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某新势力品牌卖一辆车亏损超十万的词条登上热搜,再次引发业界关于造车产业链上究竟谁在赚钱的讨论。新势力不赚钱的情况下,为它们代工造车的传统车企是否赚到钱了?当新能源汽车纷纷将自建产能提上议程,这些代工厂又该如何寻找新的增长引擎?
代工厂们赚到钱了么?
代工模式一度是造车新势力普遍采用的生产模式。中国汽车流通协会新能源分会秘书长章弘指出,新势力造车汽车在起步阶段或将无暇关注生产环节,因为其所获投资都用在了研发和服务层面,委托传统汽车企业代工,是一种省时省力节约成本的生产模式,可以让其产品尽快上市接受消费市场的检验。
据公开资料梳理,江淮汽车为蔚来汽车代工,海马汽车曾为小鹏汽车代工,力帆汽车曾为理想汽车代工。在为新势力代工期间,这些传统车企的业绩表现如何?
2021年12月,小鹏汽车终止了与海马汽车持续了4年之久的G3代工合同。回顾海马汽车为小鹏汽车代工的四年,其中2018年亏损16.37亿元,2019年实现净利润0.85亿元,2020年亏损13.35亿元,2021年实现净利润11.17亿元。
总体来看,四年代工,海马汽车实现两年盈利,平均每年亏损4.43亿元,四年共亏损17.7亿元。
而在为小鹏汽车代工前的2017年,海马汽车单年亏损9.94亿元,和小鹏汽车达成合作的第一年——2018年,海马汽车还曾因连年亏损而被实行“退市风险警示”处理,股票简称由“海马汽车”变更为了“*ST海马”。
至于海马汽车从小鹏汽车处获得的收入,据海马汽车回复深交所关于2020年年报问询来看,2020年度海马汽车从小鹏汽车获得的收入为18.74亿元,原材料金额为18.21亿元。作为对比,海马汽车当年在汽车制造方面的营收为11.06亿元。
在2016年便和蔚来达成代工合作的江淮汽车情况又如何?其最新公布的半年报显示,江淮汽车2022年上半年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为-7.12亿元,较上年同期的4.78亿元减少了249.03%。面对亏损,江淮汽车在年报中归因于原材料价格上涨、疫情和行业影响。
回顾历史,2019年起,江淮汽车年报中归属上市股东的净利润数字开始回正,并呈逐年增长态势。2019年至2021年间,净利润分别为1.06亿元、1.43亿元和2.00亿元。
同期,江淮汽车从蔚来汽车处获得的收入也在逐年增长,据蔚来汽车在年报中披露的数据,2019年至2021年间,分别向江淮汽车支付约4.41亿元、5.32亿元和7.15亿元,近三年累计支付约16.87亿元。
来看同期的扣非净利润,年报数据显示,扣非后的净利润持续为负,且亏损幅度连年扩大,2019年至2021年的扣非净利润为-9.78亿元、-17.19亿元和-18.84亿元。
而在给蔚来代工之前,江淮汽车也有过扣非净利润持续为正,且连年增长的岁月,2014年至2016年,其扣非净利润为5.52亿元、8.58亿元和11.62亿元。
车企自建产能后代工厂“活路”在哪?
随着新势力收购传统车企获得造车资质,以及其自建工厂的逐步推进,部分新势力逐渐收缩甚至收回造车订单。
2018年,理想汽车收购了力帆科技旗下造车子公司重庆力帆汽车有限公司,获得造车资质,公开资料显示,2021年交付的超9万辆理想ONE车型,全部在其常州工厂生产,该工厂目前正在建设新车间,完工后将达到20万辆的年产能。此外,理想汽车还接管了北京现代第一工厂,总投资超过60亿元,计划2023年年底投产,年产能为10万辆。
小鹏汽车在2021年年报中表示,已于2020年5月在广东省肇庆市的工厂开始生产P7,现在肇庆市的工厂生产G3、P7及P5。此外,广州和武汉也在新建智能电动汽车生产基地。
蔚来汽车总裁秦力洪曾在2022成都车展上表示,蔚来合肥第二先进制造基地最快将于明年下半年引入第二款新车,计划于今年年底发布。蔚来第二先进制造基地规划产能30万辆,目前已投产蔚来ET5车型。
“创建闭环产业链是每一家新能源车企的梦想,这样就可以安全生产自家品牌的车,降低受外界影响而产生的风险。”章弘说。
对于代工厂来说,在失去新势力的订单后,该如何寻找新的增长点?
