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江南网欢迎你/www.xjnnet.com/新江南网荣誉出品 |
优化科创布局,推动科技自立自强 ——“解码苏州新动能 砥砺奋进新征程”专题报道②
□苏报记者 陆晓华
近日,科技部国外人才研究中心组织开展的2021年度“魅力中国——外国专家眼中最具吸引力的中国城市”调查结果发布,北京、上海、杭州、深圳、青岛、广州、苏州、南京、武汉、成都等10个城市入选,这也是苏州连续11年获评外国专家眼中最具吸引力的中国城市。
高光荣誉背后,是一座城市坚持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持续优化科创布局的不懈努力。一年来,苏州在重大载体建设、关键核心技术攻关、创新企业培育、人才破圈招引等方面不断取得新成效,创新苏州,动力澎湃。
市科技局相关负责人表示,2023年是产业创新集群建设推向纵深的关键一年,全市科技系统将以此为关键抓手,不断壮大战略科技力量,着力打造开放创新生态,集聚力量开展一批原创性引领性科技攻关,加快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
从重大载体建设到关键核心技术攻关
今年下半年,省科技厅下达2022年中央引导地方科技发展资金(创新能力建设项目)项目,中科院苏州医工所承担的“全脑在体单神经元解析成像实验装置”获批江苏省重大科研设施预研筹建项目。
据悉,“全脑在体单神经元解析成像实验装置”预研筹建将开拓“皮层功能组学”新领域,努力建成世界首个突破型、引领型和平台型的具备三维曲面动物全脑皮层单神经元解析能力的在体实时成像装置,打造世界重要的脑科学研究实验基地。
一年来,我市科技创新载体建设不断取得新进展。苏州实验室成立建设,我市科技创新基础设施布局取得重大突破。同时,我市加快推进国家新一代人工智能创新发展试验区、国家生物药技术创新中心、国家第三代半导体技术创新中心建设。思必驰语言计算国家新一代人工智能开放创新平台获批建设。积极争取建设全国重点实验室,苏州大学“江苏省先进负碳技术重点实验室”获批首批省重点实验室重组试点单位。
2022年,我市新增9个省级重大科技创新载体,其中,江苏省新型研发机构4个,江苏省技术创新中心3个,均居全省首位;江苏省重大科研设施预研项目1个,“双碳”领域江苏省重点实验室重组试点1个,并列全省第一位。新增市级新型研发机构13家,累计市级以上新型研发机构100家;新增市重点实验室19家,累计达257家。
重大载体建设有突破的同时,关键核心技术攻关也有新进展。2022年全市62个项目入围省科技进步奖公示名单,比去年增长40.9%。积极争取省级科技专项,2022年“双碳”领域共获批省级前沿基础研究、重大科技示范、产业前瞻与关键核心技术攻关、重大创新载体建设、重大科技成果转化等项目24项,获得省级经费支持2.8445亿元,立项数和经费数均列省内前列;获省科技成果转化专项资金项目21项,位列全省第一。国芯科技、珂晶达电子和中科院纳米所牵头3个项目获省重点研发计划揭榜挂帅项目立项支持(全省5个)。全市7个项目获评科技部主办的首届“全国颠覆性技术创新大赛”最高奖“优胜奖”,占全省总数(8个)的87.5%。
从创新企业培育到高端人才集聚
12月9日,2022年江苏独角兽企业暨高新区独角兽企业和瞪羚企业评估结果发布,苏州市获评省独角兽企业10家(全省26家,占比达38.5%)、省潜在独角兽企业153家(全省266家,占比达57.5%)、省高新区瞪羚企业356家(全省739家,占比达48.17%),三项指标均位列全省第一。其中,省独角兽企业数量实现两个突破:一是首次位列全省第一;二是实现个位数突破,我市独角兽企业队伍进一步发展壮大。
一年来,苏州创新企业培育有新提升。进一步强化企业技术创新主体地位,完善分层孵化体系,制定出台《加快推进全市创新集群科技企业梯度培育的若干措施》,打造以科技型中小企业、民营科技企业为基础,高新技术企业、瞪羚企业为主体,独角兽企业、科技上市企业为标杆的创新型企业梯队。
