遇到交通事故、描述病情和办理行政事务时,听障人士听不见别人的话,也难以表达自己的想法,沟通成了大问题。从今年7月起,无锡市残联推出蚕宝宝手语在线翻译小程序,方便听障人士无障碍处理各类突发事件。据悉,目前已有约200名听障人士在小程序上注册,并通过小程序解决了一些需要紧急沟通的难题。
10日晚上11点多,在线手语翻译老师夏沛雯接到一位听障残友的紧急求助。这位残友想到异地工作,家人无法理解其真实的想法,彼此有点不开心。残友说不清楚这些事,就通过手语在线翻译小程序请在线翻译官帮其向父母表达想法。
小程序设定的正常工作时间是上午8时30分到下午5时30分。晚上本该是休息时间,但夏沛雯还是通过电话顺利帮双方完成沟通。电话对面的双方很满意,她也松了口气。
从7月份开通该小程序以来,已有约200名听障人士在小程序上注册并求助。有的人遇到家庭纠纷,让手语翻译官和其家人沟通;有的人求助律师时,请求翻译官帮忙讲述案情;有的听障人士在路上被交警拦下不知所措时,也会立即打开小程序求助。夏沛雯说,有听障残友在相关街道行政审批中心为子女申请补助时,工作人员看不懂手语,也找她寻求帮助;有的残友在路边摆摊,城管工作人员向其解释此地禁止摆摊时,也会请翻译官沟通。有时,警方经手听障人士的案件,也会找夏沛雯帮忙。
除了夏沛雯,平台还有几位兼职手语翻译官。他们有人拿过全国手语比赛大奖,有人的家人本身就是听障残友。小夏说,听障人士打手语的习惯不同,比如,年纪比较大的听障人士一般使用自然手语,会先出现宾语,再出现动词,比如表达“吃饭了吗”的意思,会先用手语打出“饭”的动作,再打“吃”的动作。年轻一代一般使用文法手语,逐字打手语。好的手语翻译官要能看懂不同年龄段和文化背景的听障人士的手势,也并不容易。
夏沛雯本身也是听障人士,要依靠助听器和外界沟通。小夏为了做好这份工作,特意又配备了一部手机和一台平板电脑随身携带。前者专机专用,不遗漏来电,后者屏幕较大能看清残友的手势。“我都快和手机绑成一体了。”小夏说,她担心错过残友的求助,时不时就低头看一下手机。
市残联工作人员介绍,自2017年开始,他们就针对听障残友求医过程沟通难的问题,对医护人员进行了培训。2018年起,他们又进行了多轮公共服务窗口工作人员的手语培训。但窗口多,遇到听障人士又是小概率事件,没有使用场景,健全人学了手语常常会忘记。同时,现在窗口工作人员的变动也比较大,有人刚学会了又去了其他地方工作,残友求助时仍会遇到不少问题。没有有效沟通,会为残友带来很多麻烦。有位听障残友在上下班途中发生交通事故,请了一位工友来帮助沟通,但工友并不精通手语,向警方翻译时,有个关键用词对责任判定意义重大,当时没有说清楚,差点负担一笔巨额赔偿。为此,今年市残联决定开发手语翻译小程序。无锡在册听障人士在市残联微信公众号实名认证后,就能开通账号,免费使用该服务。“无锡有1万多名听障人士,我们将加大小程序的推广力度。”市残联工作人员介绍说,前段时间,程序处于试运行阶段,知晓率还不高。他们明年还会对各个公共服务窗口单位开放小程序账号,工作人员一旦遇到听障人士,就能更好地沟通。
(晚报记者 黄孝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