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5月是全国第4个“民法典宣传月”。《民法典》施行以来,对社会生活产生了重大影响。我市多位民庭法官表示,《民法典》最大的特色是创设了“人格权编”,体现了对生命权、身体权、健康权等身体性权利,和名誉权、姓名权、隐私权等精神性权利,即对人格尊严的重视和保护。4年来,《民法典》激发了人们对人格尊严的重视和保护,越来越多的常州人选择“为尊严而诉”。
据天宁法院民一庭和钟楼法院民一庭统计,2021—2023年,钟楼法院共受理53件名誉权纠纷案件,天宁法院共受理63件名誉权纠纷案件。而在《民法典》施行前,这类案件每年的立案数为个位数。这些人格权案件中,80%以上是名誉权案,起诉者都是为了捍卫自己的尊严而诉。
俞某与汪某是相识十多年的好姐妹。只因汪某男友到俞某的店里买过几次红酒,汪某便怀疑男友与俞某有不正当关系,还向双方共同的朋友发送微信称俞某“不要脸”“勾引我男人”“卑鄙的女人”。俞某多次解释,但汪某不听。于是,俞某诉至天宁法院,认为汪某的行为让自己身心俱疲、精神痛苦并患上抑郁症,请求判令汪某停止侵犯名誉权、赔礼道歉并赔偿精神损害抚慰金1万元。经过天宁法院调解,汪某认识到错误,向俞某道歉,俞某接受道歉并放弃其他诉讼请求。
天宁法院民一庭副庭长潘德进介绍,所有的名誉权案件,原告都会提出“赔礼道歉和精神损害抚慰金等”诉求。但最终能不能赔到钱、赔多少钱,原告往往并不在意,在意的是被告一定要赔礼道歉,从而恢复原告名誉。
这些名誉权纠纷案件中,针对网上“骂人”维权的占比较高。钟楼法院民一庭副庭长张锋认为,互联网是有记忆的,原告们维权举证相对便利,只需截屏再做个公证,就成了非常有力的证据。这也是名誉权案件多发的重要原因。
张某与李某都是游戏主播,李某接到代练业务后,常请张某帮忙完成。一次,陈某向李某购买代练业务,要求在规定时间内打出某件游戏装备。李某将该业务转给了张某,但张某没能做到。因退款发生纠纷后,陈某在百度贴吧以不同账号发表了多篇网帖,辱骂张某水平低、人品差,还称其诈骗钱财。有网帖收到近10万点赞和上万条评论。张某截图并公证后向法院起诉。钟楼法院认为,陈某发布不实信息与过激言辞,侵犯了张某名誉权,判决其发帖道歉,并支付精神损害抚慰金、律师费、公证费共3.5万元。
(记者 舒翼 通讯员 陈德严 高婧)
声明:
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新江南网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新江南网号系信息发布平台,新江南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如有侵权请出示权属凭证联系管理员(yin040310@sina.com)删除!
阅读推荐
新闻爆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