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27日,在印度新德里召开的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第46届世界遗产大会上,“北京中轴线——中国理想都城秩序的杰作”被列入《世界遗产名录》。(7月29日人民日报海外版)
北京中轴线是中国现存最为完整的传统都城中轴线建筑群。连接起宏伟、庄严的国家礼仪场所和繁华、热闹的市井街市,形成了前后起伏、左右均衡对称的景观韵律与壮美秩序,是中国传统都城中轴线发展至成熟阶段的典范之作,是中华文明的历史见证。北京中轴线申遗成功,更激励我们以切实行动,书写更多文化遗产保护精彩故事。
“北京中轴线”是北京老城的核心,承载了北京千年历史文脉和文化传统。不仅在文化遗产保护中,绘就一幅幅古今辉映的城市画卷,更在保护中增进民生福祉,以人民群众在文化遗产保护中的获得感、幸福感,吸引更多人成为文化遗产保护的支持者、践行者、促进者。在“北京中轴线”的申遗保护过程中,北京统筹文化遗产保护与城市建设发展、生态环境保护、文旅融合发展的关系,让城市之脊重振,让市民生活改善。北京开展钟鼓楼周边综合整治,推进雨儿胡同、崇雍大街、鼓楼西大街、平安大街等重点片区更新改造,3213条背街小巷开展精细化整治提升。通过腾退整治,北京将中轴线申遗保护与街区有机更新、改善人居环境结合起来,让老胡同大杂院里的居民与现代生活相伴同行。
文化遗产保护,需要人民的力量。从《北京中轴线文化遗产保护条例》专设“传承利用和公众参与”一章,明确遗产保护的公众参与机制。到《公众参与北京中轴线文化遗产保护与传承支持引导机制(试行)》以及《北京中轴线文化遗产保护监督员管理办法(试行)》《北京中轴线志愿者服务管理规定》,一系列措施办法,调动广大公众参与的积极性,推动形成文化遗产保护合力,吸引更多人加入保护队伍。来自文化遗产、古建筑、考古、法律、传媒、文化旅游、数字科技等七大领域的200余名专家组成“北京中轴线专家智库”;首批30人被聘为北京中轴线文化遗产保护监督员,借助“数字打更人”项目,志愿者们通过线上+线下的方式参与文化遗产监测。在人们的精心守护下,古老的北京中轴线绽放出夺目光彩,景观视廊更加清晰,壮美秩序愈加凸显。
申遗的目的,是让文化遗产实现长久保护、活化利用,推动中华文化走向世界,增强中华文化的国际影响力。“北京中轴线”申遗成功既是一座里程碑,也是一个新起点。持续做好“北京中轴线”的保护和管理,是中国对世界的庄严承诺。要讲好中国故事,使北京中轴线形象及其文化价值在世界范围内得到更加广泛的传播与理解;要讲好“北京中轴线”故事,对思想内涵与文化价值进行深度挖掘与解读,让文化遗产绽放新的时代光彩;要利用现代科技,积极探索活化利用手段,让文物和文化遗产“活起来”,动起来,火起来,让人民的文化生活更加丰富多彩。
中国申遗,中国骄傲;中国申遗,世界共享。让我们以“北京中轴线”申遗“入世”为契机,唱响文化遗产保护传承“合奏曲”,为世界文化遗产保护传承贡献更多中国经验中国智慧中国力量。(天清)
声明:
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新江南网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新江南网号系信息发布平台,新江南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如有侵权请出示权属凭证联系管理员(yin040310@sina.com)删除!
阅读推荐
新闻爆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