骨质疏松,相信大家都不陌生。骨质疏松症是最常见的骨骼疾病,是一种以骨量低、骨组织微结构损坏,导致骨脆性增加、易发生骨折为特征的全身性骨病。
一提到骨质疏松,大部分人的脑海中可能都浮现出老人的样子。但让大家意想不到的是,其实骨质疏松症可发生于任何年龄,年轻人也同样有可能出现骨质疏松,这又是怎么一回事呢?
骨质疏松症可以分为原发性和继发性两大类,其中原发性骨质疏松症包括绝经后骨质疏松症、老年骨质疏松症和特发性骨质疏松症。前两者顾名思义,好发于绝经后女性及老年人群体,而特发性骨质疏松症主要发生在青少年群体。
特发性青少年骨质疏松症是一种罕见的、具有自限性的、以骨痛和骨折为主要表现的全身性骨病。
该病最早于1938年提出,其发病率约为十万分之一,男女间发病率无明显差别,发病年龄通常在8~14岁,青春期前2~3年易患,目前该病的病因及发病机制尚不十分明确。
临床表现
该病的典型表现为疼痛、骨畸形和骨折。首次出现症状的年龄为9个月至15岁不等。常见的表现包括腰背痛、下肢痛、身材矮小、步态异常和进行性驼背,症状在青春期开始前2~3年出现,通常持续2~5年,在此期间常有生长停滞和多处骨折发生,随后疾病自发性缓解。该病最常致椎骨和长骨尤其干骺端骨折,除非极少数严重病例,一般很少遗留永久性残疾。
该类患者在X线上常表现为全身骨骼普遍存在不同程度的骨质疏松,脊柱和桡骨的骨丢失比髋部更为明显。因此,该类患者以胸腰椎椎体压缩性骨折更为常见。
诊断
国际临床骨密度学会提出,青少年骨质疏松症的定义是没有局部疾病和高能创伤的情况下发生椎体压缩性骨折,或骨密度Z值≤-2.0和有临床意义的骨折史。
治疗
该病最基本的治疗策略是保护脊柱和全身其他骨骼、避免骨折和畸形发生直至疾病自然缓解。具体治疗措施包括避免高强度的体力活动、减轻脊柱承重、提供最佳的维生素D和钙剂补充,同时采用适当的物理疗法来维持轻微的骨骼负荷(包括局部抗重力锻炼、抗阻力等运动训练、水疗法)。
预后
由于特发性青少年骨质疏松症患者进入青春期后疾病可以自然缓解。因此,大部分临床表现轻微,仅有骨质疏松未发生严重骨折的患者预后较好,进入青春期后疼痛症状消失,步态正常,骨密度亦可逐渐恢复正常。但极少部分患者可能出现严重的致残性脊柱畸形,如脊柱后凸和椎体压缩性骨折,严重影响生活质量。因此,早期发现和确诊特发性青少年骨质疏松症对该病的预后有着非常重要的影响。
声明:
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新江南网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新江南网号系信息发布平台,新江南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如有侵权请出示权属凭证联系管理员(yin040310@sina.com)删除!
阅读推荐
新闻爆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