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风轻拂,万物复苏,家住杭州西湖区的钱琛一家又开始期待熟悉的春假时光。“孩子一直对历史文化感兴趣,今年打算带她去敦煌看莫高窟。”钱琛早早做好了规划,“春假错开了‘五一’旅游高峰,一家人能玩得更惬意,也节省了出行成本。”
在杭州,像钱琛一样利用孩子春秋假出游的家庭正越来越多。自2004年首次实施中小学春秋假以来,这项被不少网友羡慕的制度,已经进入第21个年头。
日前,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提振消费专项行动方案》,鼓励有条件的地方结合实际探索设置中小学春秋假。杭州的经验再次引发关注。这场历时21年,关乎时间、教育与成长的试验,如何让假期成为“行走的课堂”?又如何激活城市文旅新动能?
多样的打开方式
“80后”家长周晴是春秋假的忠实拥趸,每年假期她都会带着一双儿女出游,足迹遍布北京、内蒙古、海南、云南、重庆等地。去年春假首日,她就迫不及待地带着孩子踏上前往黄山的高铁,旅途中还遇到了不少同样趁着假期出行的杭州亲子家庭。
今年杭州有的城区春假连上“五一”假期,最多能休9天。“我们打算去西安。”周晴算了笔账,避开出游高峰,光机票就可以省下2000多元。当“春假去哪遛娃”成为杭州地区的热门搜索词条,一些旅游行业的从业人员也“嗅”到了商机。
在临安天目山脚下经营民宿的祝先生,早早谋划起春假亲子研学活动。4月底5月初正是天目山凤蝶、碧凤蝶等破茧而出的时期,也能看到蜣螂、锹甲、竹节虫等。祝先生策划的春假限定活动主题就是“自然探索成长计划”,让家长陪同孩子近距离观察动物,并完成一本《自然笔记》。
自从每年更新春假限定活动后,祝先生民宿的客房预订量连年上涨,“大人和孩子都能从亲近大自然的活动中得到玩乐之外的益处,这也是春假的意义所在。”
数据印证着错峰出游对文旅消费市场的刺激。去年春假首日,杭州萧山国际机场执行航班904架次,运送旅客14万人次,旅客量环比前一周增长超10%。线路中,北京、广州、成都、西安等目的地最受欢迎。杭州东站同样火爆,客流量较往常明显增加,“有孩子甚至连校服都来不及换”。
除了出游,春秋假对一些家庭来说也是参与社会实践的好时机。“我身边就有班主任联合家委会组织学生去敬老院参与志愿服务,也有的会去博物馆、科技馆等打卡,丰富假期生活。”临平区运河中学教师程娜娜告诉记者,还有学校会利用假期中的一天组织运动会、春秋游、研学活动等。
比如去年秋假,杭州云谷学校八年级开展了“徽杭古道”徒步毅行课程,学生们背着行囊在崎岖的古道上徒步20公里;九年级的同学则在专业教练团队保护下,体验了攀岩、飞拉达、悬崖速降等项目。杭州市丁蕙实验中学召开了主题为“锦绣中华,盛世华诞”的秋季运动会。
社会教育机构也在积极入局。去年浙江省科技馆在杭州春假期间推出13大主题一日营,让孩子们度过一个科学假期。今年,萧山区少年宫早早发布重走长征路沉浸式红色研学营(春假营)招募令,带孩子们穿红军服、编草鞋、吃红军餐,并模拟体验长征途中的经典场景。
科学设计背后的教育智慧
提振文旅消费是春秋假期制度的溢出效应,促进学生身心健康才是教育部门探索春秋假的初衷。
据介绍,在推出春秋假改革之前,杭州市教育局曾进行了多年的调查研究,发现冗长的两个学期让学生筋疲力尽,而春季、秋季又是青少年长身体的关键时期,充分的休息可以助力生长激素分泌、促进骨骼生长。春秋两季气候宜人,也是亲近、拥抱大自然的好时节。
杭州市教育局党组成员、总督学孔永国日前在接受央视采访中表示,实施春秋假制度首先就是为了切实减轻中小学生过重的学业负担,其次是让学生在学期中能有一个休息调整的时间,更多的还是希望孩子们走出课堂,更好地领略祖国的山川江河。
“从教育理念来看,春秋假的设置体现了对学生全面发展的重视。它打破了传统教育中只注重知识传授的模式,让学生有更多时间去体验生活、探索世界,培养他们的综合素质和创新能力。”在程娜娜看来,作为教师她希望更多学生能在春秋假里放松身心,更好地投入下一阶段的学习。
但争议依然存在。学生们放假,家长却没有相应的假期,该如何兼顾?
