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次是1987年建园以来首次闭园。”3月25日,成都大熊猫繁育研究基地(以下简称熊猫基地)恢复开园,不知不觉间,距离1月25日闭园已经过去两个月了。
在没有游客的日子里,大熊猫会不会觉得有些寂寞,日常生活习惯是否会有变化?春天来了,大熊猫又到了“求偶”的季节,今年和往年的情况会有不同吗?除了大熊猫,经历疫情,重新开园,基地情况如何呢?
活动之变
行为数据表明
没有游客它们更“随性”
“以前我们都会提醒游客,最好九点半或者十点前来看活跃的大熊猫。”熊猫基地动管部高级畜牧师吴孔菊表示,因为九点半过后,可能就看不到大熊猫吃竹子或活动了。闭园之前,大熊猫看到人多,还是会有些紧张,大部分可能就爬到栖架或树上去睡觉了。来晚的游客,可能找一圈,最后却看到它们在树上缩成一团,睡得正香。
随着1月25日熊猫基地闭园,大熊猫们也过得越来越“随性”。3月26日上午11点过,在园区一处有着四五只亚成年大熊猫的室外活动场内,一只熊猫躺在地上吃着竹子,一只熊猫在一米多高的树窝里打盹,还有一只熊猫踱步到了离围栏一米多远的位置,一会儿闻闻草地,一会儿抬头打量游人,接着沿着围栏边散起了步。
“以前很少能看到这样的场景。”吴孔菊介绍说,这样的画面,也是基于大熊猫放松的状态。趁着此次新冠肺炎疫情防控闭园的机会,熊猫基地动管部和研究中心联合开展了大熊猫应激反应激素测定的科研项目。“我们收集了不同年龄段大熊猫的尿液,以检测与应激相关的激素含量。”并且选了其中的几只大熊猫进行了日常行为观察,行为数据表明,大熊猫的日常行为,如活动时间和吃食时间都有所延长。
而检测的激素,有点类似人的肾上腺素,突遇意外情况情绪波动较大时,会大量分泌;而放松安静状态下,含量则会很低。接下来,熊猫基地还会持续开展该项研究,观察随着人流量的增多,大熊猫尿液中应激相关的激素含量的变化,收集更多的数据,更好地把握大熊猫情绪的变化,在保证游客观赏效果的同时,尽可能让大熊猫可以过得轻松自在。
繁殖之变
产仔时间之早创了纪录
谈恋爱也讲究“臭味相投”
在闭园期间,基地迎来了三只熊猫宝宝。3月17日,大熊猫“福娃”产下今年全球首对雄性大熊猫双胞胎幼仔;3月21日,大熊猫“芝芝”产下一只雄性大熊猫幼仔。其中双胞胎幼仔初生体重分别为159.8克和119.5克,“芝芝”所产幼仔初生体重176.7克。目前,3只新生幼仔各项身体指征良好。
2020年3月25日,月亮产房幼年熊猫
“这对双胞胎是熊猫基地有记录以来,出生时间最早的熊猫宝宝。”吴孔菊介绍说,基地的大熊猫一般在2-5月份发情配种,7-9月份产仔。大熊猫的孕期一般在68天到180天之间不等。
“是典型的春季发情,秋季产仔;后来发情时间越来越提前,冬春季发情,夏秋季产仔;今年又刷新了记录,冬季发情,春季产仔,而且一产就是两胎三只。”
产仔先要找对象。吴孔菊介绍说,每只大熊猫都有谱系,也就是大熊猫的家谱,工作人员首先会根据遗传关系进行配对,确定相亲对象,避免近亲繁殖。确定了相亲对象后,工作人员在发情期会安排双方见面。“大熊猫选对象挑得很,有的甚至会打起来,互相冲着对方吼叫。”为了避免相亲变成打斗,工作人员会让双方先熟悉下彼此,不过不是像人一样看照片,熊猫有更靠谱的方式——闻味识“猫”。
吴孔菊表示,雌性大熊猫发情时会产生一些分泌物。工作人员会先沾取一些分泌物,给作为候选相亲对象的几只雄性大熊猫嗅闻。“有些大熊猫闻到了不喜欢的味道,也会做出干呕的动作,扭头就走。”这种情况下,一般就不会安排双方见面了。为了避免近亲繁殖,圈养大熊猫相亲的选择对象不是很多。如果正常恋爱相亲失败,工作人员就会采取人工授精的方式使其怀孕。
