杭州日报讯 108种书,如果放在书架上,足以构成一壁书墙,让人眺望时间的浩荡和沧桑;108种书,如果打开来阅读,足以形成一个世界,让人沉溺于岁月的旷野和丰饶。
2022年的金秋时节,在整整三年之后,在100多位作家共同努力和耕耘下,杭州优秀传统文化丛书终于完整面世。
重史实、讲故事、轻阅读、易传播。这是丛书启动之际的要求和对读者的许诺,当丛书完整呈现在我们眼前的时候,它能够达标吗?从吴越王钱镠到宋室南渡,从马可·波罗的天城之旅到乾隆六下江南,风雅钱塘,灿若星汉。杭州坐拥着西湖、大运河、良渚古城遗址三大世界文化遗产,是中华文明与世界文明交流的一扇窗口……这些,我们都能够从阅读中打捞出来吗?
一座历史名城的兴起,就要将它丰厚的历史文化底蕴发扬光大,一个民族的强盛,总是以文化兴盛为支撑的。对于一个城市而言,更是如此。在一座城市里,望得见山、看得见水、记得住乡愁,这才是美好,也是强盛。
当回眸古都杭州史,千年回首已经沧海桑田。唯有一种坚韧、永续的东西,杭州先民通过祖祖辈辈的传承,慷慨留给了后人——这就是延续千百年的思维方式和做事习惯。这是一种深入杭州人骨髓的文化基因,是生于斯长于斯杭州人的集体人格。
这套丛书,能够把杭州传统文化中那些塑造筋骨、凝聚精神、催人勤勉、教人生活的精华汲取出来吗?
“当时明月在,曾照彩云归”。通读丛书,仿佛是一次从时间和空间上对杭州的一次走读,时间在这座城市的空间叠加,在这个四维空间中,这座城市的角角落落都显现出来,而这样的旖旎正是这套丛书的风情。
风貌和风景:阴晴雨雪五千年
西湖、运河、钱塘江、西溪、湘湖……杭州是一座水之城,水脉就一直润泽着这座城市,当我们说到杭州的文化,事实上也是和杭州自然的风貌有关。栖居在其中的人,一代又一代的积累之后,孕育出了丰富而独特的书法文化、绘画文化、诗词文化、戏曲文化,并形成各具特色的西湖文化、运河文化、钱塘江文化、西溪文化、湘湖文化,自然山水文化绚烂多姿。但杭州的文化既是自然的,也是生活的:茶文化、丝绸文化、中医药文化、饮食文化、刀剪剑伞扇文化……
俗和雅在杭州是融为一体的,就像陈华胜在《一座城市的精神传记》中所写到的,我们如果把杭州当作一个人,如果深入去了解它的话,会发现这座城市斑斓的光和影,而这,是组成“杭州风貌”和“杭州风景”两辑的17种书中所表达出来的:
从写南宋都城的《从都城走向天城》,写浙西重镇严州府的《山高水长严州府》,写杭州城的由来的《我从山中来》,写春秋战国时期的杭州的《吴钩越剑一水间》,写良渚古城的《良渚梦寻》……还是写杭州江河的《水盘腿坐着》,写杭州山脉的《无双毕竟是家山》,写杭州溪涧泉的《掬月流香》等书,都立足于杭州全域,全面系统地挖掘和展示由于杭州的地貌和风景所带来的文化:由古代杭州文化、严州文化、越州文化等多种文化形式融合形成的“大杭州”优秀传统文化。
这就像写作《山高水长严州府》的朱睦卿所感慨和遗憾的:面对消失了一百多年的严州府,我们能够做些什么?是哀叹历史的辉煌不再,发几句“我的祖上也曾经阔过”的牢骚而意图一厢情愿地拉住它逐渐远去的背影?还是努力发掘、发现其中的优秀精华加以传承和弘扬,为今日之建设乃至子孙后代所用?这实际上也是对待传统文化的态度问题,毫无疑问,正确的选择应该是后者。但是以讲故事的形式并且只有一本小册子的容量要对上下千年的严州作精当的描写和记录,显然非我的能力和水平所能及,只能以“我已经尽力了”自慰了。
作家的这种遗憾,或许是读者从这套丛书中走读杭州的动力,杭州,它是说不尽的,是淡妆浓抹总相宜。
声明:
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新江南网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新江南网号系信息发布平台,新江南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如有侵权请出示权属凭证联系管理员(yin040310@sina.com)删除!
阅读推荐
新闻爆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