对此,孔永国表示,客观上,确实存在学生放假、家长上班的情况。以杭州为例,随着城市规模的扩大,随迁子女,特别是“双职工”家庭越来越多,如何解决家长没有时间的实际困难,教育部门正在积极探索。
据介绍,今年春假,杭州将全面推进托管服务。确有因家长工作无法照看孩子的家庭,可以考虑学校的免费托管。这一托管服务不是简单地让学生在教室里自休、学习,而是全面开展体育、文艺、科技等各方面活动,让学生在春假里学到更多知识,得到更多实践机会。
值得一提的是,在此次中办、国办印发的《提振消费专项行动方案》中,中小学春秋假也被放在了“保障休息休假权益”章节内,和“严格落实带薪年休假制度”“实现弹性错峰休假”“不得违法延长劳动者工作时间”等并列。
从一方探索到多地开花
杭州中小学春秋假的实践,为全国提供了宝贵经验。近年来,关于增设春秋假的呼声越来越高,不少地方也开始进行探索和尝试。
如嘉兴市、温州市自2015年起推行高中“学段制”的教学安排,在原有寒假、暑假基础上,增加秋假和春假,同时相应减少寒暑假时间。湖北省利川市教育局今年3月18日发布通知,该市中小学将放春假2天,与清明假期相加。中国人民大学、厦门大学嘉庚学院、青岛航空科技职业学院、四川西南航空职业学院、北京信息科技大学等多所高校也有“春假”。
事实上,从国家层面看,2013年国务院办公厅印发的《国民旅游休闲纲要(2013—2020年)》就提出地方政府可以探索安排中小学放春假或秋假。2019年,国家发改委等九部门发布的《关于改善节假日旅游出行环境促进旅游消费的实施意见》提出,各地可以结合气候环境等情况统筹寒暑假时间,制定出台中小学放春假或秋假的办法,引导职工家庭在适宜出行季节带薪休假。
“学生对于知识的获取和综合素质的提高,绝不仅仅是通过课堂和书本学习获得,也包括到博物馆、图书馆、大自然中去学习。所以让学生放春秋假是在完善我们的教育体系,提高教育质量。”中国旅游研究院院长戴斌在接受央视新闻采访时表示,设置春秋假也有助于平衡学习、生活、休闲之间的关系。适当放松,放缓一些节奏,对整个社会的发展,乃至经济增长是非常有好处的。
2013年10月,戴斌曾联合携程集团董事局主席梁建章共同发文,呼吁落实“春假”制度,并提出三点建议:一是全国统一推行学生春假制度,从暑假或寒假调出一周左右时间,在“五一”假期前后,为学生安排一周左右的春假;二是推动因地制宜错峰休春假,南方地区可在“五一”之前,北方地区在“五一”之后,高校可适当延长春假时间到两周;三是在制度上推动带薪休假和福利旅游对接,鼓励更多家长根据工作安排自行选择休假时机,与学生春假相辅相成,避免休假集中在寒假暑假。
两位专家认为,春假的安排有助于带薪休假制度更好落地。对全社会经济发展来说,春假制度能够更好发挥旅游消费拉动经济增长的基础性作用,也可在一定程度上缓解暑假亲子游集中爆发带来的资源紧张问题。
今年全国两会期间,全国人大代表、中国工艺美术大师庞永辉也建议在全国推行春秋假,高等院校还可结合实际情况,适当延长春假时间为2周。该建议一经公布,就迅速引发热议,在舆论场上呈现“支持”与“担忧”胶着交织的态势。
尽管关于中小学春秋假的实践仍有进一步完善和改进的空间,但作为探路的先行者,杭州已用21年的时间诠释了——教育的终点不是填满时间,而是唤醒生命力,休假改革的本质是教育价值观的重构。当假期从“学业空白期”变为“成长赋能期”,当家长从“监工”转型为“陪伴者”,教育才能真正回归“人的发展”这一本质。
钱塘快评
打破“时间饥渴型”的教育模式
从全国首创到21年坚守,从“知识灌输”到素质教育,从分散出游压力到激活社会资源,杭州的春秋假制度像一把破局钥匙,撬动着教育评价体系里“唯课堂”的固化思维,让教育回归张弛有度的自然节律。
在此过程中,“破局”与“平衡”既是改革智慧也是实践准绳。当春假与劳动节连缀成拥抱自然或科学的研学之旅,当秋假与亲子互动交织为文化传承的实践课堂,看似消失的课时正以更丰盈的形态回归教育本质。
站在教育综合改革的历史维度,杭州春秋假的价值远超假期本身。它印证着当教育创新突破“围墙思维”,当制度善意转化为成长红利,假期便不再只是校历表上的留白,而是教育生态与城市文明缔结的成长契约。
杭州21年的实践证明,教育治理不是非此即彼的取舍,而是多方价值的共生。它让“五育融合”不再停留于理念,而是化作少年踏青鞋底沾着的花瓣、指尖触摸过的千年碑刻、家庭相册里定格的笑脸——这或许就是教育改革最诗意的注脚:给成长以春光,教育自有万千气象。
声明:
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新江南网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新江南网号系信息发布平台,新江南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如有侵权请出示权属凭证联系管理员(yin040310@sina.com)删除!
阅读推荐
新闻爆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