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年前,是为昆山经济社会发展发光发热的鑫源燃煤热电厂。20年后工业旧址惊艳蝶变,今年底,一座“运动+文旅+体育”的工业遗址公园即将在昆山高新区崛起。新一代人的成长记忆,也将由此更新。
在一次次以人民为中心的具体实践中,昆山高新区统筹生产、生活、生态空间布局,推进“产城人”深度融合发展,驱动更加宜居宜业宜游的城市建设。城乡建设向“精”而攀新界面、群众生活向“优”而攀新期盼,为全力打造全国一流的现代化产业创新园区汇聚磅礴之势。
“老电厂”拥抱“诗和远方”
江河是一座城市的血脉,古往今来、横越中外。城市因河流而诞生,文明因城市而勃兴。昆山西北部的张家港河亦是如此。
回溯昆山30年前的发展,浓缩起来是一条“昆山之路”、一部“奋进史”。而它的亲历者中正有张家港河畔的鑫源燃煤热电厂。作为昆山市第一个立项的热电厂,鑫源燃煤热电厂曾静静地守望着张家港河河道里来往的货船,见证了昆山经济腾飞。
热电厂经历了几十年的运营,开始逐步面临电力等市政设施外迁、厂房空间与城市生活割裂、服务设施不足等问题,同时为响应国家“退二进三”的政策,热电厂最终决定整体搬迁。
退,是为了更好地进!旧址上,电厂主体厂房、贮煤场、冷却塔等工业遗存也正等待着新的契机焕发活力。2020年,通过专家、顶级设计团队与政府合作、调查研究、实地考察和文化遗产保护研讨,终于,鑫源热电的旧址规划出炉,这里将建设昆山新地标——工业遗址公园,而公园最特别的地方,就是将秉承保留城市记忆、保存建筑风貌的原则,尽量利用原来工业遗存。
“项目因势就地,改造成相匹配的全民健身及文化功能,为周边社区及整个昆山的滨水景观廊道,提供文化与健康的功能主题,展现生态、环保、科学的建筑发展观念,实现昆山城市更新过程中对于历史遗迹的尊重,与有机更新的城市发展理念。”昆高新集团工业遗址公园项目负责人陈应才说。
科技与人文相得益彰
随着我国城镇化进程进入“下半场”,发展路径由“增量扩张”转向“存量发展”阶段,城乡居民对城市公共空间和多样化生活的需求与日俱增。当下,在用地饱和、发展空间有限的难题下,昆山高新区仍然拿出12.2万平方米的用地,用于打造运动文化服务功能的地标公园,其背后的深意在哪里?
走进遗址公园,随处可见烟囱、高炉、冷却塔、料仓,以及交织缠绕运输廊道等生产设备,充满厚重的历史感、浓浓的重工业风。为了更好地保留城市记忆、保存建筑风貌,遗址公园在建设时,充分保留了原热电主体厂房、贮煤场、冷却塔等工业遗址,对场地中已有的输煤栈桥及转运站、碎煤机室进行原样封存;对场地中贮煤库、贮灰库、主厂房、锅炉机房等建筑进行改造。项目将地块规划为五个片区,通过一条贯穿全场的健康活力环彼此串联,形成“一环串五区”的空间结构。
“目前,项目整体已完成60%,预计2024年11月整体完工。通过融入文化创意、科创展示、文化休闲,这里将打造一个具有独特时代印记的运动和文旅的多向产业新模式,成为城市深度转型的重要标志,也给周边地区带来新生功能。”陈应才表示。
在遗址公园的不远处,则是全国首个“新旧融合”科创综合体——鑫欣科创综合体,一个是科研场景、工作场景、生活场景和消费场景有机结合的科创综合体,推动着高科技成果的转化与落地;另一个是历史和文化的城市重要标识,实现生态、产业、功能有机融合的工业遗址公园。科研人员可以在这里享受运动和休闲带来的美好生活,而工业遗址也可以优先应用园区相关科技企业的技术。比如未来在部分建筑体上应用全新的钙钛矿技术,将可再生能源用电总量提升至15%;两者有机结合,相辅相成,成为昆山高新区产城人融合发展的有力注脚。
“选择鑫欣科创落户不仅因为园区的环境,更因为鑫欣科创为企业提供了真正的全方位服务,包括周边就有配套的工业遗址公园,让我们企业入驻没有了后顾之忧。”苏州贝莱克金刚石科技有限公司创始人马懿说。
一个公园焕新一个片区
片区提升需要依靠重点项目的桥头堡作用,《昆山老城区更新规划》提出“两江碧水,四岸年华”更新行动计划。位于昆山高新区的环玉湖区域,作为更新行动计划的先行区域,2023年已先行启动该片区城市品质提升计划。
工业遗址公园所在的风雷河片区,就是环玉湖区域四大片区之一。该片区南至萧林路、北至中环西线、东至鹿城路,以工业遗址公园为依托、以风雷河水街为骨架,通过布局商业街区、引入优质业态,统筹生态人居、美好生活等城市功能,打造底蕴丰富、活力时尚的宜居生活区。
“遗址公园,其中遗址面向产业升级,提供居民一处宜娱、宜学、宜展、宜旅的行业标杆;公园则更多的是服务属性,面向大众,为片区居民提供一处可动可憩、可赏的城市公园。”陈应才说,在区域内进行系统化的更新,就是要解决城市发展中的突出问题和短板,实现城市功能完善和品质提升,提升居民群众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热电厂东西两侧的现状空地与此配合,建设景观丰富的城市体育公园。西侧空地建设标准足球场地,并于场地下面建设敞开式停车库,以解决公园及工业遗存改造项目所需停车位。
不仅如此,项目还结合海绵城市等绿色建筑技术应用,提炼现状“河、湖、岸”的生态景观要素融入片区建设,强调人与自然共生的大生态格局,让城市融入大自然,为片区提升引入绿色活力。自然景观和人工措施相结合,在确保城市排水防涝安全的前提下,最大限度地实现雨水在规划区的积存、渗透和净化,促进雨水资源的利用和生态保护。
工业旧址蜕变为崭新的都市空间,智慧与创意赋予遗存景观独特的美学价值。遗址公园将以全新的面貌继续见证着昆山这座城市的发展与进步,成为延续昆山历史文脉的点睛一笔。(苏报融媒记者 朱新国 周函 通讯员 汤天伦)
声明:
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新江南网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新江南网号系信息发布平台,新江南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如有侵权请出示权属凭证联系管理员(yin040310@sina.com)删除!
阅读推荐
新闻爆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