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邬政 刘玉慧 见习记者 李璐瑶 刘浚豪 马思为 彭家一 倪帅 李莎莎
10月26日,2023中国报业媒体技术创新发展大会在徐州召开,来自国家级、省级、地市级和县级百余家媒体的记者相聚徐州,共启媒体融合的探索之旅。27日,“百家媒体看徐州”采风活动举行,100多名记者走进徐州工程机械集团有限公司、贾汪区马庄村、潘安湖等处,深入了解徐州产业发展、美好生态和乡村新貌,近距离观摩徐州发展变化,触摸徐州发展脉搏,感受徐州发展活力。
领略产业之兴
实体经济是一个城市的立身之本、财富之源。2017年12月,习近平总书记在徐州考察时指出,必须始终高度重视发展壮大实体经济,抓实体经济一定要抓好制造业。
采风团的首站来到了徐州工程机械集团有限公司。走进5G全价值链智能工厂,一个个国之重器,一项项创新成果,一条条智能生产线,让采风团成员连连竖起大拇指。邢台日报社新媒体发布中心副主任尹彩红表示:“我们邢台也有类似这样的大型企业,它们的共同点就是都具备核心发展要素。在徐工,我看到了一个企业规模化、数字化和智能化发展的重要性。”
“世界第一吊”2600吨全地面起重机、“神州第一挖”700吨液压挖掘机、全球最大塔机、中国最大35吨装载机……作为工程机械行业的“世界顶流”,徐工集团持续攀登,技术创新领域不断实现新突破。
徐工始终牢记习近平总书记“必须有信心、有耐心、有定力地抓好自主创新”的谆谆嘱托,承继和弘扬新时代徐工“四种精神”——“洞察发展规律的思辨精神、敢于刀刃向内的革命精神、识变应变求变的创新精神、聚力攻坚克难的登顶精神”,坚持把技术创新作为徐工发展的主战略,以“智改数转”推动生产效率提升、生产成本降低和运营模式变革,不断夯实高质量发展的基座。截至2022年底,徐工已拥有关键核心技术千余项,制定发布国际标准5项、国家及行业标准237项,拥有有效授权专利破万件,发明专利2469件,其中30%以上处于国际领先水平。
带动徐州工程机械产业集群首批入围国家先进制造业集群;全球工程机械行业排名从第七位到蝉联第三位;入围江苏省“1650”现代化产业体系中的卓越产业链……徐工集团骄人的成绩背后,凝聚着徐工人矢志不渝“珠峰登顶”的艰辛付出。“我之前有了解到徐工集团营业收入已连续三年超千亿元,组建集团以来连续34年保持国内工程机械第一位,今天一看果然名不虚传。特别是徐工人展现出来的那种敢为人先、开拓创新的精气神,令人非常振奋,值得我们学习推广。”长治日报社全媒体中心副主任樊家驯说。
采风团成员纷纷表示,透过徐工看到了徐州产业发展的蓬勃态势,看到了徐州笃行不怠的奋进姿态,这座老工业基地和资源型城市,精准定位、深耕细作,经过多年的转型,产业发展方式由“制”到“智”,早已“抖”去一身煤灰,实现脱胎换骨的变化。不久的将来,一个具有国际竞争力、全国影响力和区域带动力的战略性新兴产业集群必将闪耀徐州大地。
体悟乡村之变
乡村振兴,既要塑形,也要铸魂。2017年12月12日,习近平总书记来到贾汪区潘安湖街道马庄村考察。考察期间,总书记指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要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一起抓,特别要注重提升农民精神风貌。”
作为总书记亲临考察之地,近年来马庄村乡村振兴成果如何?活动的第二站,采风团一行来到了马庄村,深入了解马庄以文化引领精神文明、物质文明双丰收的“文化兴村”之路。
傍湖而居、鸟翔禽鸣、草绿花香……走进马庄村,一幅如诗如画的乡村美景映入眼帘。然而曾经的马庄村却是一座煤灰弥漫的小村庄,“晴天一身土、雨天两脚泥”是这里的真实写照。本世纪初,马庄村一马当先勇敢转型,走出了一条文化兴村、产业富民的新路子,先后被授予全国文明村、中国民俗文化村、中国十佳小康村、全国乡村治理示范村等荣誉称号。
