭,为常州八庙之一。清顺治十六年(1660年),又于府城隍庙东另建县城隍庙,俗称小城隍庙,故府城隍庙称大城隍庙,弄因此得名。1933年,府城隍庙改建为中山纪念堂。v9v新江南网|江南第一门户网

 v9v新江南网|江南第一门户网

 
 
官保巷
 
 

 v9v新江南网|江南第一门户网

     “官保巷”位于常州老城区中,东起小河沿,西至北大街,长170米,原先宽只有1.5—2米,后拓宽。现如今这条巷子就在“新世纪商城”的中间,名称还在。v9v新江南网|江南第一门户网

    此处在古代是为考取功名的考生报喜的人所聚居的地方。该巷原名叫“官报巷”,后来“报”衍化为“保”,于是就称之为“官保巷”了。v9v新江南网|江南第一门户网

 v9v新江南网|江南第一门户网

 
 
县直街
 
 

 v9v新江南网|江南第一门户网

     县直街,南通延陵西路,北达局前街,全长仅200米不到。原为武进县衙前的直街,因以为名。现在12路、42路、B22路公交站台仍沿用这个街名。v9v新江南网|江南第一门户网

县直街上原有一家“大光明电影院”,是当时设施最好的电影院。那时常州一句顺口溜:“大光明看电影,马复兴吃点心,人民公园谈爱情”,一时成为时尚的娱乐场所。1983年改作市政府会场,“大光明”这块招牌就失去了光环。v9v新江南网|江南第一门户网

此外,当时这条街上还有远近闻名的老大房茶食店,经营各色糕饼茶食、糖果饼干,始建于清光绪年间的绿杨饭店和创建于清宣统二年的德泰恒菜馆,当时可谓是常州人一饱口福和眼福的好地方。v9v新江南网|江南第一门户网

     如今的县直街,已被新世纪商城、常州糕团店、三鲜美食城、德泰恒大酒店等现代店面所占领,昔日的小店小铺,老旧房屋早已不见踪影。v9v新江南网|江南第一门户网

 v9v新江南网|江南第一门户网

 
 
唐家湾
 
 

 v9v新江南网|江南第一门户网

     唐家湾在迎春步行街北面,古时这里连接日新街,通白云渡,至局前街迎春桥段。相传明代抗倭名将唐荆川高祖唐诚,曾在此租地建造禁城馆(士大夫居住建筑),形成唐家宅第。因禁城馆前临白云溪洄湾处,沿岸垂柳成行,风景优美,端午节在此举行龙舟竞渡,以此命名,上世纪70年代填没。v9v新江南网|江南第一门户网

 v9v新江南网|江南第一门户网

v9v新江南网|江南第一门户网

 v9v新江南网|江南第一门户网

     现在的唐家湾,西临晋陵中路,由路口往东,可看到多家特色店铺林立,虽有汽车通过,但仍可算是一条安静的路。v9v新江南网|江南第一门户网

 v9v新江南网|江南第一门户网

 
 
县学街
 
 

 v9v新江南网|江南第一门户网

   县学街,南起文化宫广场,北至局前街,长500米,因位于县学旁而得名。昔日县学街近倚白云渡,与唐家湾隔水相望,沿河岸寓居名人甚多,留下了许多人文轶事。v9v新江南网|江南第一门户网

 v9v新江南网|江南第一门户网

 
 
斜桥巷
 
 

 v9v新江南网|江南第一门户网

    斜桥巷紧邻县学街,因此处原先有石桥(斜桥)而得名。斜桥北至和政门,这有斜桥街,通梅桥始建于宋咸亨二年(671年),历史悠久。v9v新江南网|江南第一门户网

    因紧靠县学,旧时为条小巷热闹非凡,马蹄车轮声不绝,鱼跃人欢。现在的斜桥巷边上均为居民楼,也是城区中心比较安静的街巷。v9v新江南网|江南第一门户网

 v9v新江南网|江南第一门户网

 
 
