杭州日报讯 今年入夏以来,杭州持续高温,最高气温屡破历史极值。但在西湖苏堤附近总有一队“红马甲”每天准时出现,不畏高温迎“烤”验,坚守公益护水事业,用汗水守护西湖的绿水。
其中一人,发已斑白,手持自制的打捞兜,指挥着6到8名志愿者,清理飘浮在湖面上的水草和漂浮物,然后用扁担将打捞上来的垃圾挑到指定的地点,日复一日,已经持续了1550多天。
他就是杭州市、区、镇三级民间河长,“竹书鸿工匠志愿服务队”“水韵西湖365”志愿服务项目的创始人竹书鸿。
“志愿红”成为西湖边一道美丽风景。
01
“水韵西湖365”,全家一天未缺席
经常早上去西湖边锻炼的人,常常会邂逅这队“红马甲”,无论是冬日凛冽的寒风,还是炎炎酷暑,他们从不缺席。竹书鸿一家,正是其中的骨干。
如果给竹书鸿一家列个时间表,大致是这样的:
凌晨4:30,闹铃响起。其实也不用闹铃,1550多天的习惯早已养成了条件反射,竹书鸿和妻子任秋芹起床洗漱。
4:50,两个人出门,从萧山闻家堰驱车前往三台山,竹书鸿的工作地浙江省总工会疗养院。
5:30左右,和“水韵西湖365”志愿者汇合,开始一天巡湖等志愿服务。
7:30左右,志愿服务结束。休息一下,任秋芹开始洗当天志愿者的工作服,竹书鸿准备上班。
8:00左右,竹书鸿上班,9:00左右任秋芹坐公交车回家,回到闻家堰就是中午了。
每一天在这样周而复始的循环中,夫唱妇随。
至于说大致,是因为竹书鸿和任秋芹难免会有跑不开的时候。这时,他们出生于1991年的儿子竹昱波就顶上了。事实上竹昱波周六周日一般都会和父母一起去参加志愿服务。他的本职工作是在保险公司,受到父亲的影响,现在是西湖水域管理处的民间湖长。
为什么要让儿子顶上?因为竹书鸿有个愿望——
“水韵西湖365”,他们家一天都不能缺席。
02
用专业技术,投身新时代生态环保
这样的有爱之家是怎么形成的?在竹书鸿的讲述中,一幅图景慢慢清晰:
1985年,在全国各地吹起的改革开放的春风中,竹书鸿从浙江嵊州来到杭州,经人介绍,入职省总工会工人疗养院,被聘为司炉工。从临时工做起,可竹书鸿从来不以“临时”的标准要求自己:他经手完成的活,都是又快又好。
工作了一段时间后,竹书鸿发现,自己遇到工程建设中的技术性难题,常常束手无策。“我要做技术专家!”他暗下决心,要补齐“工程技术”这一短板。
凭着一股子执着和钻研精神,他从一般普工中脱颖而出,成为单位的技术业务骨干。水电、锅炉、中央空调操作、水质化验、家电维修、卫生洁具翻新等多类工种技能,他都娴熟掌握了。
此时,人生中另外一件重要的事发生了:在这里,他遇到了她:任秋芹。
他们相识、相恋、结婚,到今天携手并肩共度了35年的风风雨雨。回顾这些年,竹书鸿说,爱情不仅仅是甜蜜的浪漫,更是相互扶持、共同成长的旅程。
竹书鸿为了多学一门技能,提升专业水平,常常参加各种技能培训,任秋芹省吃俭用,把有限的工资都用在这上面,而且从不抱怨,和爱人一同分享学习的喜悦和成功的快乐。
正是在妻子的支持下,竹书鸿一步步成长为高级技师、高级工程师,获得了浙江工匠、省级高技能人才称号,还成为浙江省高技能人才(劳模)创新工作室领衔人,他还获得过5项国家专利。
因为竹书鸿多年一直与水打交道,深知每节约一吨水,可减少0.8吨污水的排放。他运用自己的专业技术,开展“五小发明创造”(即小发明、小创造、小革新、小设计和小建议)。2019年至2021年,他获得的5个国家实用专利中,3个是节水专利,都是从生活出发:职工洗澡、员工洗菜、厨师烧菜会浪费大量自来水,特别是厨师在烧菜的过程中,不肯及时关闭水龙头,浪费大量的自来水。针对这种现象,竹书鸿设计了一种自控式节水龙头,只要炉台水池内的水位不下降,龙头就不出水,节水率达65%,节能成效明显。
竹书鸿还积极投身社会管理,他参与了浙江省《低碳饭店评价规范》的起草,该省级标准于2021年4月经审核通过并颁布实施。他,用自己的专业技术,为新时代生态环境的保护贡献了自己的一份力量。
1995年,竹书鸿走上了管理岗位,工作变得更加繁忙,几乎全年无休,身兼数职。任秋芹毫无怨言地承担了所有的家务,使竹书鸿得以全身心地投入工作。
竹书鸿说,自己取得的“全国十大最美河湖卫士”“全国百名最美生态环保志愿者”等荣誉,都是爱人的支持。至2023年12月底叠加起来高达1.48米的荣誉证书,或许就是爱的高度。
家和万事兴,对此竹书鸿深有体会。
03
“家庭的意义不仅在于团聚,还在于共同的责任”
“竹书鸿公益服务志愿队”成立于2016年,“用初心彰显党性、用专业支撑公益”是它的宗旨。志愿队从“助老助残”服务起步,每月定期上门免费为独居或残疾的高龄老人家庭进行水电维修,每周坚持赴西湖景点开展志愿服务活动,每天早晨坚持开展美丽西湖行动……志愿队凝聚了一批人,帮助了一批人,影响了一批人,走出了一条收获满满的志愿服务之路。
