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新闻中心 > 城市新闻 > 苏州 > 正文

从陈旧到宜居 老新村“逆袭记”

文章来源:姑苏晚报
字体:
发布时间:2025-02-07 14:34:38
  《新江南网》江南第一门户网站!
 追踪网络热点,关注民生动态,传播江南文化,倡导网络新时代!
https://www.xjnnet.com/欢迎您! 

☆ 新江南网 ☆欢迎您 

  在城市的发展脉络中,老新村宛如一本本泛黄的珍贵相册,静静珍藏着时代的独特印迹,承载着一代人的生活轨迹。位于姑苏区沧浪街道瑞光社区的化工新村,便是这样一个见证岁月变迁的老新村。该小区始建于20世纪80年代初,共有11幢居民楼,居住着446户居民,最初是苏州化工厂的职工用房。历经40多年的风雨洗礼,化工新村逐渐显露出岁月的沧桑痕迹,基础设施老化严重、停车区域紧张、公共活动空间匮乏等问题日益凸显。HHs新江南网|江南第一门户网

  去年7月,化工新村老旧小区改造工程正式拉开帷幕。经过半年多紧锣密鼓的改造,如今,化工新村焕然一新,连同周边街区道路、商铺一同实现了连片出新,安全舒适的社区环境令人心旷神怡,居民的居住环境得到了大幅提升。HHs新江南网|江南第一门户网

  颜值焕新HHs新江南网|江南第一门户网

  老小区实现华丽蜕变HHs新江南网|江南第一门户网

  踏入化工新村,曾经斑驳破旧的建筑外墙如今粉刷得焕然一新,新铺设的沥青路面平坦而整洁,屋顶整铺的防水材料彻底解决了困扰居民多年的雨天漏水难题。各类管线入地工程也是此次改造的一大重点。过去,电线、网线、电话线等各种线路在空中纵横交错,犹如一张张杂乱无章的“蜘蛛网”,不仅严重影响小区的整体美观,还存在着极大的安全隐患。随着新村里40根电线杆的拔除,管线全部有序入地,小区上空变得清爽整洁。HHs新江南网|江南第一门户网

  同时,改造工程秉持“移绿不减绿”的原则,清除了小区内的杂草灌木,精心打造了地被花圃。化工新村的改造不仅仅是“面子”上的华丽升级,更是“里子”的全面提升。改造后,从每个单元电表箱接线通过地下穿管接入居民车库,根治了飞线充电问题。小区46个楼道的楼道灯全部更换为声控灯,明亮的楼道灯大大提升了居民出行的安全感。此外,每个楼道在中间楼层位置都安装了折叠座椅,方便老人上下楼时中途歇歇脚。小区还增设了智能安防系统,让居民住得更加安心、放心。HHs新江南网|江南第一门户网

  盘活资源HHs新江南网|江南第一门户网

  增设公共服务空间HHs新江南网|江南第一门户网

  “以前我们只能在楼下或小区门口随便聊聊天,要是遇上刮风下雨就很少出门了。现在小区里有了活动室,能和老邻居们一起聚聚,看看报、下下棋,真的太满足了!”住在7幢的徐老伯满脸笑容地道。由于小区建造初期规划的局限性,小区内原本没有专门的公共活动空间,居民们日常活动大多局限于散步、聊天等基础活动。拥有一个“家门口”的活动室,成了小区居民共同的心愿。HHs新江南网|江南第一门户网

  经过沧浪街道及瑞光社区的多次协调沟通,化工新村5幢北侧一处原用作经营性的房屋成功变身为多功能活动室。这个活动室集协商议事、居民活动、儿童游乐等多种功能于一体,还设有常态化的缝补、理发等便民服务。“虽然活动室面积不大,但我们希望能让它的功能发挥到极致,让不同年龄层的居民都能在这里找到属于自己的乐趣。”瑞光社区党委书记贾贯银表示,居民活动空间的打造,既盘活了闲置资源,又有效解决了小区公共活动空间不足的问题,用实实在在的举措提升了居民的生活幸福感。HHs新江南网|江南第一门户网

  四方协同HHs新江南网|江南第一门户网

  共筑幸福生活场景HHs新江南网|江南第一门户网

  去年7月,化工新村业主委员会的成立,标志着小区治理迈出了重要的一步。业委会的7名成员中有4名党员,在小区改造过程中,业委会充分发挥了桥梁纽带作用。今年1月,经过业委会的不懈努力和小区业主的投票表决,化工新村成功引入物业管理,结束了老新村40多年无物业管理的历史。HHs新江南网|江南第一门户网

  此外,瑞光社区党委进一步拓宽“板凳议事”功能,将其延伸至小区,在南园新村、泰华苑、化工新村等小区建立了“板凳议事微客厅”,按照“居民提事、小区议事、联动办事、群众评事”的工作思路,切实让居民从小区治理的“旁观者”转变为“参与者”。同时,社区健全了小区党支部、业委会、物业和社会组织“四方协同”机制,目前已与10多家企业单位建立结对共建关系,为小区治理汇聚了更多的社会力量。HHs新江南网|江南第一门户网

  “化工新村的改造,让小区居民拥有了更加舒适的生活环境。在改造过程中,我们充分听取居民意见,多次召开座谈会,鼓励居民积极参与到小区改造中来。”贾贯银表示,接下来,社区将坚持党建引领基层治理,不断完善“四方协同”机制,进一步创新小区治理和服务模式,问计于民、问需于民,持续提升基层治理服务效能,不断刷新居民家门口的幸福场景。(记者 李浛芃 本报通讯员 史小慧)HHs新江南网|江南第一门户网

 

声明:
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新江南网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新江南网号系信息发布平台,新江南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如有侵权请出示权属凭证联系管理员(yin040310@sina.com)删除!

 

 

    匿名评论
  • 评论
人参与,条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