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日,从无锡市文物考古研究所获悉,一批从明代浇浆墓中出土的纺织品已完成了保护修复,最早年底前,将在博物馆进行成果展示。
去年9月,在配合基础建设的考古工作中,考古人员发现了一座大型明代浇浆墓。墓葬平面为长方形,呈南北向,东西长约500厘米、南北宽约430厘米,深约190厘米,为夫妻合葬墓,保存较好。墓葬由外侧土圹、石灰浇浆、双石室、双椁和双棺组成。所谓浇浆墓,其木棺外包石灰、粗沙、糯米浆等材质搅拌成的“胶浆”,经层层夯打筑成。“这种墓葬是比较常见的明代墓葬,本身防护做得比较好,再加上里面渗进了很多水,有机质得以保存,留下了很多纺织品”,无锡市文物考古研究所考古部主任李永军介绍,明代流行简葬,出土物中多为随身衣物,此外还有头簪、镜子、梳子等物件。
发现这座墓葬后,考古工作人员将双棺整体提取运送至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华东基地探源科考舱内,与陕西考工文物保护修复科技研究院合作进行细致的发掘、整理和修复。“探源科考舱把田野考古发掘变为实验室考古发掘,相当于把整个发掘现场搬进了实验室”,无锡市文物考古研究所相关负责人介绍,恒温恒湿以及其他科技保护手段,为出土文物创造最佳保护环境,这对于脆弱材质的文物,如纺织品、漆木竹器等的现场提取和应急保护具有关键作用。
历时一年之久,如今,36件出土纺织品的保护修复工作已基本完成,四百多年前的纺织品经历了清洗、阴干、整形、缝合后,在文物保护工作者的手中重获新生。缠枝莲纹汉巾上,精致的纹样清晰可见;袍、衫、百褶裙的样式依然分明,反映出四百年前的服饰风格……此外,还有背包、枕头、被褥等。该负责人透露,目前正在进行展览准备工作,最早年底前,市民游客将有机会走进博物馆看到这批文物。
值得一提的是,当前,墓主人身份仍然成谜。根据墓志记载,这座墓葬应是“明故煦菴周处士”与“华孺人”的合葬墓,从其残存的漫漶不清的墓葬铭上得知:女性墓主于嘉靖丙申(1936年)闰十二月葬于此。墓志铭中还有“户部郎中”“进士”等字眼,但关键信息缺失,墓主人身份等级尚未可知。“墓志中能辨识的字很少,无法准确断定墓主人的身份,后续我们还将进一步辨认”,李永军说。(记者 陈钰洁/文 受访者供图)
声明:
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新江南网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新江南网号系信息发布平台,新江南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如有侵权请出示权属凭证联系管理员(yin040310@sina.com)删除!
阅读推荐
新闻爆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