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智能农机装备和数字化、信息化的加持下,无锡的水蜜桃、葡萄等传统果品种植越来越有“科技范”,为果品生产提质增效提供了有力支撑。
桃园探索“机器换人”
阳山水蜜桃是吃货们每年期盼的甜蜜。贯穿生产过程的一系列科技创新的应用,让桃子更好吃、更好看。
上周,阳山水蜜桃东山基地桃花绚烂盛放,游客蜂拥而至时,桃农也在忙着为桃花点花授粉。桃林深处,农场负责人孙建勤站在升降平台上修剪桃枝。“别小看这台机械式自动升降平台,疏花、疏果、修剪、套袋、采摘等都能用上,完美解决了桃树种植养护过程中所有的登高问题。”孙建勤介绍,风送式植保机在前阵子的花前打药工作中也“大显身手”。“1台机器配2名工人,150亩地一天时间就能高效完成打药工作,要是在以前,这么多活5名工人4天都不一定干得完。而且机器开过可以达到雾状喷洒‘无死角’,确保所有叶片都附着药液不往下挂,这个均匀度和效率是人工喷洒没法比的。”
孙建勤介绍,通过重新设计桃园暗渗管系统、改造路沟渠创造宜机化条件、开发新型修剪方法重塑桃树形结构等方式为农机通行创造了条件,还引进了一批机械设备在机耕、植保、除草、施肥、田间转运等重体力劳动环节实现“机器换人”,解决了桃园既要高质量排水、又要无障碍通行农机、还要省力化生产等瓶颈问题。这一苏南水蜜桃全程机械化生产模式已作为典型案例获农业农村部推广。
在另一侧的试验地块里,每棵桃树在“Y形”支架支撑下长成两根主枝,整齐地列着队。“这里的桃树以宽行密植为主,一亩地66棵树,株距2米、行距在5米甚至更大,更适宜桃树生长发育特性和机械化作业,修剪也更简单。”孙建勤说,“Y形桃树生长棚架”不久前刚刚拿到实用新型专利证书,亩均产量较传统主干型可增产20%~40%,也可为以后的采摘机器人等新农机提供试验场地。
太阳能监控、气象站、喷滴灌系统、昆虫诱捕器、墒情检测仪……走在桃园里,随处可见各类物联网设备,让桃园里的温度、湿度、光照、虫情、墒情等数据全天候尽在掌握。
葡萄种植装上“智慧大脑”
发展农业新质生产力,需要更多地依靠科技赋能。江阴市璜土镇为葡萄种植装上“智慧大脑”,通过打造集全时空智能感知、全过程精准预测、全要素智慧管控于一体,物联网、电商、大数据技术相结合的智慧农业园区,实现人员、物料、装备统一调配,生产作业过程全程监控。通过标准化、智能化、数字化生产技术的运用,璜土葡萄从“快消品”变成了“精品”。
眼下正值葡萄发芽长叶的阶段,智慧葡萄园中,一个个物联网连栋大棚整齐分列在主干道两边,园区按照工业化管理模式采用了一品种一单元的布局。一进入美人指示范单元,给人的第一印象就是规整敞亮,一个个盆架网架、一棵棵葡萄排列得有序而标准。遵循工厂化、宜机化的标准,每棵葡萄之间间距2米,每列葡萄中间预留了8米宽的道路,在方便机械设备入场作业的同时,也为今后机械设备更新、无人化农场升级留足了空间。
抬头仰望,只见葡萄藤沿着头顶纵横交错的杆架呈一字形延展开来,枝头冒出了几片新绿。“这是‘一字形’种植法,也是‘傻瓜’式的种植方法。传统种植方式在修剪时需要掌握一定的技术,而采用这种方法,工人在修剪时只要像插秧一样拉一根线,按照这根线剪过去就行。”江阴市璜土葡萄协会会长许文波介绍,这样的标准化生产模式大大节省了人工。
以前葡萄种植全凭果农的经验和感觉,如今在物联网智能平台和水肥一体化自动灌溉系统的助力下,温度、湿度、土壤含水率等数据实现实时、定量、精准掌控,何时浇水、施肥、控温、保湿、开关棚等都经由大数据分析后自动下达指令,包括杀虫也是自动控制,让种植更加省时省力。据了解,现在一个占地8亩的车间只需一人管理,每亩可节省成本600~700元,果品一等品率可达85%以上,亩均增收超过2500元。
可以调整割草长度的除草机、电动田间搬运机、剪枝修果用的自动升降机平台、小型翻耕机……果园里停放着不少现代化农机,却鲜见果农劳作其间,正是有了这些农机,种植劳作变得轻松又便捷。“特别是那台无人植保机,只要提前设置好作业时间和耕作面积,就能像扫地机器人一样按照设定好的线路自动进行植保作业,结束后就会停回指定位置。”车间管理员介绍。
“智慧农业是未来农业的发展方向。”许文波感慨道,农业生产环境做到标准化以后,才有可能把更智能、更先进的机械运用到农业生产中,“我们先把这些基础工作做好,科研机构就能按这个标准设计出更多智能化和数字化的农机具,助推农业生产大步迈进。”
(记者 潘凡/文、摄)
声明:
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新江南网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新江南网号系信息发布平台,新江南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如有侵权请出示权属凭证联系管理员(yin040310@sina.com)删除!
阅读推荐
新闻爆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