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湖上春来似画图,乱峰围绕水平铺”……古往今来,无数文人墨客都曾围绕着杭州西湖的春日美景留下自己的一笔情愫。今天,让我们一起穿越时空的界限,跟着文人的脚步去探寻“春”的足迹。
在杭州西湖边,有一处文艺青年的聚集地不得不提,那就是坐落于孤山西麓的西泠印社。园林面积不大,方寸之中,气象万千。园内有多处明清古建筑,园林精雅,景致幽绝,人文景观荟萃,摩崖题刻随处可见,有“湖山最胜”之誉。每处景点,都深藏着先贤们的过往与故事。如“藉导游人登山之兴”的前山石坊;供印社诸子及同道藏印、论印,研讨学问的山川雨露图书室;吴昌硕曾小住的观乐楼……
从孤山路的大门进入西泠印社,映入眼帘的便是西泠印社的主要建筑:柏堂。柏堂大门门楣上挂有首任社长吴昌硕所题篆书匾额“西泠印社”。旁有对联“旧雨新雨西泠桥畔各题襟溯两汉渊源籍征鸿雪,文泉印泉四照阁边同剔藓挹孤山苍翠合仰名贤”。在柏堂大厅内,可以看到嵌有大型人物画的屏风,画中人物为西泠印社四位创始人和前后五任社长,画面则以西泠印社孤山社址为背景,人称“西泠先贤图”。厅内家具多为仿明式,配以木刻对联、各式绘画,与古建筑相得益彰,人文艺术气息浓厚。
在柏堂后石径口有一座十分显眼的石坊,为印社的标志性建筑之一,有“藉导游人登山之兴”之功能。额枋上隶书“西泠印社”,两旁石柱上刻丁仁撰句、叶铭书写的篆字楹联“石藏东汉名三老,社结西泠纪廿年”。
披绿荫,沿石径,涉足而上,便会看到一个月洞门,门左侧为山川雨露图书室,右侧是仰贤亭。仰贤亭是封闭式建筑小品,古朴而雅致。亭内有浙派创始人丁敬身大像碑,嵌于壁间以供后人瞻仰,这块碑由清代画家“扬州八怪”之一的罗聘所画,吴隐摹刻。碑高五尺,画中丁敬持杖立石上。此外,仰贤亭正中安放有一张石圆桌、一条石凳。上面刻篆书铭文一篇:“龙泓印学开南宗,一灯相续传无穷,二篆八分校异同,和神如坐春风中。”在铭文的右边镌有“宣统二年七月,西泠印社丁仁铭,王寿祺篆,叶铭监造,吴隐刻石”款识。
在连接孤山上下的中部,依山而建的小径上,有一春日紫藤覆棚的鸿雪径。“鸿雪径”筑于1913年,语出苏东坡《和子由渑池怀旧》诗:“人生到处知何似?应似飞鸿踏雪泥。泥上偶然留指爪,鸿飞那复计东西”。
仰贤亭后,鸿雪径侧,是“西泠四泉”之一的印泉。这里旧为印社界墙, 1911年久雨墙圮,掘地得泉。1913年经过疏浚挖深,以印命名。泉北有一摩崖石刻,上书“印泉”二字,结体宽博,取势横扁,颇为古朴浑厚,有汉碑神韵。由下而上一路曲折盘旋,于绿阴丛中穿行,还能依次看到潜泉、文泉、闲泉。
沿着小径再往上走,可以看到一座砖木结构的建筑——题襟馆,建于民国初年。房子依山取势,坐北朝南,古朴典雅,为吴昌硕在杭州的“创作别墅”。据悉题襟馆是西泠印社的最高处,馆前面的平台以及边上的四照阁是一览西湖胜景的最佳打卡点。值得一提的是,四照阁四周皆为明窗,遥对外西湖三岛,正如门前楹联上所书:“尽收城郭归檐下,全贮湖山在目中。”在如此诗情画意般的美景中,似乎真正可以在恬静中感受西湖的浩渺、洗涤烦躁的心境。
位于杭州孤山山顶平面正中的华严经塔,是西泠印社建筑制高点,为西泠印社的标志性建筑。塔身整体修长,外观雕刻精美,矗立孤山之上,掩映绿树之间,不失为西湖人文之景。据了解此处原为古四照阁旧址,1924年,西泠印社建华严经塔时,叶为铭邀请弘一法师撰书《西泠华严经塔写经题偈》,镌刻于塔上。
在华严经塔西侧,是汉三老石室,建于1922年,内珍藏1900年前的东汉三老碑而得名。“东汉三老碑”是我国至今发现的最早碑石,具有极高的学术价值,为西泠印社的镇社之宝。北面石柱上有一联:“东汉文章留片石,西泠翰墨著千秋”。
从孤山而下,漫步至西泠桥畔,可以看到竖立着一枚巨型印章,上书“中国印学博物馆”7个大字。边上一座中西合璧的两层楼房,便是中国印学博物馆了。这是我国第一座集文献收藏、文物展示、学术交流于一体的印学专业博物馆,经过近段时间的提升保护后全新亮相。馆内仅展陈新增文物220余件(国家一级文物20余件),其中70余件为新近捐赠文物充实,方寸之间别有韵味,在此观赏印石仿佛踏入了一片印章的海洋。
立春已过,春天透出暖意,姗然而至,令人欣喜。春光正好,梅花盛放,约上三五好友踏青去,可好?
声明:
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新江南网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新江南网号系信息发布平台,新江南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如有侵权请出示权属凭证联系管理员(yin040310@sina.com)删除!
阅读推荐
新闻爆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