他这样说自己投身志愿者工作的初衷:“我工作单位地处西湖核心景区,许多高龄、孤寡、残疾老人都住在山上。10年前,也是现在这样一个高温天,住在翁家山上的翁大爷家中电路跳闸找不到维修人员,我听说后,就去帮他修好线路。老人激动地握住我的手,让我深深体会到帮助他人的幸福。于是,从2015年开始,我正式投身了志愿服务。”
一开始,忙碌的公益生活引起了家人的不解,但一件事情改变了他们的想法:2021年除夕下午4时左右,一家三口正要准备年夜饭,竹书鸿接到杨梅岭一位孤寡老人的求助电话,家里的电突然跳闸了。
在这团圆时刻,一家三口放下了手中的活,驱车20多公里,从萧山冒着寒风赶到老人家里,修好了电路。
当老人看到电灯亮起,激动地说,是你们志愿者让我这孤寡老人过上了光明的年、亮堂的年。
任秋芹和竹昱波被深深打动了。
他们同意竹书鸿说的:家庭的意义不仅在于团聚,更在于共同承担社会责任、用爱心回馈社会。
04
父子间达成的志愿默契和爱心接棒
要做好本职工作,还要做公益,竹书鸿已经够忙了,他在2020年通过服务对象、服务内容、服务人员的“三扩充”,将服务内容从原来的1.0版本升级至2.0版本,将2015年创立的“水韵西湖”提升为“水韵西湖365”,而这个升级版志愿项目,也成为竹书鸿和竹昱波父子间达成的默契和爱心的接棒。
妻子和儿子一开始是反对的,不是反对做好事,而是担心他的身体,一个人的精力有限,忙不过来怎么办。但最终,他们被竹书鸿的坚持所感染,全家都加入到护水队伍中。
竹昱波更是拿出3万元钱,用于“水韵西湖365”的注册资金,他同时也成为这个公益组织的法人代表。
这几年竹书鸿家里吃年夜饭时,都会有一个固定的项目:拿出1万元经费作为志愿经费,全家至今已为公益志愿服务贡献14万余元。
他们一家人所做的,也得到了社会的认可。2021年,竹昱波荣获杭州市第一届“社区青年环保达人”称号;2023年荣获杭州市“最美志愿者”;2022年,他们一家被评为“杭州市最美家庭”,2023年评为“浙江省最美家庭”……
“做公益服务最难的是每日的坚持。”
竹书鸿说,经过几年的努力,志愿队已拥有600多名志愿者,年纪最大的57岁,最小的16岁,平均年龄44岁。随着志愿服务每天的坚持,经常在西湖边晨练的杭州市民都看在心里,在杭州文广集团工作的马翔,开始是体验志愿服务,到如今已成为水韵西湖365的志愿团队的铁杆粉丝,不断介绍青春年少的学子加入志愿团队。如今志愿团队是由省市机关党员干部、教师、学生、新杭州人、记者、退休职工等多种身份的人组成的队伍。“看到这么多爱心人士加入队伍,作为队长的我非常欣慰。”
在竹书鸿的带领下,护水志愿者们顶酷暑、冒严寒,风雨无阻。他们有个统计:近十年来,带领团队巡湖里程18万多公里,志愿时长6万多小时,打捞垃圾1400多吨、死鱼10000多条,捡拾烟蒂51万多个,打捞捡拾的塑料瓶3.5万多个。
2024年4月,来自新疆的阿布地克然木一家,随同阿克苏市“最美家庭”来到杭州走亲交流,和竹书鸿一家结成了亲戚。
跨越4600公里,两个“最美家庭”相聚一堂,两家人一起,分别到西湖、到多浪河边当志愿者,打捞湖面杂草垃圾,做清洁卫生,“志愿红”从西子湖畔复制到了天山脚下。
竹书鸿说:一个小家、两个小家……希望越来越多的家庭联合起来,尽我们小家的力量,才会让城市这个大家焕发光彩,美轮美奂!
对于竹书鸿来说,最高兴的莫过于儿子的成长。
“90”后志愿者竹昱波一直默默支持着爸爸的工作,从2016年开始,他加入三台山社区志愿服务。从2019年开始,4年多时间里,包括“水韵西湖365”在内,竹昱波先后参与创立了“竹服到家”“居家无忧”“工匠大讲堂”“建保DNA”“护宝金叶子”六大公益志愿服务项目。
随着志愿服务内容的不断拓展,2021年,竹昱波成立了西湖风景名胜区书鸿公益发展中心,承接了名胜区社会发展局核准的81户低保户、残疾人家庭和20多户高龄、孤寡老人的水电综合维修服务。
“小竹人很好的,每次都很热心,谁家有个困难,都能看到小竹搭把手。”居民姚阿姨说。
为帮助特殊困难人群,竹昱波已累计捐出5万余元用于助老助残公益事业。
“能帮一点就帮一点。”竹昱波说,就像“水韵西湖365”项目,正是新时代里,他对“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论的践行。
日行一善,积善成德,这是竹书鸿一家的家训,更是竹书鸿一家的生活信仰。
声明:
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新江南网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新江南网号系信息发布平台,新江南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如有侵权请出示权属凭证联系管理员(yin040310@sina.com)删除!
阅读推荐
新闻爆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