杭州新闻消息 “曹老师,你上次说要送我鱼竿是真的吗?”
观成幼托园园长曹凤梅的微信框跳出一条语音信息,一看备注:小灰灰。她笑着回复:“当然是真的咯,快递已经在路上了。”
“是带有转轮的那种鱼竿吗?”微信那头既欣喜又急不可耐地问道。“是的呢。”曹凤梅语气肯定。
小灰灰是谁?他是贵州省黔东南黎平县天堂小学5年级的孩子,这根鱼竿也是暑期里曹凤梅在当地支教时和小家伙的一个小约定。
从2014年到2024年,除了中间怀二胎和新冠疫情的原因没有成行,曹凤梅前后已有7年到黔东南支教。从当初的独自前往,到后来带上丈夫、女儿、小儿子一家四口协同,这条支教路一直在继续……
A
支教是门技术活 需要更懂孩子的心
第一天认识小灰灰,他就给曹凤梅来了一个下马威。支教首日,小家伙在校门口脱下营服,扔在地上,大声喊道:“你们这活动,我不参加了。”
“你回来,回来。”老师们在后面边追边喊。小灰灰个子不高,脾气不小,前后挥动着双臂,左右摇摆着小屁股,头也不回地径直往山下飞奔。
山里的孩子,体力都很好,不一会儿就没人影了。大家只能挨家挨户地问老乡,打听到小灰灰家的住处。
遇到这样的情况,有着多年支教经验的曹凤梅没有慌张。“大山里的孩子,很多都是留守儿童,缺乏关爱造就了他们敏感脆弱的心理以及缺乏纪律感。夏令营要统一着装,还有大大小小的营规,有的孩子会觉得被束缚了,反而会选择逃避。”曹凤梅边走边跟同行的老师分享道,做支教以前,她也会幻想他们这些志愿者不远千里来公益支教,这里的孩子应该会很配合才对,但事实上支教要顺利展开,需要你更懂孩子的心。
踏着山间小路随坡而上,小灰灰的家就在不远处。这是一间空旷的屋子,墙面的砖头裸露在外,在屋内一角边放着一个铁笼,小灰灰蹲在笼边喂着兔子,嘴上还哼着Beyond的歌。
“哇,你唱得太好听了,能再大声点吗?”也许是从来没人听过自己唱歌,小灰灰被前来的老师们夸得有些不好意思。“我不唱。”倔强的小家伙嘟囔道。“唱一个吧。”边上有老师打开手机音乐,为他伴奏,小家伙也鼓起勇气唱了起来。
“明天回夏令营吧,我们的营员一个也不能少。”老师们见关系有了转机。“我明天要去钓鱼。”小灰灰还是不妥协。“哇,山沟里钓鱼一定很有趣,你跟谁一起去钓鱼?鱼多吗?”就这样,围绕着小灰灰喜欢的钓鱼话题,大家开始聊起来。在聊天中得知小灰灰喜欢一款带转轮的鱼竿。“等这次夏令营结束,老师送你一根鱼竿怎么样?”曹凤梅的话,让小灰灰觉得老师似乎很懂他,有些动摇,但他没有现场表态。等到了第二天开营,小灰灰排在前面,神清气爽地说:“老师,早上好。”
B
让大山的孩子学会生活也是种学习
为什么说支教,需要你更懂孩子的心?这一点曹凤梅的丈夫、春蕾中学科学老师吴林涛很有感触。“说起支教,很多人都会联想到把知识带到大山里。”吴林涛第一次踏上支教的征程,他做了十足的准备:带上了投影设备,用心制作PPT,仔细研磨教案,恨不得把学校的优质课,原汁原味搬到黔东南来。
但第一堂课,让吴林涛有些不知所措。面对着四五十张稚嫩的面孔,吴林涛使出浑身解数,却发现孩子们的眼神是空洞的,整堂课下来少有互动。这让他开始反思,他来支教要给孩子们带来些什么?
