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今越来越多人选择离开故乡,前往陌生的城市打拼。身在异乡的他们,有了一个新身份——“新市民”。从“外地人”到“新市民”,这不仅仅是称谓变化,更多代表着一种观念升级,无形中消减了城市带来的隔阂感。
2021年,“新市民”首次出现在国务院政府工作报告中。2022年3月,中国银保监会、中国人民银行联合印发的《关于加强新市民金融服务工作的通知》,明确了“新市民”的定义是指因本人创业就业、子女上学、投靠子女等原因来到城镇常住,未获得当地户籍或获得当地户籍不满三年的各类群体。
人们穿梭于大江南北,重塑了中国 600多个城市的样貌。徐州的“新市民”群体涉及哪些领域?面临哪些挑战?如何更好地融入当下的生活?市统计局以十年内在徐办理居住证的16-59岁外市户籍人口,共计31.34万人为总样本,对“新市民”生活质量开展调研。
“新市民”画像
“中国人口流动呈现出持续、大规模、不分男女老幼、不分城市乡村、不管东西南北、不论民族身份、不论学历构成的全民流动状态。”中国人民大学社会与人口学院段成荣教授在一份相关报告中说。
将目光投向徐州,徐州市“新市民”群体拥有哪些特点?在调研中,我们利用数据分析勾勒出更加具体的群体画像。
●新市民来源地主要集中在周边地区
随机调查发现,新市民主要来自徐州市周边省(市),苏鲁豫皖合计占比为72.57%(安徽省占32.67%、江苏省其他市占13.86%、山东省占16.44%、河南省占9.60%),其次是四川省占2.97%、黑龙江省占2.87%、河北省占2.38%、福建省和湖北省各占2.18%、浙江省占1.78%,其他省份(江西省、山西省和辽宁省占比居前)合计占13.07%。
值得注意的是,来自淮海经济区其他9个核心地级市的新市民占比为24.55%,主要来自枣庄(占4.55%)、济宁(占4.55%)和连云港(占3.96%),这说明徐州作为淮海经济区中心城市的吸引力正在逐步提升。
从来徐主要原因看,投亲靠友和离家较近仍是新市民选择来徐的主要原因。其中,受访者因亲戚朋友在徐来徐占32.77%;因居住徐州周边地区来徐占22.77%;因单位指派来徐占10.69%;因在徐找到适合就业岗位占12.48%;因在徐上学留徐占7.33%;因婚嫁来徐占6.83%;其他原因来徐占7.13%。
●新市民大专及以上学历占比近五成
受访者小学学历占4.85%,初中学历占26.04%,高中(中专)学历占22.18%,大专学历占18.81%,本科学历占24.16%,研究生及以上占3.96%。大专及以上学历占比近五成,平均受教育年限为12.8年,高于徐州市2022年劳动年龄人口平均受教育年限1.91年。
记者调查发现,新市民中大专及以上学历人口占比高于七人普5.78个百分点,研究生及以上学历人口占比高于七人普2.66个百分点,总体来看新市民综合文化素质较高。
●新市民就业渠道主要集中在机关事业单位(国企)和私营企业
数据显示,新市民就业渠道主要集中在机关事业单位(国企)和私营经济,其中,机关事业单位(国企)员工占15.15%,私营企业员工占27.62%,私营业主占16.04%。其他人员就业情况分布为:在校学生占1.29%,外企员工占1.29%,打零工者占11.98%,自由职业者占13.37%,离退休人员占0.69%,农业从业者占1.58%,没有工作人员占10.99%。
从受访者就业比重看,新市民就业比为87.03%,高于七人普劳动年龄就业比重22.8个百分点,反映出就业是吸引外来人口的主要拉动力。
“新市民”期盼
目前,新市民主要可以分为四类群体,外来务工人员、小微企业主、大中专毕业生、随迁长者,他们也是构成社会稳定的关键因素。
在调研过程中,记者随机采访了几位新市民代表,他们在选择迁移城市时,有的在意气候、饮食文化、居住环境;有的为了事业机遇;有的要考虑安家落户等问题……
如何融入这座城市?是摆在每一个新市民面前的挑战。
快递小哥王毅:解决随迁子女入学问题
“我今年35岁,老家在安徽宿州,2019年来到徐州打工。今年小女儿到了入学年龄,想把她带到这边来上学,毕竟徐州的教育资源和环境更好。”
调研数据显示,新市民对子女教育问题关注度最高。51.98%的受访者希望在子女教育方面,能简化入学手续,提高效率,让新市民子女能就近入学,保证学生在校就餐安全。
青年创业者赵延坤:提高自主创业扶持力度
“大学毕业后我跟随女朋友来到了徐州,在市中心开了一家米线店,但后来生意不是很景气就关门了。现在我们又开了一家甜品店,希望可以在这里扎下根。”
