雪车运动员、制冰师、技术官员、科医保障人员......他们当中,有的人是退役运动员,依然不舍冰雪;有的则是爱好者,机缘巧合下迷上冰雪运动。
对于上海这座南方城市来说,冰雪二字并不常见,但当他们的身影一个又一个出现在冬奥赛场时,上海这座城市与冰雪的联系也愈发紧密。
邵奕俊和他的雪车队友们。
坐上雪车,上海冲刺
“我们的驾驶技术是用血肉之躯撞出来的。”这是2018年平昌冬奥会中国代表团成立大会,运动员代表邵奕俊的发言。
作为一名雪车运动员,邵奕俊还有另外一个身份——冬奥会历史上第一位上海籍运动员。
四年前,他和中国男子四人雪车队一样,都是首次踏上冬奥会的舞台。如今,虽然冬奥会名单尚未公布,但邵奕俊身边多出了更多的上海身影。
目前,上海有4名运动员入选国家集训队。其中,应清参加的是女子单人雪车、女子双人雪车;邵奕俊、刘蔚、甄恒参加的则是男子双人雪车、男子四人雪车。
应清。
对于2015年才组队参加全国冬运会的上海来说,7年时间培养出一批有机会参加冬奥会的运动员并不容易,而雪车则是最具代表的项目。
申奥成功后,国家体育总局决定对冬季项目进行扩容增项,雪车便是其中之一。在此之前,中国从未开展过此项运动,因此当时这个项目的人才储备是零。
因此中国雪车队在全国范围内进行“跨界选材”,而为支持“北冰南展”冬季运动国家发展战略,上海市体育局和国家体育总局冬运中心进行了雪车队的共建。
练习雪车前,邵奕俊原本是铅球运动员,应清则是田径运动员,曾经师从孙海平......如今,他们已经是中国雪车的中坚力量,成为备战北京冬奥会的上海面孔。
去年12月18日至19日,2021-2022国际雪联城市越野滑雪中国巡回赛上海杨浦站举行
服务保障,上海力量
无论什么项目,运动员永远是金字塔的塔尖,而运动员背后,则有更多身影为北京冬奥会服务。
在北京冬奥会办赛服务保障方面,上海也始终在贡献力量。 随着各个项目裁判员、国内技术官员名单的最终确定,预计上海将有超过30名裁判、技术官员、科医保障人员直接参与北京冬奥会、冬残奥会。
其中,58岁的国际滑联级裁判边维华将第四次执裁冬奥会短道速滑比赛,担任计时长;王珏、李凌姝将担任冬奥会国际技术官员执裁冬奥会;张芷源入选冬奥会冬残奥会中方制冰技术团队,这也是上海冰壶人首次出现在冬奥赛场。
除此之外,上海本土培养的体育展示宣告员殷姗姗将服务五棵松体育中心;多位国内技术官员将活跃在各个赛场;上海的科医保障人员也早已深入队伍,为运动队提供科研、医疗保障。
除了服务保障方面,本届冬奥会的科研团队同样有上海身影。
其中,上海体育学院共承担17项“科技冬奥”项目和课题,15位优秀学者牵头团队分别承担脑科学—神经生物力学增能技术、运动疲劳消除、运动装备、数字化诊疗、体能与心理调适、运动项目训练监控技术、兴奋剂检测等领域的“科技冬奥”研发课题。
其中,“多模态生物力学运动数据采集与快速反馈技术”课题在跳台滑雪、高山滑雪、自由式滑雪空中技巧、单板滑雪U型场地技巧等项目中投入应用。
中国钢架雪车队夏训常驻基地也设在上海体育学院,师生团队为国家队建立包含体能、技术、康复、医疗、营养、心理的全方位保障体系。
北京冬奥会金牌正面(左)与背面。 新华社 图
奖牌花束,上海特色
除了直接参与冬奥会的运动员、裁判员外,北京冬奥会的奖牌和花束,同样拥有上海特色。
北京冬奥会每一枚熠熠生辉的奖牌,都要经过18道生产工艺和20道的质量检验,充分展现了新时代中国制造的风采。
而这些奖牌,是上海造币有限公司在北京冬奥组委的指导和中国印钞造币集团有限公司的带领下,历时16个月完成的。
北京冬奥组委文化活动部部长陈宁在1月7日的奖牌验收仪式上表示:“2022年北京冬奥会和冬残奥会是重要历史节点的重大标志性活动。这些奖牌将跟随获奖运动员,撒播到世界各地,展示中国精神,讲述中国故事。”
冬奥会颁奖花束。
除此之外,北京冬奥会的颁奖花束也大有来头——“海派绒线编结技艺”上海市级传承人、恒源祥绒线编结师励美丽是这次花束编结项目的负责人之一。
花材经过造型和捆扎成花束高34厘米,胸径24厘米,花束手柄的蝴蝶结丝带上印有“BEIJING2022”字样。
海派绒线编结技艺。
冰雪情缘,上海机遇
当越来越多人因北京冬奥会与冰雪结缘,上海的冰雪文化也孕育而生。
据统计,随着冰雪运动不断地推广普及,五年内上海参与冰雪运动人次呈几何倍数增长——2020年上海全年参与冰雪运动的人次为200万;2021年人次已达到280万。
目前,上海已累积举办青少年冰雪赛事5000多场次,每年有120万人次的青少年参与其中,占了冰雪运动开展的“半壁江山”。
上海市教委、市体育局确定了39所“北京2022年冬奥会和冬残奥会奥林匹克教育示范学校”、57所上海市中小学校园冰雪运动特色学校、32所全国青少年冰雪特色学校名单。
截至目前,上海共有冰场14块,室内滑雪场所43处,冰壶场地3个,8条冰壶道,各类冰雪运动分布于13个区、4所高校。在各大商圈的努力下,目前上海共有8块季节性户外冰场。
上海也是国内唯一一个既举办过短道速滑世锦赛,又举办过花样滑冰世锦赛的城市,还曾举办过九届短道速滑世界杯、三届中国杯花样滑冰大奖赛和三届上海超级杯。
日积月累下,上海在冰雪项目上也取得突破,冰壶便是其中的代表。
据徐汇区体育局副局长王继威介绍,2019年,上海队在全国U18冰壶比赛收获1金1银;在第二届全国青年运动会冰壶比赛中获得1金2银1铜,同年在全国冰壶大集训营选拔中1人通过两轮测试进入国家集训队。
2021年,在全国大学生冰壶锦标赛和全国高校联盟冰壶联赛中均有奖牌入账。如今,已有近50名来自各行业的人员加入到了冰壶裁判员的队伍中。
可以说,乘着北京冬奥的春风,上海的冰雪之翼更加有力、更加光明。
声明:
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新江南网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新江南网号系信息发布平台,新江南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如有侵权请出示权属凭证联系管理员(yin040310@sina.com)删除!
阅读推荐
新闻爆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