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焦“农业强、农村美、农民富”,常州金坛坚持以一流标准加快农业强区建设,全面推进城乡融合发展试验行动,创新实施“310”工程,构建“2+20+200”乡村建设三级网络体系,农业产业生机盎然、乡村环境优美宜居、广大农民安居乐业,呈现出“新时代鱼米之乡”的优美画卷。
推进特色产业现代化转型
在位于指前镇的金坛数字化渔场,工人们正在忙碌着,捞螃蟹、捆扎、打包装箱、发货送货……每年秋冬季节是渔场最繁忙的时候,今年渔场的螃蟹规格较大、肉质饱满、口感鲜甜,深受市场欢迎。盛产优质螃蟹的原因除了品种好以外,渔场使用的智慧生产服务平台功不可没。
在这片高标准数字化渔场中,“智慧大脑”将螃蟹们“看管”得十分到位:采用自动投饵船、智能轨道投饵系统、微孔管道增氧、水质自动调节控温系统、物联网实时在线监测等一系列全自动电气化设备,实现精准化操作。用智慧养殖、数据管理取代之前的经验养殖、靠天收获,通过“智能一张网”概念,让螃蟹生长实现“机器换人”。金坛数字化渔场相关负责人告诉记者:“数字化渔场每个区域都建有一套4级净化系统,实现水质定时检测和循环利用。优良水质加上科学管理,促使长荡湖大闸蟹品质达到较高水准。”
现代化设备不仅用于螃蟹养殖,在粮食作物生产中也发挥着巨大作用。眼下正是小麦田间管理的重要时期,在金城镇一处农田边,种粮大户章荣红正操控无人机喷洒除草剂。他告诉记者,自己种了500余亩地,使用无人机一两天就能喷完药,省时省力、节约成本且喷洒均匀。“现在种田轻松多了,无人植保机、收割机、插秧机都搭载了北斗导航系统,规划好路径后即可实现机头转弯、自动避障等,大大提升了作业效率。”章荣红开心地说。
王云霞是一位80后新农人,今年她创办了我区首家无人农场。无人农场最核心的是“智能大脑”——农机数字化综合管理平台,农场内所有农机均安装北斗智能监测终端并接入该平台,帮助管理员实时了解农机作业面积、位置,精准调度农机和农事生产。“该平台集农情信息远程监测、智能农机作业监控和可视化数据分析于一体,可进行作物长势监测、虫情监测预测、气象预测评估、农业灌溉控制,实现‘靠经验’到‘靠数据’、‘看天吃饭’到‘知天而作’的转变。”王云霞说。
聚焦“农业强”,我区以“十大现代化农场”建设为引领,用工业化理念、园区化思路发展农业,加快重点项目建设,发挥示范引领效应,推动农业产业成片、成带集群发展,形成规模化、景观化效应。2023年度实施农业农村重大项目22个,总投资32.3亿元,年度计划投资11.7亿元,已完成投资7.16亿元。聚焦“种子”和“装备”等基础性、前沿性领域,我区实施省种业振兴“揭榜挂帅”项目,源源不断创造优品良种,开展省级农业生产全程全面机械化示范县创建,推动农业机械化向全程全面、高质高效发展。
推动从“一处美”迈向“全域美”
日前,第十二批次江苏省特色田园乡村名单公布,金城镇后阳村东大亭自然村、薛埠镇泉江村泉江自然村榜上有名。此前,仙姑村、柚山村、金牛村、徐家庄自然村、东浦村、上阮村也被命名为江苏省特色田园乡村。目前,我区已建成3个市级美丽乡村、8个省级特色田园乡村,147个规划发展村建成美丽宜居村庄,这是美丽乡村建设的成果。
泉江村打造“全球首家盐穴储能”IP,以工业旅游带动乡村旅游
基础设施建设是全面实现乡村振兴的关键所在,也是改善农村生产生活条件的重要抓手。在薛埠镇泉江村,进村的黑色柏油路宽敞平整,道路两旁绿树成荫。这是泉江村投入195万元改造提升的入村主干道,全长共2.6公里。该村以清理村庄周围、房前屋后、家庭院落为主攻方向,积极推进农村人居环境整治。薛埠镇泉江村党总支书记季卫民说:“近两年,泉江村共投入1300余万元进行村庄环境改造,新建健身广场、文化长廊、村卫生室、公厕等,16个自然村及主干道实现路灯全覆盖。同时,打造‘全球首家盐穴储能’IP,以工业旅游带动乡村旅游,依托丰富的茶田资源,走出一条‘茶业+农旅’高质量特色乡村振兴之路。”
在全面提升村容村貌的同时,我区将“美丽田园”转化为“美丽经济”。作为我区南郊典型农业村,西城街道方边村以生态示范为引领,大力发展农业,村内建有河蟹养殖、花卉苗木、优质稻米、全欣农业生态园4个千亩基地。千亩基地的农业模式是把村民的土地流转集中到村土地股份合作社,再发包给种养殖专业大户,统一种植、养殖,有利于降本增效,促进农民增收,助力乡村振兴。西城街道方边村党总支书记田松青表示,全村流转土地7000余亩,将村民从土地上“解放”出来,从事二三产业。
