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年12月15日,浙江省政府网站“浙江省民呼我为统一平台”上有人发布一篇留言《关于把水浒相关内容从中小学课文和课外读物中清除出去的建议》,认为《水浒》相关内容毒害青少年,应该从中小学课文和课外读物中清除出去。
这位网民表示:
此书恶毒污蔑丑化女性(其恶毒程度到了令人发指地步),情节极其不合逻辑(108人的大多数完全没有上梁山的逻辑,就是作者大笔硬勾进去的),无原则歌颂滥杀无辜(作者有越坏越好的反道德观),毁灭人类三观的程度刷新了人类下限;作者心理极其阴暗变态(咋恶心咋写),给武松、李逵、宋江这些人渣安排善终,给予它们无限的同情,歌颂它们滥杀无辜的恶行,是我见过的最毒小说。古代把它列入禁书是有道理的。
《武松打虎》等两三篇课文确实好,但原书中武松、晁盖之流却是彻头彻尾的人渣。文笔好的小说多的是,不需要从毒小说中找课文素材。更要禁止任何学校向学生推荐《水浒》做课外读物。
今年2月8日,浙江省教育厅教研室作出答复:
感谢您对中小学生成长的关爱。孩子是祖国的未来,阅读又是教育的基石,中小学生读什么书,怎么读书,备受社会关注。您认为中小学生不适合读《水浒》,关于这个问题,自古就有“少不读《水浒》,老不读《三国》”的说法,著名学者刘再复先生也认为《水浒》“蕴含着毒气和血腥气”,可见您的顾虑与担忧是有一定道理的。既然如此,那么为什么将《水浒》收入中小学课文,甚至提倡整本书阅读?主要有以下三点考虑:第一,《水浒》文学价值巨大。第二,《水浒》是批判性阅读的好载体。第三,《水浒》蕴含着丰富的教育价值。
阅读可以丰富思想、增长才干,促进人的思想观念的现代化,但如果阅读仅仅读了文字却无思考,那么阅读就没有任何意义。学生通过批判性阅读的过程,能够有效筛选信息,“站出来”去分析思索深层意义,阅读才发挥了其真正的意义。所以,重要的不在于你“读了什么书”,而在于你“怎样把每本书读好”,有针对性地指导孩子阅读,让他们学会判断,在经典书籍(包括《水浒》)中吸取精华,才能真正让阅读为学生打好精神底色。
心随文动,相互映发,质疑思辨,提要钩沉……这些都会给阅读者带来愉悦舒畅的读书体验,“怎样把书读好”,是我们庄严而宝贵的生命赋予自身的重要使命。
橙友热议
大多数网友表示,《水浒》应该保留在教材中,四大名著有存在的意义。
朔_泊:照这样说红楼太多情情爱爱,三国和西游太多打打杀杀,都不适合看了。
Cruz的爸爸:看了这么多年的鲁智深倒拔垂杨柳,路边上的杨柳被拔了?景阳冈武松打虎,真的有人去打老虎了?什么是毒害?
139××××0823:《水浒》是四大奇书,明朝就约定了的,这部书其实最能反映市井气息和社会的复杂性,人不可能一辈子都活在暖房里,有些事情还是早经历好。
嘿~Joy:闺女五年级,正是必读四大名著的年级段,相比《西游记》的如数家珍和《三国演义》的侃侃而谈,她确实不太爱看《红楼梦》,相对排斥《水浒传》,我也尊重她的喜恶,爱看的反复品读,不爱看的粗略读过即可。至于带坏青少年,那应该不至于,00后这一代,成长在信息时代,每天从四面八方涉猎各种信息,他们远比我们想象中见多识广,并且辨别善恶是每个人成长的必经之路,我们不能保护得太好,这样会害他们失去独立的人格和明辨是非的能力。
杨呵呵:文化的传承,在于不应该只有正面的,有时候反面的也很重要。要明白什么该做,也要知道什么不该做。现在的家长有点过于紧张,保护过度,一来小朋友不是温室的花朵,应该接受不一样文化的洗礼,二来大人的正确引导才是至关重要。
136××××8531:堵不如疏,疏不如引,讲得太有道理了。
也有部分网友表示,应该辩证看待这个问题,取其精华,去其糟粕。
大王:从课文中删除大可不必,但是中小学要求精读全文也实在是没啥必要。水浒这书要是通篇精读,太过血腥、色情、暴力,确实不适合中小学生。
Dunoisque:任何时期的作品都有其时代局限性,不能以现在的价值观来评价一个作品的好坏,最正确的做法是取其精华,去其糟粕,在面对书中一些不合适情节的时候,我们也能抱着批判的态度,全面地学习和认识这部作品,这是把它放进教材的意义。
声明:
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新江南网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新江南网号系信息发布平台,新江南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如有侵权请出示权属凭证联系管理员(yin040310@sina.com)删除!
阅读推荐
新闻爆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