宇宙光年与人间烟火,因为科幻文学,完美地结合在一起。世界不同国家、文化、信仰的人们,因为科幻大会,也相聚在成都,在面向未来、宇宙的视角中,充分地交流、融合,激发更多思考。
10月18日,2023世界科幻大会在成都开幕。中国著名科幻作家刘慈欣接受媒体专访,分享了他的创作感悟以及对青年创作者的建议。
地球只是一粒尘埃
我们都生活在这个尘埃上
在中国科幻界,刘慈欣是绝对的超级大咖,也是国内最出圈的科幻作家。他曾连续8次拿下中国科幻文学最高奖“银河奖”,这一纪录至今无人打破。自从他的《三体》在2015年拿下雨果奖后,刘慈欣在全球范围内的知名度也一路飙升,成为中国硬科幻的代表人物。10月18日,在世界科幻大会专访环节,刘慈欣诚恳、谦虚地分享他对科幻文学的理解。
“科幻文学有最特殊的一点,它和别的文学不一样的地方在哪里呢?不像别的文学题材,人们分国家、种族、不同文化、不同信仰。当然科幻也有这些因素,但是总的来说在科幻小说里,人类是作为一个整体出现的,这是科幻小说里人类的一个形象,这也是从它的视角上决定了这一点。因为科幻小说中地球只是宇宙中的一粒尘埃,我们都是一个整体,都生活在这个尘埃上。”刘慈欣认为,科幻文学是最能够引起不同文化、不同种族、国家的人们共鸣的一种题材,因为它里边所描写的梦想是全人类共同的梦想,描写的噩梦、危机也是我们要共同面对的噩梦和危机,所以它确实是一个连接起全世界不同文化的一个桥梁,科幻大会也是科幻文学把全人类作为一体化视角的体现。
科技让时代充满未来感
科幻的目光正收回到现实的当下
在刘慈欣的短篇小说《赡养人类》中,曾以真实世界为基础,对科技与人的关系问题进行了制度层面的探讨。人类生存的一切物资都可以通过机器自动化生产来获取,不需要付出任何劳动,将人类变成婴儿全部生活于机器的摇篮之中,看上去很美好,最终却失去所有的创造力。那么科技的迅速发展会消磨人类的好奇心吗?中国的科幻会朝什么样的方向发展呢?
“过去的科幻,是把人类的目光放到星辰大海那样广阔。如今,它的目光正在收回来。目前整个世界的科幻文学都在发生很深刻的变化。比如美国的科幻小说可能更加关注于现实中的某些问题,像技术对人的异化、性别歧视、种族压迫这些题材。中国的科幻也在沿着自己的一个方向在发展,我们目前没有看到一个很主流的方向。”刘慈欣认为,科技的发展并没有消磨人们对未来的好奇心,反而使人们对未来更向往更好奇了。因为科技让我们现在的时代充满未来感,从这一点上来说,它对科幻小说是一个很大的推动。但另一方面,科技的发展在很大程度上降低了科幻小说的那种神奇感。
中国科幻发展的最大机遇
就是中国发展的本身
当“科幻”与“产业”相遇,期许变得更有价值。《2023中国科幻产业报告》显示,这个新兴产业在科幻阅读、科幻影视、科幻游戏、科幻衍生品、科幻文旅五大板块中的总营收已接近千亿元,中国科幻产业迎来黄金机遇期。以刘慈欣的《三体》为例,在全球出版了19种语言版本,销量突破2900万册。而除了科幻文学,在科幻文创、科幻影视、科幻游戏、科幻文旅等“科幻外围”,市场也有充分的接受度和欢迎度。电影《流浪地球》,有超过800个特效镜头在成都制作,实现科幻视效“成都造”。
本届大会的主题是共生纪元。在交流融合、跨界融合的过程中,中国未来科幻的发展机遇在哪里?对此,刘慈欣一语道破:“我认为中国科幻未来发展的机遇并不取决于科幻本身,也不取决于科幻作家、出版人、出版方,中国科幻发展的最大机遇就是中国发展的本身。就是当中国能够在现在的基础上更进一步快速发展的话,这个国家会充满更多未来感,那么科幻发展也能够得到最大一个支持和支撑。”