化龙巷
 
 

 v9v新江南网|江南第一门户网

    化龙巷是大家熟知的一条街,它坐落在市区中心地段,南接局前街,北通东横街。化龙巷的巷名源于一则神话。传说此间早期人丁稀少,附近有一老人亡故,其子请风水先生在巷口玉带河边选定坟地,殡葬棺木。风水先生私下叮嘱:此处乃龙地也,尔父下葬三年后,会化龙升天,但一定要到期方可动土查看。光阴荏苒,人言纷纭,其子探龙心切,未至3年期满便挖土探看。果见父身已满披龙鳞,惜乎未成全形而化为白光遁去。消息传遍全城,称之谓“化龙地”,因成巷名。v9v新江南网|江南第一门户网

   现在的化龙巷是单行线,集中了多家家纺商店,俨然已有“家纺一条街”之气象。v9v新江南网|江南第一门户网

 v9v新江南网|江南第一门户网

 
 
娑罗巷
 
 

 v9v新江南网|江南第一门户网

    娑罗巷与局前街博爱路连接,巷内有娑罗巷幼儿园。此地原称锁龙巷。v9v新江南网|江南第一门户网

娑罗即柳安,常绿大乔木,原产于印度和东南亚,在印度等地是仅次于柚木的重要木材,其树脂可作沥青的代用品,亦附会为七叶树或月中桂树。传释迦牟尼即涅槃于两棵娑罗间,娑罗树能给人们带来“佛家见,常生明”、“月中桂,常绿荫”。明永乐年间,娑罗传入中国,此地开始种植,曾栽有娑罗树,以盛开娑罗花而得巷名,也寓意居住在此的人们再也没有烦恼了。v9v新江南网|江南第一门户网

 v9v新江南网|江南第一门户网

 
 
天王堂弄
 
 

 v9v新江南网|江南第一门户网

    北直街西有条南北向的天王堂弄,现在的门牌上赫然讹为“天皇堂弄”。弄名缘于这里原有一座“天王堂”,因而得名。v9v新江南网|江南第一门户网

 v9v新江南网|江南第一门户网

v9v新江南网|江南第一门户网

 v9v新江南网|江南第一门户网

    据北宋《咸淳志》载:天王庙在子城上,郡圃西偏。旧传唐太宗从高祖起义兵,有神自号毗沙门天王,愿力定乱将。及太宗即位,下诏天下公府皆祀之。唐天宝初,又诏诸郡于城北隅置祠,建佛殿,以“天王”为额。清嘉庆年间曾经重修,后殿堂废弃。上世纪30年代后叶,有人以弄名与日本天皇挂勾,实非其事,地名普查后更正。v9v新江南网|江南第一门户网

现在这里有“天王堂新寓”,已经形成新型居住区。v9v新江南网|江南第一门户网

 v9v新江南网|江南第一门户网

 
 
八角井
 
 

 v9v新江南网|江南第一门户网

    八角井位于天王堂弄北,青山桥西滩之南。此地区原有双井,其井圈上有八卦图案,谐音“八卦井”,民间流传至今,是市井文化的集散地。唐宋时期已有人家住在这里,历史悠远,周边地区亦为商客殷实人家所居。旧时这里地处城市西北角,闹中取静。v9v新江南网|江南第一门户网

2002年随城市改造,这里成为“天王堂新寓”小区的一部分,现在从“八角井菜市场”名中还能看得到原来的地名。v9v新江南网|江南第一门户网

 v9v新江南网|江南第一门户网

 
 
斗巷
 
 

    斗巷原名沟巷,南起关河西路,北至万福路,全长约600米,原为一小巷,现在已经形成常州有名的斗巷弄市场。v9v新江南网|江南第一门户网

   相传清嘉庆年间,徽州婺源木客屠明安定居常州开设屠源丰木行于此,是常州最早的木行,并领有“部帖”(相当于现今营业执照)。因其为独家经营,又负责为清廷采办木材,靠官托势、排外垄断。数十年来代买卖,可谓“生意兴隆、财源茂盛”。自称“日进斗金”。由此,沟巷之名改成斗巷,沿用至今。v9v新江南网|江南第一门户网