兽舍之变
曾经的豪宅再度升级
增加室内外消杀次数
沿坡而建的14号兽舍,占地1200平米,1988年建成投入使用,是基地第一座兽舍。最初入住的是从野外救助回来的6只病、饿大熊猫。“当时也算是‘豪宅’,用的大幅的落地窗,而不是当时常见的铁栅栏。”吴孔菊表示,去年基地开始对兽舍进行升级改造。顺着兽舍下到坡地兽舍靠近主干道的一侧,俯视转变为了平视,一人多高的落地窗,让人仿佛置身其间。而改造前该处没有路,是实体围墙和竹林。
2020年3月26日,新建成的大熊猫14号兽舍观景平台。
新增的观景走廊不仅提供了新的视角,同时增加了一条连接主干道的通道。游客逛完该兽舍后,可以由此走上主干道,就在几步远的地方就是成年大熊猫别墅区通道的入口。在之前没有该通道的时候,逛完14号兽舍的游客,走到主干道时,已经走过成年大熊猫别墅区通道入口几十米远了。“很多时候,游客就错过成年大熊猫别墅区了。”
2020年3月26日,新建成的大熊猫14号兽舍观景平台。
另外为了增加大熊猫活动的丰富性,工作人员模仿野外环境搭建了各种栖架供大熊猫攀爬玩耍。“有使用钉子固定地方,我们都会用麻绳缠绕包裹。”吴孔菊表示,这样做一方面可以保证大熊猫的安全,同时在视觉和触觉方面都可以更加贴近自然。
“平时我们也穿防护服,戴口罩和一次性帽子,所以对穿着防护服的饲养员,大熊猫并不会有什么不适应。”吴孔菊表示,疫情期间,熊猫基地加大了消毒的频率,室外运动场从以前的一周一次,增加到了一周两次;室内活动场从一天一次,增加到了一天三次,采用84和全效卫康两种消毒液轮换消杀。“消杀之前都会先把‘猫’隔离开,消毒液的浓度由疫病防控部提前确定,确保不会影响到大熊猫。”
2020年3月26日,成都大熊猫繁育研究基地园区内进行消毒。
口粮之变
口粮要备三四天保证不断供
晚上还要安排宵夜
除了增加消杀频率,疫情期间,吴孔菊和同事们有段时间,最担心的是大熊猫们的口粮。我们每天会为成年大熊猫提供大约50公斤竹子; “一般喂竹子为主,以窝窝头、水果等为辅。”根据季节的不同会提供不同种类的竹子或竹笋。这个季节竹子和竹笋会搭配使用,怀孕以及哺乳期的宝妈、老年大熊猫、正在长身体的亚成年熊猫喂的竹笋会更多一点。整个基地一天大概会消耗约一万斤竹笋。
为了保证大熊猫口粮不断,基地及时与不同地区的供应商加强联系,疫情期间,一直储备着三四天的存量,确保大熊猫的口粮不会断供。除了储备好竹子,吴孔菊介绍说,大熊猫每天白天和夜间各有两、三次进食高峰,晚上那顿大概在九点到十点左右。所以饲养员晚上也会进行一轮投喂。“基本上可以说是全天候的保姆”。
另外为防止人与动物之间出现交叉感染,疫情期间,基地的饲养员都没有休假,也不换岗。熊猫基地闭园,大熊猫过得并不寂寞,但饲养确实有些孤单,能不接触其他人就不接触其他人,晚上宿舍也是一人一间。另外在熊猫基地开园以后,也会加强疫情防控,每天限流5000人,购票实行一人一证一票,游客入园需进行体温检测,佩戴口罩。
(原题为《33年来首次闭园两个月,成都熊猫基地的“滚滚”们还好吗?》)
声明:
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新江南网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新江南网号系信息发布平台,新江南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如有侵权请出示权属凭证联系管理员(yin040310@sina.com)删除!
阅读推荐
新闻爆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