落日下的九里湖美不胜收。
沛县安国老矿区转型湿地公园。
五一假期,泉润公园人流如织,人们流连于如画美景中,游玩、赏景,享受着美好的时光。
大约100公里之外的沛县龙湖湿地,流水潺潺,水鸟翔集,美人蕉、黄花鸢尾发出新芽,这里是一道美丽风景线,也是一条尾水净化线。
公园、湿地、耕地、林地、生态安全缓冲区……随着生态文明建设的持续推进,徐州采煤塌陷地在不断“变身”。
●谋定而后动的“变身”
从三环西路西侧、故黄河南侧的北门进入桃花源湿地公园,这里春日的景致宁静迷人。白墙黛瓦,小桥流水,桃红柳绿,繁花似锦。站在15米高的观鸟塔上,可以看到群鸟集翔,天光云影在水面徘徊。
“这里以前是采煤塌陷区,到处都是大大小小的水塘和大棚,荒草丛生,根本没人愿意来!”游客唐敏侠家住春雨小区,亲眼见证了桃花源的蜕变。
徐州市矿产资源丰富,曾是区域重要的煤炭化工、建材基地。长期的矿产资源开发利用留下了沉重的发展包袱,全市累计形成采煤塌陷地42.33万亩。
42.33万亩,面积相当于37.6个云龙湖,怎么修?先修哪儿?徐州规划先行,谋定而后动。2018年开始统筹山水林田湖草系统治理,高位推动生态保护修复。
“绿水青山是人类赖以可持续生存发展的基础。我们遵循山水林田湖草沙是生命共同体的理念,立足自然资源本底特征和损毁现状,编制了《徐州市生态修复专项规划》。”市自然资源和规划局相关负责人介绍,尊重自然环境系统要素间的协调性及演变规律,徐州市科学划定全市“两河贯通、双心三核、三横六纵、多节点”生态安全格局,沿着市域重要山水生态廊道安排生态修复工程。
所谓“两河贯通、双心三核、三横六纵、多节点”,是指大运河、故黄河两河,微山湖、骆马湖两个生态核心,云龙山、大洞山、吕梁山三个生态绿核,郑集河、房亭河、徐沙河等三条横向生态廊道和大沙河、云龙山-大黄山、大洞山-吕梁山、邳苍分洪道-徐洪河、沂河、沭河等6条纵向生态廊道,串联起大沙河湿地、云龙山、吕梁山、大洞山、银杏公园等多个生态节点。
系统谋划,因地制宜,徐州生态修复的步履坚实有力。
2021年底,《徐州市生态修复三年行动计划实施方案(2019-2021年)》顺利实施完毕,投入118.3亿元,实施生态修复项目104个,26.64万亩采煤塌陷地变成绿地。截至2022年底,全市累计治理采煤塌陷地28.64万亩。
《徐州市生态修复工程实施方案(2021-2025年)》随后出台,共安排生态修复重点项目五大类84项,总投资约224.8亿元,系统开展山体、水体、林地、农田、塌陷地生态修复治理。
从“一城煤灰半城土”到“一城青山半城湖”,抬望眼,潘安湖、解忧湖、龙吟湖一个个采煤塌陷地修复工程陆续完工,与大洞山山水相融,为百年煤城荡涤煤灰。九里湖、安国湖变身“城市绿肺”,桃花源湿地公园化作故黄河畔的一颗明珠,形成城市亲近自然的格局,彰显徐州山水相依、山水相融的生态魅力。
●美景之外的“转身”
采煤塌陷地实施生态修复后,一个个“疮疤”变美景,带来的不仅仅是视觉上的盛宴。
天气渐暖,家住山湖湾小区的刘强又恢复了晨跑的习惯,每天早上到家门口的泉润公园彩色步道上跑一圈。
三环西路西侧的泉润公园,占地52.77公顷,分为老人活动区、健身区、儿童游乐区、综合观赏区,兼具生态景观、休闲健身、 防汛泄洪的功能,
“我们的环湖步道总长度约为5公里,采用细腻的沥青透水颗粒铺设,非常受欢迎。现在每天早上晨跑和晚上健步走的有1000多人,夏天会更多。”泉润公园管理办公室主任王青洋介绍。
很多游客尚不知道,澄澈如玉的泉润湖是徐州西区汛期的主要泄洪通道,附近雨水全部通过生态旱溪排入湖中,湖两端设置水闸用来调控蓄水量,西侧建有王窑河排水闸站,能够有力保障周边居民、厂矿企业、公共交通等免遭洪水灾害。去年7月底那场大暴雨后,不但公园没有积水,附近小区也未受影响。
泉润、桃花源、卧牛山,徐州最近几年的生态修复工程中,处处体现“海绵城市”理念,打造“会呼吸”的城市景观,能够弹性适应环境变化和应对自然灾害。