 
 
鸣珂巷
 
 

 v9v新江南网|江南第一门户网

   北大街北端有条东西走向的小巷叫鸣珂巷。珂,古代用作马笼头的装饰物,因之马骑行走时有金石之声,故称鸣珂。张华《轻薄编》:文轩树羽盖,乘马鸣玉珂。珂珮:朝官衣服上的玉带珂声。此巷与荷花池相连,而荷花池历代都有名人居住在此,因此,鸣珂巷的来历与此地所居贵人和官员有很大关系。一则,这些贵人和官员进出“乘马鸣玉珂”。二来,贵人和官员的珂珮(朝官衣服上的玉带珂声),亦可称鸣珂。旧时该巷也以居住达官贵人为主。v9v新江南网|江南第一门户网

 v9v新江南网|江南第一门户网

 
 
荷花池
 
 

 v9v新江南网|江南第一门户网

    荷花池是一个历史悠久的地方,历代都有名人居住在此,北宋苏东坡曾寓居于此,并提“天远堂”匾额。南宋绍兴十二年(1142年)参知政事张守曾居于此,兄弟四人在此建“四老堂”,安度晚年。宋礼部尚书孙觌又在此池边增植莲萸,豢养白鹤,称为荷花池。明朝初年兵部尚书陈洽改建荷花池为“陈氏学圃”。清康熙年间中书陈玉璂居此,改称荷花池为“客园”。v9v新江南网|江南第一门户网

张守,字子固,常州人,北宋时擢任监察御史,累迁御史中丞。南宋时,曾上疏宋高宗,激励宋高宗抗金之志。后除参知政事。时秦桧专权,与秦有忤,被迁镇守建康。v9v新江南网|江南第一门户网

 v9v新江南网|江南第一门户网

 
 
茭蒲巷
 
 

 v9v新江南网|江南第一门户网

    茭蒲巷南接青果巷,北接双桂坊,仅数百米长。此巷方志早有记载,由来不详。有称此地原为隋代司徒陈杲仁庙(陈司徒庙)的后花园,后因庭院荒芜,茭类蒲类植物蔓生,所以有了这个巷名。巷内西部还有花椒园,为邑人种植菜蔬之地,后有商家在此购地置屋,绿荫成片,花木掩映其间。v9v新江南网|江南第一门户网

现今巷内有常州市实验小学,另有数家特色店铺。两旁依旧绿荫成片,是城市中心不多见的阴凉静谧的街巷。v9v新江南网|江南第一门户网

 v9v新江南网|江南第一门户网

 
 
青云坊
 
 

 v9v新江南网|江南第一门户网

    青云坊,旧时位于顾塘桥至大浮桥南,与双桂坊平行,大约有取“青云直上”之意。东接打索巷(现晋陵路的一部分),西连南大街,北有千秋坊,青云坊东头有圈门一座,西边设栅栏门,巷南有崇法寺、忠义祠、双桂坊、季子庙、真教祠、正觉寺等。由浴堂弄、池子弄、回回街、协善会弄,以及圆通巷连接南北向,从青云坊、通浴堂弄内有土墩一座,墩旁有古井、忠义祠、东南向设有双桂坊石牌坊一组。民国年间青云坊南建市民公园,后改为人民公园。v9v新江南网|江南第一门户网

现在的青云坊东段位于人民公园内,过公园路的西段则为南大街商圈的一部分,店铺林立。v9v新江南网|江南第一门户网

 v9v新江南网|江南第一门户网

 
 
铁市巷
 
 

 v9v新江南网|江南第一门户网

   铁市巷在原南大街的西侧,呈东西走向,此处原是铁匠店、铁铺较为集中的地方,店多成市,故得名“铁市巷”。“文化大革命”中认为“铁市巷”是封、资、修的地名,于是就革了“铁市”的命,改为革命化的名称“防修路”。现在仍是“铁市巷”。v9v新江南网|江南第一门户网

