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社重庆3月22日电(记者周思宇 李前磊 周文冲)“3月16日下午14:30,长江干流巫山段和大宁河交界水域。水温15摄氏度,pH酸碱度7.84。”
仲春时节,重庆市巫山县大宁河上,微风扬起阵阵波浪,魏嵬与团队成员站在船头,对新鲜采集的水样进行现场参数记录。将水样静置30分钟,装入润洗后的分装瓶,魏嵬小心翼翼地把箱子抱在身前,随后水样将被送入实验室,完成总磷、总氮、重金属等24项指标的分析。
3月16日,魏嵬在测量水样温度、pH酸碱度。新华社记者 李前磊 摄
魏嵬是巫山县生态环境监测站副站长,2005年从青岛理工大学毕业后,回到家乡巫山投身生态环境保护工作。18年来,他带领同事深入一线进行水质监测,涵盖长江干流巫山段的16个监测断面、34个乡镇集中式饮用水源地,用实际行动守护“一江碧水、两岸青山”。
部分监测断面位置偏远,魏嵬与团队常常需要先坐车再坐船,辗转抵达。无论酷暑还是寒冬,“水医生”们总是牵挂着负责水域,夏天,即使船舱内温度最高达50摄氏度,他们也要待上一整天;冬天,高海拔地区路面结冰,他们冒着车辆打滑的风险上山,开展监测断面例行采样。
水质监测并非一帆风顺,魏嵬也曾遇到棘手难题。2014年8月,他接到村干部的一通电话,反映某地水体变黑。魏嵬和同事开车2小时抵达现场,分析水污染来源,“每个指标轮番分析,探究到底是哪里出了问题,每天都熬夜到凌晨两三点”。
后来,团队直接把仪器搬到现场,搭起一个“简易办公室”,吃住都在村里。一段时间后,终于检测出水体中含有一种被用作选矿药剂的化学物质。魏嵬说:“最终查实污染物从地下洞穴渗透而来,对非法排污的企业予以查处,维护了群众饮用水源安全。”
3月16日,魏嵬在实验室里查看水样监测数据。新华社记者 李前磊 摄
近年来,巫山县坚持“共抓大保护、不搞大开发”,重视修复长江生态环境。
随着一系列护水措施的实施,魏嵬和同事们也见证了长江干流巫山段水质和生态环境日益趋好。他笑着说:“现在常在支流河口处看见成年野猪带着小野猪,结队浮水游过去,动物们舒适地栖息在这片大地上。”
“我们心无旁骛做好水质监测工作,将放心水交给下游城市。每当听到人们说,巫山山清水秀,生态环境优美,我就觉得这份工作很有价值。”魏嵬说。
声明:
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新江南网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新江南网号系信息发布平台,新江南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如有侵权请出示权属凭证联系管理员(yin040310@sina.com)删除!
阅读推荐
新闻爆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