聚焦“农村美”,我区统筹规划城乡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布局,着眼把乡镇建设成服务农民的区域中心,扎实推进农村道路、生态河道、供水供气、数字乡村等基础设施建设,并纵深推进城乡环境“五乱”治理,建立健全“五位一体”长效管护机制。同时,加快以创促建,支持有条件的板块和乡村先行探索实践,争创全国乡村振兴示范镇、省级经济发达镇、特色小镇,开展美丽田园、菜园、果园、游园、庭园“五园”建设,探索生态宜居美丽乡村建设新模式,推动从“一处美”迈向“全域美”。
为全面提升农村人居环境,提速建设宜居宜业和美乡村,我区印发《关于学习运用“千万工程”经验 高质量提升农村人居环境水平的行动方案》《常州市金坛区高质量推进美丽乡村建设实施方案》,创新性提出“2+20+200”模式,即到2025年末,建设2个以上农业农村现代化示范片区,打造20个以上宜居宜业和美乡村,培育200个以上农村人居环境整治达标村庄,确保美丽金坛建设全面起步见效。
拓宽农民增收致富渠道
发展村级集体经济是增强农村自我保障和服务群众能力、实现乡村振兴的必由之路。我区村集体经济呈现多元化发展模式,全区村集体经济总收入超3.8亿元。近年来,种粮补贴、最低收购价、农资补贴等一系列惠农政策的实施,让农民种粮劲头更足;农事体验、观光采摘等新业态的培育,让农民增收渠道更宽。
11月以来,朱林镇黄金村金土地稻米专业合作社内每天机声隆隆,大米生产设备快速运转,一袋袋新鲜的大米被运往全国各地。去年,中天黄金大农场项目签约,黄金村和中天钢铁集团签订水稻订单合同,给该村稻米产业发展带来了更大底气。今年,该村在以往2800亩水稻种植面积的基础上增加了700亩,有机水稻预计亩产达700斤,每亩收入达1万元,普通水稻亩产保持在1200斤以上。
金坛推动农业机械化向全程全面、高质高效发展
据了解,黄金村水稻种植田块一部分是从村民手中流转而来,村民把承包田流转到合作社后,每年每亩可收租金1000余元,年底还有分红。黄金村村民蒋桂平算了一笔账:土地流转到合作社后,他每年拿到的流转收益金和分红加上打工挣的钱,一年收入近10万元。
每到周末或节假日,薛埠镇仙姑村便会迎来众多游客。通过建设特色田园乡村,仙姑村的村容村貌得到提档升级,该村引入资本和创意团队,为游客提供“吃住行游购娱”全链条服务,特色农家乐、精品民宿、湿地公园、稻田咖啡、鹅村艺术工作室……乡村游渐入佳境。如今的仙姑村,汇聚了一大批成熟的旅游产品,越来越多的游客选择闲暇时来到这里,与山水为伴、享治愈森野。目前,仙姑村拥有26家农家乐、16家民宿,每年接待游客60万余人次。
聚焦“农民富”,我区深入推进省级“互联网+”农产品出村进城示范区创建,上半年网络营销额超10亿元,全年预计超25亿元。城乡基础养老金标准上调至437元/月,低保标准提高至1020元/月,上半年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为19256元、增长6.1%,增幅继续高于城镇居民,城乡居民收入增幅连续五年位居全市第一。我区入选省“开展富民强村帮促行动、接续推进乡村全面振兴有实质成效和重要经验地区”督查激励名单。今年,《金坛区第七轮结对帮扶工作实施意见》出台,持续推动20个经济提升村发展壮大。
口袋富了,脑袋也要富。今年以来,在各镇(街道)、村(社区),形式多样的演出频频上演,各类宣讲活动与群众喜爱的传统文化艺术相结合。为群众提供“精神食粮”、烹制“文化大餐”,正是农村精神文明建设扎实开展的缩影,培育文明乡风、良好家风、淳朴民风,群众的精气神越来越足,日子越过越有滋味。
(余月霞)
声明:
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新江南网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新江南网号系信息发布平台,新江南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如有侵权请出示权属凭证联系管理员(yin040310@sina.com)删除!
阅读推荐
新闻爆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