碧水蓝天,环境清幽。位于贾汪城区西南部的龙吟湖,2021年生态修复完工后成为市民乐享自然的好去处。这里不仅是一个郊野公园,还是一个“生态保护型”生态安全缓冲区,成为贾汪城区和徐州工业园区间的绿色生态屏障,
龙吟湖原本是贾汪城区西郊的一片采煤塌陷地,曾经存在“散乱污”企业十余家、各类养殖户200余户。通过综合治理与修复,在促进生态系统良性循环和永续利用的同时,也改善了人居环境。
生态安全缓冲区的理念,同样体现在徐州市多个采煤塌陷地修复中。去年9月16日,沛县龙固镇龙湖湿地“生态净化型”安全缓冲区通过验收,成为徐州市第一个复合型尾水人工湿地净化项目,每天可处理污水处理厂排出的尾水1万吨,为采煤塌陷地的生态价值转换提供新的途径。
宜水则水、宜林则林、宜建则建、宜农则农,“变身”后再“转身”,徐州不断推出生态修复新典型、新亮点,提高人居环境质量,增强城市生态系统韧性,为建设国家可持续发展议程创新示范区厚植生态底色。
●将“颜值”变为“价值”
春日迟迟,沛县龙东煤矿采煤沉陷区水光潋滟,5847亩水面上,487968块单晶硅光伏组件在阳光下熠熠生辉,源源不断地把太阳能转化为清洁电能输送到电网。这个光伏示范项目年可提供清洁电能近3亿KWH,节约标准煤10万吨,减少二氧化碳排放量约27万吨。
沛县现有采煤塌陷地可用于光伏发电的有32000亩,一个个“农光互补”“渔光互补”光伏项目次第落成。记者在采访中了解到,上海大屯能源股份有限公司结合沛县能源结构现状和可再生能源发展基础,正在打造百万千瓦级沛县采煤沉陷区生态治理清洁能源基地,力争成为沛北新能源基地亮点工程。
一个曾经年产优质原煤超1000万吨的煤炭生产基地,将在采煤塌陷地上涅槃重生,变身清洁能源基地,让“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照进现实。
锚定“双碳”目标,聚力建设国家可持续发展议程创新示范区,徐州的采煤塌陷地上,还有更多可能。
在中国矿业大学副教授、徐州市生态文明建设研究院副院长渠俊峰的实验室内,科研团队人员正在对潘安湖的底泥样本数据进行分析,今年夏天能够拿出完整的潘安湖生态碳增汇储量成果。渠俊峰表示,潘安湖景区的碳增汇,可以有效扩大当地的碳排放空间,为下一步进行碳汇交易提供充分条件,把“绿色颜值”转化成“生态价值”。
这也是徐州采煤塌陷地“七十二变”的“终极变身”。
“双碳目标下,矿山生态修复必须被赋予更深层次的任务与使命,要将碳中和目标纳入矿山生态修复的内涵和目标之中。”中国矿业大学副校长、环境与测绘学院教授卞正富认为,矿山生态修复需要从标准规范更新、管理机制变革、技术体系创新三大层面入手,构建适应碳中和愿景目标下矿山生态修复的新路径。
记者从市自然资源和规划局了解到,下一步,徐州市将继续释放政策红利助推生态转型,用足用好用活相关政策,探索推广市场化模式,挖掘塌陷地治理和生态修复的生态、经济、社会多重综合效益,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为全市高质量转型发展提供政策保障。本报记者 吴云
声明:
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新江南网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新江南网号系信息发布平台,新江南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如有侵权请出示权属凭证联系管理员(yin040310@sina.com)删除!
阅读推荐
新闻爆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