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徐州市麦收工作已经进入尾声,麦收之后秸秆去了哪?为推进秸秆综合利用,徐州市各地因地制宜,科学规划秸秆还田、离田地块,让秸秆变废为宝,实现资源高效利用。
在铜山区单集镇临阵头村小麦收割现场,各式农机在田间驰骋,收割、搂草、打捆一气呵成,实现小麦秸秆快速离田。单集镇是典型的农业乡镇、养殖乡镇,全镇种植10万多亩小麦,今年秸秆离田面积将达到3万亩。为了不影响下茬作物播种,该镇积极协调15台农机作业,组织秸秆堆放场,边收割、边打捆、边运输。
养殖场就是秸秆的去处之一,在单集镇李云龙肉牛场,刚刚收完的秸秆被堆放在仓库里,作为奶牛的饲料加工使用。“我们养了700-800头牛,每年400斤一捆的麦草,要消耗7000捆左右。”铜山区单集镇养殖户黎云龙告诉记者。
在铜山区沿湖街道,截至目前,2.1万亩秸秆离田工作已经基本完成。街道工作人员积极组织运输车40辆、抓机12台、圆包打捆机8台、方包打捆机5台,提高秸秆离田收储速度,加快秸秆田间运输,3天完成离田任务。
据了解,用于发电、供暖的秸秆,售价为300元/吨;深加工后作为饲料使用的秸秆,售价为600元/吨;用作种植蘑菇基料、造纸原料的售价约700元/吨。秸秆打捆离田综合利用,不仅避免了秸秆粉粹还田导致的土壤病菌问题,同时还提高了秸秆利用价值,增加了农民和村集体收益。
徐州广电记者:苗丹 马得程
声明:
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新江南网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新江南网号系信息发布平台,新江南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如有侵权请出示权属凭证联系管理员(yin040310@sina.com)删除!
阅读推荐
新闻爆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