交汇点讯 战疫的紧要关头,多一个人,就多一份力。微光也能成炬,新一轮疫情发生以来,江苏残联系统的党员志愿者和残疾人志愿者们克服自身困难,关键时刻毫不退缩,他们用汗水和坚守,回馈一直给与他们爱与温暖的家园。
站上“疫”线,就没打算搞特殊
“我是入党积极分子,虽然我的听力有些障碍,但是戴上‘小耳朵’以后,和别人沟通交流没有问题。就让我上吧!”24岁的殷昕媛患有听力障碍,瘦小的她一直是受同事呵护的小妹妹。但作为南京市栖霞街道残疾人专职委员,这次她第一时间要求加入疫情防控队伍。
集中核酸检测一开始,殷昕媛就提出建议,开通“暖心通道”,让行动不便的老人和残疾人快速便捷地完成检测。她的建议很快得到采纳,受到了辖区居民的点赞。越是疫情期间,困难群众的保障越是要紧紧兜牢。她时刻记挂着辖区的残疾人,她与各社区残协沟通,一一对接辖区残疾人状况,遇到问题及时上报,协调解决,成了残疾人在疫情时期最可靠的“宣传员”和“保障员”。
被村民叫作“轮椅上的守门人”的戴小勇,最近经常带着一身盐霜,半夜回家。坐轮椅出行的戴小勇看到村口防控人手紧张,也想出一份力,“哪怕只是替一个小时,他们就能休息一个小时。”得到社区同意,戴小勇一直驻守在江宁区内溧水河晶明社区疫情防控检查点。他与志愿者一起,检查过往车辆人员及行人的健康码,检测体温,把好入村入户的第一道关卡。上了“战场”,戴小勇就没打算搞特殊。他每天都要工作到晚上九、十点钟,有时还要到十二点才撤。
在板桥社区河滨小区,穿着红马甲、戴着口罩的蒋盼盼也是一名肢体残疾人。身体上的缺陷并没有影响到他请战一线的决心,当得知社区一线人手紧张时,他主动请缨“入列”,成为一名社区卡口志愿者,与社区工作人员共坚守、同战斗。
“让我一直坚持到疫情结束”
前些天,户外的气温一直居高不下,村里小路两旁的树叶都耷拉下来。热浪中,高淳区固城街道新港村口的蓝色小帐篷前,穿着红马甲的赵杰十分显眼。在卡口,他正在给进出的村民检测体温、查验苏康码。逢车必检查,逢人必验码,这个18岁的青年做起志愿者来十分有样儿。
高考结束,本该是悠长假期。刚刚拿到高校录取通知书的赵杰因小儿麻痹症落下左手残疾,但他觉得自己首先是一个青年人,暑假有时间,有力气,为什么不去做点力所能及的事?听说村委会在招募抗疫志愿者,赵杰立刻赶去报名。看着眼前这个瘦瘦高高的大男孩,工作人员有些犹豫,但是赵杰自信地说:“相信我,我能行!别人能做的,我都能做!”
第一天值岗,几个小时下来,就已经汗流浃背。小儿麻痹落下的后遗症使他长时间工作有些困难,但他没有打算退缩。“越是难的事,越有挑战性。这些天,村里人进进出出,常常给我几句夸奖,这就是动力。”赵杰有些腼腆地说。
卡口轮岗时,赵杰仍然觉得还能做些什么。当他看见村里网格员、志愿者在挨家挨户进行防疫宣传时,他又坐不住了,主动加入宣传队。赵杰到村委会领了一大叠宣传单,走村串户,提醒大家做好自身保护和外来人员信息报告,劝导乡亲们不聚集,尽量不外出,出门戴口罩。“从小到大,都是别人照顾我。我也长大了,能为家乡、为战疫贡献一点微弱的力量,很开心。”这个稚气未脱的男孩,眼神中透出别样的光彩。
江宁区横溪街道残联副理事长张康是言语四级残障人士。疫情发生后,他带领街道残联工作人员第一时间到驻村点丹阳社区,参加社区的全员核酸检测,从第一轮到第六轮,从志愿者、引导员到登记员,从人员安排、日常服务到物资保障,他随时变换角色,哪里需要就顶上去。上级提出让他轮换休息,他一口回绝:“我下去休息还要隔离,现在隔离点压力也很重,就让我一直坚持到疫情结束的那天吧!”
“需要志愿者的话,算上我!”
“请出示健康码……”在南京市清凉山社区,69岁的防疫志愿者焦华清正在小区卡口执勤。和其他志愿者不一样的是,焦华清看苏康码比别人费神。“我是视力残疾,必须得凑近看。”焦华清儿时患眼疾,没有得到及时救治,落下了残疾。模糊的视野给生活带来了很多不便,但她从未向困难低过头。
“需要志愿者的话,算上我!”疫情发生后,得知小区要进行管控,焦华清提前到社区预定了志愿名额。考虑到焦华清的身体条件,最初社区还很犹豫,但焦华清态度十分坚定。
炎炎夏日,在外执勤一站就是四小时,汗水浸湿了衣服,但焦华清从未缺席,每天早上7点整都会准点出现在岗位上。虽然工作简单,但焦华清不敢怠慢,给居民测量体温,她都是把体温计凑近眼前看清数字后才示意放行。“动作是慢了点,但来往的都是家门口邻居,都很配合我的工作。”
为了保障自己执勤时管控严格,焦华清还会喊上老伴一同执勤。“他就是我的‘望远镜’,有人来了他就提醒我做好准备。”遇到外来人员登记等问题也交给老伴,夫妻俩分工明确、配合默契,成为社区卡口的一道温情风景线。
清凉门社区残疾人专职委员陈惠介绍,社区共有38名志愿者,其中有4名残疾人。“大家都是主动报名,现在志愿者充足,安排了轮班,但几位残疾人志愿者每天都要求给他们预留排班时间。”陈惠也是这支“特种部队”的四分之一。在她2岁时,一场小儿麻痹症导致下肢残疾,长时间的行走、站立对于她而言十分困难,但她还是毫不犹豫地参与执勤。“我是社区的残疾人专委,更要带头,我们残疾人也能为抗疫做贡献!”
疫情之下,他们本该是需要家庭和社会关爱的弱势群体,但长期以来受到社会的照顾和帮助,激发了他们要反哺的激情。在这场没有硝烟的战争中,这些特殊志愿者为我们展现了一个又一个动人又暖心的画面。
新华日报·交汇点记者 唐悦 通讯员 马国华
声明:
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新江南网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新江南网号系信息发布平台,新江南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如有侵权请出示权属凭证联系管理员(yin040310@sina.com)删除!
阅读推荐
新闻爆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