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由绍兴市文物考古研究所提供
近日,绍兴百草园遗址发现战国早期遗迹,考古发现的规模庞大、保存完整的越国连排房屋遗存,系绍兴首次发现,这也是绍兴古城外围滨海一带首次发现的越国大规模遗址。百草园遗址还发现了六朝时期“宝藏坑”,出土文物标本4000多公斤。
绍兴市文物考古研究所副所长、百草园遗址考古发掘负责人王仁芳说,遗迹主要为战国早期和六朝时期两层,经碳十四测年,其绝对年代分别为公元前400年和公元400年前后。其中越国屋顶茅草遗存经测年距今约2390±30年。
百草园遗址位于绍兴市滨海新区斗门街道百草园地块,东依菖蒲溇直江,北距曹娥江约4.47千米。为配合当地项目建设,2024年6月-7月,绍兴市文物考古研究所对该项目用地进行前期调查勘探,发现地下有古河道、水井等遗迹分布。经国家文物局批准,绍兴市文物考古研究所于2024年9月对该地块进行考古发掘,发掘面积约2000平方米。
越国连排房屋遗存保存完整
黑色的淤泥,整齐的木桩,一根根木头横躺在地上。
绍兴市文物考古研究所工作人员崔婧婧介绍,百草园遗址中,战国早期建筑基址面积约1300平方米,揭露木构建筑基址两处。
其中,一处为干栏式木构连排房屋,屋顶及墙体保存较好。屋顶的木构梁柱外侧覆盖茅草,茅草层厚约5-20厘米,由香蒲、芦竹、竹篾等层层叠压,用草绳捆扎而成;墙体主要由纵横交错的木柱及茅草构成,木柱共9排,外层同样使用茅草层包裹。
另一处为仅存木桩的建筑基址。主要由10列呈西南东北向木桩构成,木桩排列整齐,顺向平放横木固定木桩,各列木桩间铺有树皮类植物,判断其同样是干栏式建筑。这里的房屋遗存南北长35米,东西宽15米,南北还未到头。
两处房址区域出土有原始瓷杯、原始瓷瓿、红陶鼎、印纹硬陶罐、青铜钻头、建筑构件等。
越国建筑遗址处,树皮与土融在一起。而几块竹篾,镶在茅草中也清晰可见。崔婧婧用铲将一块竹篾上的泥土轻轻拨开,露出青绿色,她说,这些竹篾保存完好,2000多年了,颜色也依然青绿。但只要“露面”后,不到半小时,就会变成黑色,现在随时都在保护处理。
考古现场,越国的房屋是由茅草、竹篾、树皮层层裹住,用草绳“捆住”茅草墙体,墙体上还明显留下了许多细孔。考古人员说,这是越国先民用绳捆墙体留下的痕迹。
王仁芳介绍,百草园遗址发现的越国遗存最大的特色就是越国连排房屋的遗存保存十分完整,约1300平方米的越国木构建筑基址,规模庞大且保存如此完整,这在越国考古中也很罕见。百草园遗址还发现了战国时期水工设施,为研究当时越地先民的海防模式与出海位置提供了重要线索。
声明:
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新江南网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新江南网号系信息发布平台,新江南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如有侵权请出示权属凭证联系管理员(yin040310@sina.com)删除!
阅读推荐
新闻爆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