   由于在常州话中的“市”与“丝”发音相近,“铁市”与“铁丝”在方言口语上成为谐音,所以“铁市巷”的口语地名经常会被转化成“铁丝巷。”v9v新江南网|江南第一门户网

 v9v新江南网|江南第一门户网

 
 
杨柳巷
 
 

 v9v新江南网|江南第一门户网

    杨柳巷南至西瀛里,北通延陵西路,是一条仅300多米长的南北通道小巷。巷虽短小,但它的身世却不同凡响。v9v新江南网|江南第一门户网

   此巷缘于明末常州望族庄氏在此建造的宅园,巷内遍植杨树,巷因以成名。明崇真年间,传胪庄应会之子庄玉骢(号澹庵,清顺治四年进士,官右庶子,兼侍读),在巷内建造“赐瓯堂”,发现阶石下刻有“乾元”两字,以为祥瑞,遂称其地为“乾元地”,有万卷楼、玉山草堂等建筑,万卷楼为庄氏藏书楼,藏书甲于吴会太仓,与清初钱牧斋建在常熟拂水山庄的绛云楼并称而闻名一时。清代著名诗人吴梅村的《汲古阁歌》里有“嘉隆(指明代嘉靖、隆庆的年号)以后藏书家,天下毗陵与琅琊”,即指此。v9v新江南网|江南第一门户网

   值得一提的是,《常州日报》的前身——《常州工人报》,是在杨柳巷诞生的。1954年7月1日,《常州工人报》创刊,社址设在杨柳巷26号。1958年1月1日,改称《常州日报》。v9v新江南网|江南第一门户网

 v9v新江南网|江南第一门户网

 
 
早科坊
 
 

 v9v新江南网|江南第一门户网

   早科坊其名之由来与科举制度有关。原名灶窠巷,南宋宝佑元年(1253年),霍端友(崇宁二年状元,亦可算是常州首位状元)六世孙霍超龙荣登进士第,职受翰林院待诏,是年霍超龙年仅18岁。少年高中,皇帝宋理宗喜其年少有为,命常州郡守建早科坊第,以示少年早成,从此街由坊得名,延用至今已761年。附近旧有“二贤祠”,系纪念苏东坡、杨龟山专祠,原为城南书院。v9v新江南网|江南第一门户网

    早科坊连通西瀛里与延陵西路,周边有吾悦国际广场、莱蒙时代广场等大型综合商场,紧邻西瀛里酒吧一条街,热闹非凡。v9v新江南网|江南第一门户网

 v9v新江南网|江南第一门户网

 
 
篦箕巷
 
 

 v9v新江南网|江南第一门户网

    常州的梳篦生产始于东晋、南北朝时,历史悠久。篦箕巷位于运河沿岸,东起文亨桥,西至西横街。原名“花市街”,明正德十四年(公元1519年)在此建有毗陵驿。清代乾隆时期,常州府是苏州府、松江府到南京必经之地,赶考的文人、往返的官员不绝于道。街西的大码头、接官亭(皇华亭)曾是官船上岸的地方,官员、差役就宿食于驿馆。花市街上店铺林立,出售宫花与梳篦是这里的特色商品,生意兴隆。清代一年一度进贡的宫花梳篦均在此采办,因而有“宫梳名篦”之称。v9v新江南网|江南第一门户网

 v9v新江南网|江南第一门户网

v9v新江南网|江南第一门户网

 v9v新江南网|江南第一门户网

   百年老店“卜恒顺”、“王大昌”梳篦店均开设于此。传说乾隆帝一次下江南,在刘伦(武进人,任职军机处)陪同下,民服装扮观赏花市街景,见到众多梳篦店生意火红,问刘伦是什么地方,刘伦答曰“花市街”,宫中所用梳篦均出于此处。乾隆大悦,提意改为“篦箕巷”。每当夜晚,街上灯火通明,热闹异常,故有“篦梁灯火”之誉。“文亨穿月”、“篦梁灯火”乃当时常州西郊有名的八景之一。v9v新江南网|江南第一门户网

 v9v新江南网|江南第一门户网

 
 