在就业创业方面,受访者希望相关部门加大对自主创业的扶持力度,营造优良的营商环境;有35.25%的受访者希望能有更多的工作机会,尤其是增加门槛较低的就业岗位;能得到更好的薪资待遇,付出与回报成正比。
大学生毕业生秦舒惠:购置住房安家落户
“我在读书期间就喜欢徐州人淳朴直爽的性格,从中国矿业大学毕业后,应聘进入了一家网络科技公司做程序员,收入还不错,原来一直合租,现在想拥有一个属于自己的家。”
谈到安家落户,27.33%的受访者关注商品房房价。除此之外,部分受访者希望能够改善住房条件,提供更多公租房,降低申请要求。从住房延伸至落户,10.30%的受访者希望有更简化的落户手续。
随迁长者张丽:获得性价比更高医疗服务
“我今年刚刚60岁,儿子儿媳工作特别忙,孙子出生后,我就从东北来到徐州帮忙照顾孩子。年龄大了身体上的毛病也多,但是社保医保都在老家,异地医保结算手续复杂、报销困难。”
如今年轻人工作繁忙生活压力大,随迁老人的数量逐年增加,在医疗保障上23.66%的受访者希望获得轻松、性价比更高的医疗服务,解决异地报销繁琐等问题。
“新市民”也是城市主人翁
如何让新市民踏实地留下来?
在调查采访中,以上4位受访者的需求十分具有代表性。在养老就医、创业就业、住房安居、教育等领域都需要各方力量提供真诚帮助。
如果关注城市里的细微之处,会发现“新市民”不是社会统计学里冷冰冰的数字,也不是城市建设里的非玩家角色。相反,他们立体鲜活,勤劳敬业,在忙于生计时,仍传递着最朴素的善意,用温暖而有力的臂膀,转动着城市运行的基本齿轮,丰盈着城市的血肉。
“此心安处是吾乡”,新市民也是这座城市的主人翁,如何真正意义上祛除漂泊感,重构城市归属感?这离不开一系列实际问题的解决。
首先在最受关注的教育问题上,徐州市教育局已明确规定随迁子女的入学标准。“幼升小”“小升初”阶段,徐州市义务教育学校执行以居住证为主要依据的随迁子女入学政策,要求进一步清理取消不合规的随迁子女入学证明材料及其时限要求,不得要求提供户籍地无人监护等无谓证明材料。
记者查阅《2022 年徐州市义务教育学校招生政策解读》,随迁子女入学,父母须提供在徐州市经商务工、现居住地居住的半年以上证明。在此之前父母需要提供一年以上证明,这“细小”的变动降低了不少随迁子女入学的“门槛”。
在就业创业方面,徐州市人社局联合多个部门一同开展2023“就”在徐州 ·“职”邀你来就业创业“春风行动”。为有就业创业意愿的劳动者以及就业困难人员、有用工需求的用人单位搭建求职用工桥梁,有针对性地调整服务方式、更好提供支持,增强新市民融入城市的能力。
“安居”才能“乐业”,近年来徐州针对新市民不断减轻购房压力,提升租房补贴力度,不能让高房价、高租金成为年轻人留徐的“拦路虎”。
徐州市阶段性调整住房公积金贷款上限,徐州市区(含铜山区)个人贷款最高额度由50万元调整为60万元,夫妻双方贷款最高额度由70万元调整为100万元;各县市(含贾汪区)个人贷款最高额度由40万元调整为50万元,夫妻双方贷款最高额度由50万元调整为70万元。
据统计,截至2022年底,徐州市新增廉租补贴住户687户,累计发放廉租住房租赁补贴6823户,累计保障新市民(人才)18496人次。
此外公积金贷款跨省通办、异地就医直接结算……越来越多的“民生红包”给新市民带来巨大红利,使他们能在这里站稳脚跟,真正扎根于徐州。
志合者,不以山海为远。你守护城市,我守护你,守望相助,共同前行。
此次调查通过CATI(计算机辅助电话调查系统),通过随机抽样的方式,以十年内在徐办理居住证的16-59岁外市户籍人口,共计31.34万人为总样本。开展电话调查,取得仍在徐居住的新市民答卷1010份,调查占比3.2‰。问卷内容包括:学历、就业、住房等10个方面,居住在市区占74.16%,居住在县(市)占25.84%。(记者 王春莹)
本版数据截至2023年4月底
声明:
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新江南网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新江南网号系信息发布平台,新江南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如有侵权请出示权属凭证联系管理员(yin040310@sina.com)删除!
阅读推荐
新闻爆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