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在南京召开的江苏省第二届优秀家谱评选表彰大会传来喜讯,无锡市图书馆指导编修并选送的《前洲西里唐氏宗谱》《冠群柳宝诒先生年谱》分别荣获新修家谱类一等奖、相关书籍文献类一等奖。近年来,无锡民间修谱热情高涨,无锡市图书馆每年都能收到上百部新谱捐赠,留下了研究地方文化的重要史料。
珍贵地方文化史料
“可以说,修谱热已经达到了一个高潮。”无锡市谱牒文化研究会秘书长王进雄介绍,无锡历来是经济富庶之地,良好的经济也带来了繁荣的文化,修谱这一传统文化得以被继承。“此次获奖的《前洲西里唐氏宗谱》出自上世纪80年代初就声名远播的江苏省第一个亿元村——西塘村,而前洲西里唐氏为西塘村唯一大姓。该谱内容记载详细、考证扎实,唐氏文化内涵发掘深刻,且体例规范,排版、印刷精良,获奖也在意料之中。”指导编修的无锡市图书馆资深馆员孟明锋说。
更值得一提的是,在无锡编修的家谱中,统谱占比很高,如三沙王氏宗谱有100多册,前两年无锡市图书馆收到的徐氏家谱也有上百册,这也是修谱姓氏财力雄厚的一个象征。
多年来,无锡市图书馆通过征集、交换、受赠、采购等形式,多途径、多渠道广泛采集、补充家谱资源。目前,家谱收藏已达2000余种、1.9万余册,所涉姓氏165个。所藏家谱具有品种丰富、地缘性强、质量上乘等特点,尤其是名人家谱众多,更是馆藏一大特色。如顾宪成、倪云林、荣毅仁、钱穆、钱锺书等人的家谱,是研究地方文化的重要史料。600多种来自于海内外不同地区的吴氏家谱和统谱,更是研究吴文化珍贵的一手资料。
年轻人涌入修谱行列
随着社会的快速发展,问题也随之而来。工作中,王进雄发现随着城市现代化的进程,最初的同姓之人聚集而居的习惯正在逐步瓦解,为修谱带来巨大的困难。
家族众人散落世界各地,如果没有好的纽带进行联系,等到想要修谱的时候就有心无力了。面对这一问题,无锡的修谱姓氏也在不断进行探索和尝试,已有宗亲会搭上信息化的列车,为修谱“未雨绸缪”。王进雄介绍,江南顾氏宗亲联谊会发起了“顾氏长青树”项目,通过建立完善的家族谱系和家族文化资料大数据平台,为后代子孙留下宝贵的历史记忆和文化财富。
年轻人的加入,为编修家谱带来了新的活力。牵头组织“顾氏长青树”项目的正是族里的年轻人。在家庭耳濡目染的熏陶之下,有越来越多的年轻人正在加入修谱的行列,他们的新知识、新技能为突破家谱编修困境找到了出路。王进雄建议,有修谱意愿的家族要用好现代技术和手段,通过搭建数据集成平台等形式,为文化的延续做好信息采集和积累,也为下次修谱打下良好的基础。
推动家谱资源创造性转化
大家之所以把家谱捐赠给图书馆,很重要的一个原因是图书馆帮助他们找到了老谱,并协助他们完成新谱编修。多年来,无锡市图书馆深入挖掘谱牒特色文献资源,参与地方文化重大课题研究。早在2007年就成立无锡市谱牒文化研究会,2020年创设特色家谱馆,专门提供馆藏家谱查阅、目录检索、课题咨询、家风家训宣传等谱牒文化特色服务,获得社会广泛好评。
据了解,针对不同的修谱人群与需求,无锡市图书馆推出修谱专题服务。由资深馆员接待前来查阅家谱的读者,从源头上分类、分流不同需求,开展修谱指导。此外,定期开展修谱沙龙活动,为修谱爱好者搭建信息交流平台,赓续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家谱中蕴含着家风家训等优良的文化资源,流传至今,依然能够发挥其时代价值。为推动家谱资源创造性转化,无锡市图书馆策划了一系列活动。如举办“序昭穆 传家风——走进锡图家谱馆”主题直播,将家文化、江南文化、谱牒文化融汇在一起;整合优质资源,推出家风家训系列讲座,为市民生动讲述名人家训、家规;举办“崇德尚贤 知礼行孝”无锡市家风家训展、“国之本在家”青少年家风家训手抄作品展等一系列活动,引导全社会树立新时代家庭观。(记者 陈钰洁/文 受访者供图)
声明:
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新江南网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新江南网号系信息发布平台,新江南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如有侵权请出示权属凭证联系管理员(yin040310@sina.com)删除!
阅读推荐
新闻爆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