香包是“马庄三宝”之一。习近平总书记在马庄村考察时来到王秀英香包工作室,看到村民们手工制作的特色香包连连称赞。近年来,马庄香包产业不断壮大,年产值已达800余万元,解决400余人的就业问题,同时带动周边3000余人就业,真正把小香包变成富民大产业。
物质丰富了,精神也要富有。1988年,马庄村建立了苏北第一支农民铜管乐团,并以乐团为骨干团队,编排小品、快板、歌舞等一系列正能量节目,文化活动做得有声有色。不仅如此,每周一举行升旗仪式,周末举办农民舞会,夏季有乘凉晚会,冬季有篝火晚会……丰富的精神文化生活如今已在马庄村蔚然成风。
合肥日报传媒集团副总编辑杨颖边参观边用手机拍摄,她表示:“马庄村把建设‘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相协调的现代化’落到了实处,取得了乡村振兴的良好成果。‘马庄经验’也给我们当地的乡村建设提供了思路,可以立足于本地特色产业和资源,形成核心竞争力,走出自己的振兴之路。”
从“煤矿村”变为“绿色村”,从“物质翻身”到“精神富有”,马庄村巨大的蝶变让采风团成员不住点赞。大家一致认为,马庄村的生动实践充分证明,农村精神文明建设是乡村振兴的能量之源。通过挖掘本地民俗文化,马庄村发展香包、乡村旅游等产业,实现了成功转型,也为其他乡村发展带来了深刻启示,具有很强的可复制性和推广性。
感受生态之美
秋日的潘安湖国家湿地公园苇浪翻滚,烟波浩渺。来到神农码头,一块巨石吸引了采风团成员的目光,上面镌刻着“只有恢复绿水青山,才能使绿水青山变成金山银山”。中国报业协会品牌推广部主任徐文军在此驻足良久,他感慨地说:“这次采风活动,我最期待的就是到潘安湖湿地公园看看。从原来的采煤塌陷地,转变为如今风景如画的国家生态湿地公园,这里就是徐州践行‘两山’理念的最鲜活的证明。”
现场工作人员向大家介绍,潘安湖所在位置是贾汪区面积最大的采煤塌陷区,2010年3月,贾汪区正式对采煤塌陷区实施改造,通过平整土方、表土剥离、坑塘整修、河道清淤等方法,在原来的塌陷区上,建成了拥有7000亩开阔水面和4000亩湿地景观的生态公园。随着生态环境的改善,一些珍稀野生动物在潘安湖湿地公园频频“亮相”,其中就包括素有“鸟中大熊猫”之称的震旦鸦雀。如今潘安湖湿地公园已有乔灌植物71种、水生植物28种,更有106种鸟类、46种鱼类、13种哺乳动物在此“安家”。听到这里,采风团成员无不发出由衷感叹。
近年来,徐州深入践行“两山”理念,坚持生态优先、绿色发展,加强生态修复,推进绿色转型。潘安湖这个昔日最大的采煤塌陷地,如今已是“湖阔景美、游人如织”的生态公园,打造成为一座集生态湿地、人文景观、旅游度假、民俗赏玩、科普功能于一体的综合性景区。波光粼粼,芦苇浮动,草木葱茏……美丽的景色吸引了大家的目光,纷纷拿起手中的设备拍摄记录。
感受到潘安湖的华丽蜕变,采风团成员感慨万千,他们表示,徐州生态修复和环境保护的成效,令人印象深刻。在这里,不仅能领略旖旎的自然风光,更深刻感受到“两山”理念的真理伟力和实践伟力。
一天的时间里,从企业车间到乡村田野再到生态湿地,采风团一路走、一路看,一边感受、一边思考,一边记录、一边发布,把徐州良好的发展态势和日新月异的变化推送到全国各地。临别之际,大家留下了共同的约定:期待与徐州的下一次相聚,期待记录徐州新的发展成就,期待把精彩的徐州故事讲给更多人听。
声明:
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新江南网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新江南网号系信息发布平台,新江南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如有侵权请出示权属凭证联系管理员(yin040310@sina.com)删除!
阅读推荐
新闻爆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