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21日,世界阿尔茨海默病日,杭州市上城区四季青街道运新社区的义诊活动吸引了不少老年人参与。四季青街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和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邵逸夫医院的医生们一起,为居民讲解阿尔茨海默病相关知识,并进行筛查。
阿尔茨海默病是认知障碍的重要类别,在浙江,越来越多的力量在关注认知障碍。今年,老年健康服务专项行动将“失智老人关爱”作为重要内容,“新增认知障碍照护专区床位6000张”纳入浙江省民生实事项目。各方正在形成合力,为认知障碍患者打造一个友好环境。
3个月筛查21万人
四季青街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对老年人的认知功能筛查已结束。这段时间,该中心精神科主任朱华平和同事们需要通知筛查结果异常的老人,前来做更专业的检查,看是否患上认知障碍,是否需要治疗。这已是他们在四季青街道开展认知障碍症筛查的第四年,而这次筛查,也是浙江省老年健康服务专项行动的一部分。
今年5月,浙江省卫生健康委、省财政厅联合印发《浙江省老年健康服务专项行动实施方案(2022-2025年)》(下称《方案》),在全国率先启动“光明”“口福”“营养”“失智老人关爱”和健康服务“智慧助老”专项行动。其中,“失智老人关爱”是由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结合老年健康体检,通过省卫健委统一开发的“老年人评估量表系统”,开展老年人认知功能筛查和评估、痴呆综合防控。
3市全市域和18县(市、区)成为专项行动的试点,6月,专项行动在这些试点启动。记者从浙江省卫健委了解到,截至9月21日,已通过评估量表系统完成老年人认知功能筛查评估21万人,筛查结果异常的有7000余人。
筛查还在持续进行中。筛查结果异常的老年人,将会被引导或帮助转诊到精神卫生医疗机构做进一步诊断。诊断为轻度认知障碍的老人,由基层医生开展常态化认知训练,减少和延缓痴呆发生和发展。确诊老年痴呆的患者,相关机构将会对其家属和照料者开展培训,提高干预效果,改善生活品质。按照《方案》,至2025年,全省计划开展老年痴呆预防干预和心理关爱10万人以上。
友好从“家门口”开始
有研究显示,让失智老人在熟悉的环境中生活,有助于减少行为精神异常,提高生活质量。在社区形成宣教、筛查、预防、治疗、照护的闭环系统,才能真正打造出老年认知友好环境。
《方案》明确提出,失智老人关爱行动需要各级精神卫生医疗机构与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建立工作队伍,对老年人开展慢性病自我健康管理、膳食营养、适宜运动等老年痴呆综合防控措施。
2019年以来,四季青街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已为数千名老人进行认知障碍筛查。朱华平说,早期、轻度的认知障碍多是筛查发现,越早进行干预,延缓病情的效果越好。3年前,运新社区一位老人在社区筛查中被确定为轻度认知功能受损,立即进行干预治疗,如今老人的认知能力无明显退化。
朱华平团队承担的另一项重要任务是宣传认知障碍。如今居民主动要求接受专业评估的人数明显增加。未来,他们还要成立“记忆门诊”,可与医院双向转诊。同时,中心对认知障碍患者家属的培训也在计划中。
新增专区床位6000张
中重度认知障碍患者需要专业照护。认知障碍照护专区床位建设纳入2022年浙江省“十大民生实事”项目,要求今年在养老机构中新增认知障碍照护专区床位6000张,每个机构需配备1名经过专业知识与技能培训的照护专员,为认知障碍老人提供精细化照护。据省政府养老民生实事项目进展情况报告,截至9月15日,全省认知障碍照护专区床位完成率为114.93%。
如何打造有特色的认知障碍专区?浙江省民政厅相关负责人介绍,一般选择设立在养老机构内部的独立楼层或区域,设置单人间。专区床位采取“小单元”式布局,包含公共客厅、餐厅、活动区、自理能力训练室等场所。各单元布置成患者熟悉的生活场景,营造独立、安全的宜居环境。
86岁的李爷爷身患阿尔茨海默病已5年,目前住在杭州文新橡树医康养服务中心认知障碍专区。专区内有一条约200米的回转跑道,“站台”名称都是李爷爷熟悉的杭州老地名。“恭喜到达吴山广场站。”听到护理员报的站名,李爷爷特别高兴。
包含“怀旧疗法”在内,浙江省要求照护专区应体现8种及以上非药物干预的不同疗法训练区域,如认知训练、作业疗法、五感疗法、运动疗法,通过色彩、声音、光线等多种干预手段,为认知障碍老年人提供多元的感官刺激。
省民政厅相关负责人表示,将继续推进认知障碍专区建设,为更多老年患者提供医疗保障、康复训练、优质护理、生活照护、健康饮食等全方位个性化、专业化服务。
声明:
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新江南网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新江南网号系信息发布平台,新江南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如有侵权请出示权属凭证联系管理员(yin040310@sina.com)删除!
阅读推荐
新闻爆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