西瀛里
 
 

 v9v新江南网|江南第一门户网

   西瀛里的得名源于明初,明太祖朱元璋派大将汤和驻守常州,这里是西营所在地,因常常失火,故改名西瀛,取以水克火之意。v9v新江南网|江南第一门户网

    西瀛里最引人注目的是常州古城仅存的城墙,为市级文物保护单位。现存城墙自表场至水关一段,长210.9米,宽4.6米,高6米,始建于明洪武二年(1369年)。西瀛门辟建于1923年8月,原有书法家唐驼书“西瀛门”三字门额,“文革”中散佚。v9v新江南网|江南第一门户网

    西瀛里现设有文保区,位于西瀛里地区的西北,它的对面是延陵西路,西面是早科坊,东面是杨柳巷。西瀛里文保区原是常州望族庄氏的聚居地,以传胪第为中心,传胪第是一处完整的明清建筑群。明朝庄应会于崇祯元年殿试获二甲第一名,即传胪,遂改原惟祺堂为传胪第,庄应会曾任清刑部侍郎,传胪第是市级文保单位。v9v新江南网|江南第一门户网

11月15日起,西瀛里道路改造工程正式启动,西瀛里石板路将改为柏油路。v9v新江南网|江南第一门户网

 v9v新江南网|江南第一门户网

 
 
东下塘
 
 

 v9v新江南网|江南第一门户网

   东下塘是一条从弋桥到琢初桥,与青果巷隔市河相望的小街。沿河岸有三将军弄、乌衣浜、淘沙巷等,淘沙巷与和平路相接,三将军弄、乌衣浜连接吊桥路。三将军弄据说在宋元时期就有了,清代《常州赋》里有“问将军之巷,前烈难追”之句,里面的“将军之巷”,说的就是这里。中间有中新桥、乌衣桥,河南岸设有“官摆渡”,通青果巷。v9v新江南网|江南第一门户网

   东下塘与对岸的青果巷一样,文化底蕴深厚,历史遗迹众多。其东有东山亭、刘宗祠、李公祠、三将军弄、赵家弄等,瞿秋白少年时也曾居住乌衣桥畔;其西有荆溪馆、琅琊庙、杨氏戏楼、怡园等遗迹。v9v新江南网|江南第一门户网

 v9v新江南网|江南第一门户网

 
 
乌衣浜
 
 

    乌衣浜即旧时常州(南)邗沟,又称乌衣河,原是一条小河浜,解放初期拆除常州老城墙,城墙部分废土及乱砖填进了乌衣河中,填浜成巷。巷口有乌衣桥,又名臧桥,解放初期曾经废弃,2011年遗址复原了这座单孔石拱桥。乌衣桥始建于唐永徽三年(652),为单孔石拱,呈东西向,至今已有1361年的历史。v9v新江南网|江南第一门户网

    以“乌衣”为名,可能与这里多燕子有关,古人将紫燕喻为乌衣;也可能与历史上此地多名士有关,《祥符经》云:大夫臧蒿居此,故名。臧蒿是高官,那么与他往来的也多是官员,古代做官的多穿黑衣,所以慢慢地进南邗沟就叫乌衣浜了。v9v新江南网|江南第一门户网

   现在的乌衣浜东侧是荆溪福院,西侧是荆溪人家,将其夹成南北通道,煞是气派。v9v新江南网|江南第一门户网

v9v新江南网|江南第一门户网
 <爱上你,爱上新江南网:www.xjnnet.com www.xjnnet.net,www.xjnnet.com欢迎您!>
 

声明:
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新江南网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新江南网号系信息发布平台,新江南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如有侵权请出示权属凭证联系管理员(yin040310@sina.com)删除!

 

 

    匿名评论
  • 评论
人参与,条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