据介绍,今年全市拟认定国家高新技术企业5531家,较上年增长46.7%,有效高企数达13473家,首次位列全国第四。科技型中小企业入库评价数量首次突破两万家,达22327家,较上年入库数增长24.44%,位居全省第一。新一轮创新型领军企业获批25家,位列全省第一。新增科创板上市企业10家,位居全国第三,累计达48家,位居全国第三。
创新是第一动力,人才是第一资源。
一年来,我市全球人才集聚有新成绩。苏州不断升级、构建阶梯式的人才政策体系,大力集聚产业发展急需的科技领军人才。2022年全年共立项支持3个顶尖团队、8个重大创新团队,集聚院士3人,国家级人才8人;新增市级姑苏领军人才630人,同比增长39%,累计达2863人。
同时,成立苏州市科技商学院,加速复合型科技人才培养,为各类创新主体搭建交流平台。组织青年科技人才创业大赛,立项76个。绘制全球科技人才地图,地图总库包含全领域海外人才超过3000万人。
苏州放眼全球吸引海外高端人才,截至2022年12月20日,全市持证外国人才10250人,其中外国高端人才(A类)4400人,均居江苏省首位,分别约占全省的45%、52%。今年新设立外籍院士工作站5个,累计达16个;新设立市级外国专家工作室项目26个,省、市级外国专家工作室累计达318家。
全面发力形成城市创新优势
刚刚召开的市委经济工作会议在布置明年重点任务时提出,要全面发力形成城市创新优势,强化教育、科技、人才战略性基础性支撑,全力提升科技创新能力,引育创新人才团队,勇当科技和产业创新开路先锋。
市科技局相关负责人表示,新的一年,全市科技系统将坚定不移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以数字经济时代产业创新集群建设为关键抓手,努力为苏州高质量发展贡献更多科技力量。
比如,完善创新体系,提升创新整体效能。将集聚创新资源支持苏州实验室建设,聚焦生物医药和脑科学领域建设临港实验室苏州基地。深化“一区两中心”建设,推进深时数字地球国际大科学计划实施。同时,健全科技服务体系,深化科技创新券扶持技术交易的政策措施。扩大国内外交流合作,深化与中科院、清华、北大等国内外一流大院大所多层次、全方位的科技合作,通过联合攻关引领项目推动校企合作创新成果加速转化。
在狠抓技术攻关、增强科技创新能力方面,则将着力推进南大苏州校区、中科大苏州高等研究院、中国中医科学院大学、西北工业大学太仓校区、姑苏实验室、太湖量子中心建设,持续开展前瞻性、全局性、战略性基础研究,不断提升基础研究能力,努力实现更多“从0到1”的突破。围绕我市重点优势产业领域,布局揭榜挂帅重大攻关项目,推动龙头企业、高校院所和产业链上中下游各创新主体共同开展攻关。
创新主体培育上,将持续壮大企业创新集群。加快构建科技企业梯度培育模式,重点推动全市高新技术企业提质增量,力争2023年有效高新技术企业达1.5万家。进一步集聚创新资源,加大创新型企业培育力度,力争遴选市级瞪羚企业800家左右、认定市级独角兽培育企业180家左右。
此外,我市还将瞄准精准引才,加快创新人才集聚。包括建设人才地图,聚焦重点产业领域发展需求,加快相关领域全球科技人才地图系统开发,构建人才专题数据库,绘制人才地图可视化系统;优化人才项目管理,推进“人才项目枢纽平台”建设,打造人才项目管理数字化平台等。
新江南网欢迎你/www.xjnnet.com/新江南网荣誉出品 |
声明:
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新江南网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新江南网号系信息发布平台,新江南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如有侵权请出示权属凭证联系管理员(yin040310@sina.com)删除!
阅读推荐
新闻爆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