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舟大伞绽放天地之间,红白伞花绚丽无比。看到这一幕,中国航天科技集团五院508所降落伞工艺人员林汝领心里的石头终于落地了。
10月31日8时11分,神舟十六号载人飞船返回舱在大伞的护佑下飘然落地,景海鹏、朱杨柱、桂海潮3名航天员安全回家。至此,被誉为“生命之伞”的神舟大伞已护佑16艘飞船、29人次平安返回。
“神舟大伞面积1200平方米,全部展开后可以覆盖3个篮球场,主要用于降低返回舱的速度,保证返回舱的稳降姿态。”林汝领告诉记者,这顶护佑航天员安全回家的大伞,研制过程复杂而严谨,需要经历30多个制作工序、20个包装工序、40多个装配工序和10多个试验环节等上百道流程。
甄选巨型降落伞的原材料,是林汝领这些“航天绣娘”面临的第一个难题:根据设计指标参数选用专门定制的强度高、质量轻的特纺材料。材料到位后,还要对其强度、伸长率、透气量等进行试验,确保各项指标满足设计要求。
加工前,检验人员会在验布装置的光照下,一丝一线地查看材料外观完好情况,对材料的表观质量做进一步检查。“我们的检验人员都练就出一双‘火眼金睛’,任何瑕疵和毛病都别想逃出他们的法眼。”林汝领说。
通过层层把关后,原材料正式用于加工巨型降落伞。经过工作人员的别出心“裁”,这些原材料被裁剪成大小、形状不同的零件。
据林汝领介绍,对于绸布类材料,裁剪前要将其展开铺平并静置一段时间,去除材料自身应力,然后再按工艺样板进行裁剪。裁剪时,工作人员会特别注意绸布丝线的走向,确保丝线方向与产品受力方向一致。对于绳带类材料,工艺人员则会根据不同种类、规格,计算给出不同的加载力,让材料自身应力得到释放,从而有效保证裁剪产品的一致性。
巨型降落伞一般选用典型环帆伞伞形,具有可靠性高、抗撕裂能力强的优点——其中起重要作用的,就是红白相间的环和帆构成的伞衣。
“伞衣好比盖房子时的‘重檐屋顶’,每一层环或帆都类似于斗榫结构相互交错着。”林汝领说。
巨型降落伞环、帆伞衣合缝后,好比连成了线,但降落伞作为一个1200平方米的面,就需要借助径向带和纬向带将拼缝好的环与帆组合起来。
“好比盖房子时的四梁八柱,径向带是承担伞衣径向开伞张力的主要结构,纬向带则承担着伞衣的纬向开伞张力,保持充气时的形状。”林汝领说,加工好的径向带与纬向带“径纬”分明,可以确保降落伞的强度。
别看巨型降落伞是个庞然大物,体态却十分轻盈,重量不到100公斤,收拢后装进伞包内的体积不到200升,甚至可以塞进普通的家用冰箱内。
不过,软软的降落伞可不是随意团起来就放进返回舱内,而是将伞衣、伞绳和连接吊带等部件整齐有序地装进伞包内,使之保持一定的几何形状。这就涉及一项听起来简单、技术含量却很高的不可逆工作——包伞。
据林汝领介绍,正式包伞前先要晾伞,释放材料内应力,清理多余物;然后叠伞衣、梳理伞绳、整理伞包、装填降落伞、封包、称重,最终将1200平方米的庞然大物变成一个体积只有200升的伞包,完成进伞舱前的最后工作。
随着主伞进入组批研制模式,批抽检空投试验成了验证每批次产品加工质量的最后“一考”。
“通过飞机空投的方式,模拟主伞实际工况,结合试验测量各项数据综合评估降落伞性能,以此证明同批次降落伞的加工质量是否满足飞行任务要求。”林汝领说。
一卷卷绸布、一盘盘带条、一轴轴线绳、一次次验证,见证了巨型降落伞飞天前的“半生”淬炼。从材料检验、零件裁剪、伞衣拼缝、加强带缝纫、伞绳安装的加工过程,到晾伞、包伞、整装和多次空投试验,每一个环节、每一项工作都至关重要,每一个细节都不容有失。
“我们将继续高标准、严要求地做好神舟载人飞船降落伞的研制、试验任务,为航天员织就安全回家路。”林汝领说。神舟大伞的“芳华”,只为护佑生命而绽放。
声明:
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新江南网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新江南网号系信息发布平台,新江南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如有侵权请出示权属凭证联系管理员(yin040310@sina.com)删除!
阅读推荐
新闻爆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