对于中国现阶段科幻文学的发展水平,刘慈欣保持了冷静。“我不认为中国的科幻文学现在进入黄金时代。虽然现在中国科幻很受注意,已经从很边缘化的存在走到一个聚光灯之下,以前这么多的媒体集中采访科幻那是不可想象的。但即便如此,中国整体的科幻创作还处于一个有待发展的阶段,我们真正的科幻读者数量、科幻作家的数量,其实还是比较小的。特别是我们也缺少那种有影响力的作家和作品,它还是有待发展的。”刘慈欣表示,相比之下,科幻影视领域比科幻文学的发展快得多,前景要明朗得多。他认为,中国的科幻影视面对着一个巨大的市场,在未来的几年,很可能会崛起,这也是大时代所推动的。
对年轻创作者的肺腑之言:
眼光放长远 尽量用业余时间去写
1979年,刘慈欣16岁,一直在山西阳泉的一个小城镇生活,开始尝试写作。投了两次稿都被退回来了,就不写了。最后到了大学,有点时间了,又开始写。写了同样是发表不了,又不写了。
1985年,水电工程系毕业的刘慈欣被分配到山西阳泉娘子关发电厂,做了一名计算机程序员。同事们晚上没事儿就打牌打麻将,结果有一次,刘慈欣输掉了整月的工资。后悔之余,他开始想要干点别的,科幻写作是等待他再度开启的门。
今天,面对科幻热潮中的年轻创作者们,这位前辈真诚地提了两个建议。
“科幻创作的能力是在科幻之外的,它要求我们不要把自己的想法局限于生活的一亩三分地之中,每天去关注周围的这些生活的有限环境,而要把这个目光放得远大一些,要看到更远的地方,看到更远的空间、更远的时间,这个说起来容易,其实做起来很难。特别是当我们走出学校,成年以后,我们会面对生活方方面面的压力,渐渐地很难再把目光从生活的这种一亩三分地和所处的环境中抽离出来。”刘慈欣讲,第一个建议,就是让我们把自己的眼光,跃出我们生活的这种有限的范围,看到更广阔的时间和空间。
刘慈欣的第二个建议很简单,也很现实。“就是尽量不要专业的去写科幻,尽量业余的去写。因为你专业的写,你生活可能会面临巨大的困难。”刘慈欣坦言,现在的科幻市场,虽然也能养活作家,但是可能让你生活变得吃力、困难,这样反而会把创作热情会熄灭。把写作作为一种爱好,业余去写,等你发展到一定程度,能维持自己生活,再变成专业。
寄语百年后的人类
以后想买张票进太空
提问环节,有记者问:如果面对100年后的人类,你会说什么?刘慈欣拿起话筒,回答得很朴实:“我希望他们能够远远超越我们这一代,不管他们的生活,还是他们的成就,还是他们那个时代人类所生活的那个范围,都远远超出我们这一代科幻作家的想象,这是我对他们的希望,我也相信会是这样。”
“我现在最感兴趣的领域,就是探索太空技术的发展。探索太空的技术,不是靠技术本身去发展,它可能是靠太空探索的市场化,就是太空开发的市场启动,这个市场一旦启动的话,它就会把大量的新技术产生出来。就像现在的新技术一样,四十年代初的时候,当时计算机技术和太空技术同时处于萌芽状态,那时候买一台计算机花的钱和买一发火箭的钱估计差不多,但是信息市场发展起来了,所以它的技术就走进我们的生活,我期待航天技术也会走向市场发展的这条道路。”刘慈欣也畅想了他的太空梦,但从他个人的生活方式来说,暂时不会进入太空,因为不愿意让自己成为受到关注的新闻中心。“等过很多年,大家进入太空,我已经被大家淡忘了,而且那时候太空市场已经发展起来,进入太空变成很平常的事情,我会在不引人注意的情况下买一张票进入太空。”
刘慈欣这样表达了他的浪漫梦想。
声明:
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新江南网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新江南网号系信息发布平台,新江南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如有侵权请出示权属凭证联系管理员(yin040310@sina.com)删除!
阅读推荐
新闻爆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