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一则视频引起网友广泛关注:山东一位大叔由于首次乘坐高铁不知如何调节座椅靠背,全程只能笔直端坐,邻座的陌生女孩主动为其调整座椅。网友们纷纷表示:“出门在外多帮帮各自的父母吧。”随后,一份自发的“出门在外互帮父母协议”在互联网中悄然流传开来,句句承诺,重若千钧。
那么,在哪些场景中,年长者可能需要年轻人的帮助?他们是否会主动寻求年轻人的帮助?日前,记者对百位老年朋友进行了一次问卷调查,其中交通出行、医院问诊是老年人遇到困难最多的场景。谈及缘由,近7成的受访者表示是出于对电子设备的不熟悉。
信息化速度太快
不会电子设备“寸步难行”
走进杭州市上城区清波街道的社区书画院,几位老人正全神贯注地学习中国画。课余时间,记者和他们聊起这份“出门在外互帮父母协议”,老人们纷纷表示支持。
“现在不用手机软件都很难打车了。”说这话的是63岁黄老师,闲暇时间来书画院教退休老人们画画。他说,自己没有下载打车APP,也不会使用小程序等线上方式打车,需要用车的时候只能采用最原始的“招手”来拦停出租车。“手机也能打出租车,所以我有时候好不容易看到车了,但人家已经接了网上的预约单,只能等下一辆车,碰碰运气。”对此,黄老师很是苦恼。
面对着快速发展的信息化时代,70岁俞建军也面临着相似窘境。“智能手机是有的,但功能太多了,我不会也学不太明白,出门买东西、付钱的时候经常点半天,有时候要找店员帮忙,很麻烦的。”
善意应当传承
互助承诺之下是子女的爱
调查显示,有超过7成的老年人曾经接受过年轻人的帮助。“其实,在没有这个热点之前,我就已经受到过很多帮助了。”蒋秀珍说,现在医院里挂号、取报告都是在自助机器上操作,87岁高龄的她面对这些设备时常感到无所适从,“怕站在那里太久耽误别人时间,也不知道怎么开口寻求帮助,好在志愿者们很热心,一步步帮着操作。有时候他们没空,旁边的年轻人也都很耐心教我该怎么操作。”
张笔君今年65岁,算是书画院里的“年轻人”了,他回忆:“几十年前,我出去旅行的时候,团队里有两位年长的大姐,我那时体力好,就帮着她们拿拿行李箱,想着总有一天我也会老得提不动重物,能帮则帮。”令他无比欣慰的是,女儿将这份爱心传承了下来。“前两年她带队出去旅行,团队里几乎都是老人家,他们遇到了恶劣天气,她忙前忙后订住宿、协调机票、拿行李箱,老人们对她赞不绝口。”后来,张笔君和女儿谈及此事,除了工作的强烈责任感,女儿告诉他,看见这些叔叔阿姨就像看见了自家父母。
“中国人大多含蓄,很少轻易和子女表达感情,这里面也藏着年轻人对父母的爱。”张笔君说。
没有人会一直年轻
帮助别人就是帮助自己
“从读书到工作,离开父母已经好几年了。”26岁的白小姐看到网上的视频和倡议很是唏嘘。“年轻人很容易共情到自家父母在外的样子。我们也终将老去,如果能从我们开始,让助老敬老的氛围更浓厚,那是一大美事。”
30岁欢欢在社区工作,工作中接触不少老年人,“他们不想给年轻人添麻烦,但有时候他们确实无能为力。我希望这个协议能落地实现,让更多老年人受益,因为帮助别人就是帮助自己的父母。”
<爱上你,爱上新江南网:www.xjnnet.com www.xjnnet.net,www.xjnnet.com欢迎您!>声明:
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新江南网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新江南网号系信息发布平台,新江南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如有侵权请出示权属凭证联系管理员(yin040310@sina.com)删除!
阅读推荐
新闻爆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