分析人士指出,燃油车市场已经呈现饱和状态,有相当一部分燃油车企业因为产品更新换代速度较慢、推出新品力不从心或新品表现不尽人意而在竞争中逐步落后,但它们所拥有的制造设备、工厂以及熟练的工人,却并不落后。问题在于这些不落后的产能如何转化为产量。以海马汽车为例,代工头三年,其产能利用率最高不过2019年的32%。
在小鹏“飞”走后,海马汽车能否找到新的代工订单就至关重要。9月15日,针对网友在投资者互动平台提出的“海马和特斯拉合作了么?”,海马汽车回应称,公司根据经营需要,并依据相关合作协议,有偿与合作伙伴开展相关合作业务。后续经营中,公司将继续开拓经营思路与方式,尽最大努力切实维护上市公司及广大投资者权益。
在延续代工模式的同时,江淮汽车也开始琢磨新的增长点,其最新的一个动作便是入局在新能源汽车产业中被称为“赚走新能源汽车大部分钱”的动力电池。
9月6日,江淮汽车发布公告,计划与安凯汽车、弗迪电池有限公司(比亚迪旗下动力电池公司)、浙储能源集团有限公司共同投资设立一家合资公司,建设新能源动力电池生产工厂,本项目生产规模为10GWh-20GWh,产品主要用于商用车等市场。
值得一提的是,江淮汽车仍将代工模式视作核心竞争力,其在财报中表示,和蔚来汽车成立了江来公司,“进一步深化了合作”,此外还与大众汽车等知名企业建有合资公司。
章弘认为,代工模式让江淮汽车为代表的传统车企看到了由燃油车平稳转型新能源车的可能。
同样看到这种可能性的还有曾为理想汽车代工的力帆科技。2022年1月,力帆科技与手握极氪、几何、领克等多个新势力品牌的吉利汽车各自持股50%建立了睿蓝汽车,主攻换电车型,由力帆科技联席总裁娄源发出任董事长。
新能源车代工需求仍旺盛
分析人士指出,新能源汽车的代工需求仍然旺盛,在华为、小米、阿里、字节等企业以各种不同的姿势入局新能源赛道,希望与此合作的企业不在少数。
和华为有深度合作的赛力斯在今年冲上千亿市值。据乘联会数据,自2021年4月至12月,赛力斯SF5(华为智选)累计销量达8509余辆,与此前相比,提升数倍。而问界M5在8月的交付量达到了7372辆,在售价25万以上新能源销量排行前三名,仅次于特斯拉的Model Y和比亚迪唐。
赛力斯SF5到问界M5销量的增长,也体现在了赛力斯的营收上,2020年,当时还叫小康股份的赛力斯营业收入143.03亿元。在与华为合作后的2021年末,公司营收167.18亿元,同比增长16.89%。而最新的2022年半年报数据中,营收达到了124.15亿元,同比增长68.14%。不过,赛力斯2022年上半年的净利润亏损扩大为17.27亿元,作为对比,去年同期亏损为4.81亿元。
新能源浪潮下,跟上新势力发的车,是机遇还是挑战,还需要时间的检验。章弘也提示称,完全地利用社会化分工,各企业联合出品,各取所长,优势互补,或许会成为新型的新能源汽车造车理念和模式。
声明:
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新江南网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新江南网号系信息发布平台,新江南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如有侵权请出示权属凭证联系管理员(yin040310@sina.com)删除!
阅读推荐
新闻爆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