吴林涛和一同支教的老师们特地和黔东南当地多所村小的校长进行了交流。原来这里一所村小一般就三四位老师,他们身兼语文、数学、科学、体育、美术多门学科,实在精力有限,很难在课堂上关注到每个孩子。这里教学教得也比较浅,直接把优质课照搬过来,这些孩子的知识储备是很难跟上课堂节奏的。“更重要的是,大山里的孩子都不善于表达自己的内心。”吴林涛说。
“我自己是幼儿园老师,特别在意能否与孩子进行情感交流。”曹凤梅和老师们平时也一直在观察,发现这里的孩子父母多在外打工,孩子的生活得不到很好的照顾,其中大部分早上都不吃早餐,平时就吃一顿饭。“大家就想将生活结合课堂,教孩子们如何做一些简单的食物,从照顾自己开始,理解生活的珍贵,把每一天的日子都过得闪闪发光。”
经过讨论后,团队把支教主题定为“认真生活,快乐学习”。同时也把文化课为主改为以生活技能,综合实践、美学、非遗、体育等课程,这样的改变更贴合当地学生的需求。
在夏令营的课程里,生活课最受孩子欢迎,老师们会教孩子们如何发豆芽,这个过程涉及科学知识;长出来的豆芽又可以做豆芽菜,丰富孩子们的味蕾。土豆在当地不是常用食材,老师们就教孩子们一起做薯片、土豆泥,以及如何种植土豆。老师们甚至还会和孩子们一起制作蛋挞、双色馒头、可乐鸡翅、珍珠奶茶、银耳桂圆红枣汤等各种美食让大家品尝,这很快打开了孩子们对生活的各种好奇。
孩子跟老师们一起尝试做薯片和土豆丝
“龙瑞,你想吃哪一样菜?”龙瑞是个很腼腆的小男孩,在平常的活动中很少讲话。美食分享的时候,曹凤梅一直在边上仔细观察他,看他一直注视着可乐鸡翅,就问道:“是想吃可乐鸡翅吗?如果你想吃,就要讲出来哦。”龙瑞迟疑了很久,小声说道:“想吃鸡翅。”这样的引导,让龙瑞变得更加开朗,而后的活动中,他甚至会主动向老师请求帮助,这在曹凤梅看来就是一种可喜的变化:“学会与人交流,这是向‘学会学习’迈出的一大步。”
C
虽然只是微弱的荧光 也想照亮对未来的希望
每次支教开启前,老师们首先要到黔东南州的黎平县城采购物资,再运到支教学校。有一次去“黎平大市场”采购牛肉,一位当地的老板娘见老师们都穿着统一的黄色制服,比较熟悉,也猜到了个大概:“你们是公派来支教的吧?”
“不是,我们是自费来支教的。”曹凤梅笑着说。老板娘惊讶道:“自费?你们是不是傻?”
曹凤梅统计过,在当地支教两周,一位老师的自费支出约3000元,后来她带上丈夫、女儿、儿子,他们家一次支教的费用要超过1万元。“其实一开始只是向往那种很纯粹的教育,想去西部看一看,贡献一点微小的力量。但慢慢地,这仿佛变成了一种情结,每年都要完成和孩子们的约定。”谈起初衷时,曹凤梅说。
2014年,曹凤梅经朋友介绍加入了一个名叫“第九世界”的公益组织。此前一年杭州市刚刚跟黔东南结对时,她就尝试去那里支教。临行前,小队的原队长因有急事临时不能成行,当时已经是幼儿园的副园长并有一定管理经验的曹凤梅被大家推选为队长,就这样“误打误撞”地开启了支教生涯。
第一次走进黔东南州黎平县,给曹凤梅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她是海宁人,这里的环境仿佛跟上世纪八九十年代的海宁农村差不多:路都是土路,一旦下雨,泥土吸饱了雨水之后会塌。这里的房子大部分都是木结构,手指碰一碰漆黑腐朽的木板,碎屑就会不停地往下掉。
每次支教,老师们都会去当地的学生家庭家访。“头两年,经常会遇到一些家庭,孩子学业未完就辍学去打工了。”曹凤梅说,曾经她家访到一户家庭,是一间一层的木制小屋,里面堆满了各种修车的零部件,一家人吃住都在一个狭小的空间里。墙上贴了不少奖状,但却是倒着贴的,看得出来,家长并不识字。在交流中,脸上写满沧桑的父亲显得有些无奈,他说没办法,家里多一个人,就多一张嘴吃饭。孩子不出去打工,就没办法改善生活。
“在大山里,彼时的老百姓还没有充分认识到教育对于改变贫穷落后的意义。”曹凤梅说,于是每次支教她和同伴想尽可能地让当地的孩子在体验和实践中,能意识到知识是可以让生活变得更美好的。“也许我们只是萤火虫,力量微不足道。但有一分热,发一分光,希望能照亮更多孩子对未来的希望。”
这些年,每到夏令营的结营仪式,支教老师们会组织一场盛大的演出,邀请当地的家长一起参与。学员们会把在夏令营学到的成果一一展出,其实也是在向家长们报告他们的孩子在学习中获得的成长,进而影响他们的教育观。“每次结营仪式过后,很多原本脸上挂着笑容的孩子开始流泪,表达着对支教老师的不舍,同时也是对学习的一种渴望。我们也约定好来年再来看他们。”曹凤梅说。
这些年,随着国家对口帮扶的推动,老师们深刻体会到脱贫攻坚对当地的振兴效果是显而易见的。“这两年我们来到黎平,几乎每个村都铺上了水泥路。摩托车已经成了这里最常见的交通工具,甚至有一些家庭还有了小汽车。每个村都通了班车,连接着村和镇。”曹凤梅说。
经济大踏步发展,交通更加便利,使得教育的环境也在逐渐向好。这两年很多村小都在撤并,不少大山里的孩子开始走向镇中心小学,那里有更好的老师,更多的伙伴。“今年原本打算去之前支教过三次的平天小学,但听说当地的留守儿童只剩下二三十个,就没有成营,这才来到天堂小学支教。”曹凤梅说,相信未来的某一天,山里的孩子都能到更好的学校,享受更优质的教育,这也是一种圆满。
声明:
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新江南网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新江南网号系信息发布平台,新江南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如有侵权请出示权属凭证联系管理员(yin040310@sina.com)删除!
阅读推荐
新闻爆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