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里可以看到AI“直播”鸟类“日常生活”的生动画面,直观了解有趣的生物科普知识……12月13日,位于大溪港省级湿地公园内的一家开放型观测站——新吴区生物多样性观测站投入使用。该观测站拥有物种观测、科普布展、宣教互动等三大功能,结合了新吴区生物多样性本底特色,布设了全类群代表物种展示,是一个集“科技赋能、观测矩阵、科普惠民”于一体的观测站。
在大溪港省级湿地公园的亲水平台处的湖面上,一群白骨顶在冬日暖阳下捕食、嬉戏。这些欢快的画面都被岸边的高清摄像头一一捕捉,并上传至“南大环规院鸟类AI自动识别监测系统平台”。在新吴区生物多样性观测站内,南京大学环境规划设计研究院技术员韩茜通过电脑,实时观测监控区域白骨顶的动态。每当有新的鸟类进入监控区,屏幕上就会跳出“锁定框”,然后智能识别该鸟类的品种。“这群在水面游来游去的鸟是白骨顶,它们的头部呈醒目的白色,那个刚钻出水面的褐色鸟是凤头䴙䴘……通过前方高清摄像头,能清晰拍摄到数百米外鸟类的羽毛、嘴型等身体细节,观测了解鸟类的品种、数量和活动频次。”韩茜说,有了高清摄像头这个“千里眼”和系统平台这个“智慧脑”,可以24小时不间断开展生物多样性监测。此外,他们每年还会对鸟类进行人工监测。通过“智能+人工”的方式,对新吴区的生物多样性进行汇总和分析,然后根据相关监测数据编写阶段性分析材料,形成全面、科学、长期的湿地鸟类监测成果。同时,监测过程和成果会在新吴区生物多样性观测站内向市民游客进行展示,增强全民生物多样性保护意识和责任感。
记者在新吴区生物多样性观测站内的生态展厅看到,里面布设了植物、水生、两爬等全类群代表物种展示。为了增强市民游客的参观体验感和趣味性,展厅在鸟类板块中设置了鸟类鸣声互动播放设备、水鸟取食特点科普牌并且精心营造了一片微缩的湿地生态环境。展厅内还放置了一台一体机,市民游客可以通过在线问答、互动游戏等参与生物多样性的互动体验。值得一提的是,为了更好地观测鸟类,新吴区生物多样性观测站还采购了无人机、水下相机、环境DNA采样装置等多款“黑科技”监测设备,为该区智慧监测基础能力的提升和生物多样性长期固定观测提供有力支撑。
新吴生态环境局土壤固废处(自然生态处)处长殷松江介绍,根据生物资源本底情况和实际需求,新吴区这次共布设了3个鸟类监测点位,其中大溪港省级湿地公园内有2个点位,梁鸿国家湿地公园内有1个点位。通过搭载的“南大环规院鸟类AI自动识别监测系统平台”,对两家湿地公园开展鸟类的全天候监测。他们还携手两家湿地公园,实施“共建、共管、共享”制度,将新吴区生物多样性观测站打造成一个生态友好、功能完善、可持续的观测载体,实现智能识别和实时展示,让更多市民游客走进观测站,亲身感受生物多样性的魅力,让人与自然和谐共生成为无锡高新区(新吴区)高质量发展的一张“绿色名片”。
(刘丹 图文报道)
声明:
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新江南网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新江南网号系信息发布平台,新江南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如有侵权请出示权属凭证联系管理员(yin040310@sina.com)删除!
阅读推荐
新闻爆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