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州市加快打造具有全球影响力的产业科技创新中心主承载区,以科技“硬支撑”提升产业“硬实力”——
创新苏州亮出“13456”新答卷
近日,国内首台民用液氢罐车在苏州成功下线,一次可以运输液氢40立方米,运量是传统氢气管束车的40倍,这标志着我国在液氢制取、储运与加注等关键技术装备及安全性研究方面取得重大进展。以科技为支撑,苏州正努力推动氢能产业成为全市经济发展新的增长点。
过去一年,苏州紧紧围绕“在科技创新上取得新突破”,纵深推进具有全球影响力的产业科技创新中心主承载区建设,以科技“硬支撑”提升产业“硬实力”。
2023年,创新苏州交出了亮眼成绩单:国家级科技企业孵化器76家,首次跃升至全国第一;科创板上市企业55家、中国潜在独角兽企业75家,均居全国第三;国家高新技术企业净增2244家,有效高企数达15717家、全国第四;“上海—苏州”科技集群全球第五;中国独角兽企业17家、全国第六,预计全社会研发经费支出占GDP比重4.1%左右。
从载体建设到技术攻关,全面提升创新能级
苏州宜联生物医药有限公司自主研发的创新抗体偶联药物YL201获得了美国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FDA)授予的孤儿药资格,用于治疗食管癌;赛络生物自主研发的首款First-in-Class癌症疫苗CE120获得美国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FDA)的新药临床试验许可,开展针对多种实体肿瘤的首次人体临床试验(I期临床);药明泽康自主研发的PD-L1抗体试剂通过国家优先审批通道获批上市……
在苏州,生物医药企业创新好消息频传,整个产业的创新策源力也在不断加强。苏州目前已建设国家生物药技术创新中心等国字号创新平台8家,省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超140家,已建立信达生物、亚盛药业、贝康医疗等企业牵头的创新联合体20家。
过去一年,苏州突出载体建设,战略科技力量加快培育。加快构建实验室体系,启动建设苏州实验室总部基地,5家全国重点实验室获批。国家生物药技术创新中心、国家第三代半导体技术创新中心(苏州)总部开工建设,中科可控获批筹建国家新一代人工智能公共算力开放创新平台。苏州支持全球大院大所、创新型龙头企业、创业人才团队来苏州建设新型研发机构,已建有市级以上新型研发机构106家,与中国科学院合作共建载体机构34家。
过去一年,苏州突出技术攻关,产业创新能力加快提升。在第二届全国颠覆性技术创新大赛上,苏州有10个项目获优胜奖,占全省62.5%、全国13.5%。苏州有23个项目获省科技成果转化专项立项,全省第一。我市围绕工业母机与集成化装备制造、光子与集成电路、生物医药与高端医疗器械等产业领域,组织实施重大科技成果转化项目,创新“揭榜挂帅”等机制,提高科技成果转化和产业化水平。2023年,高新技术产业产值预计2.3万亿元,占规模以上工业产值比重达53%。
苏州还支持组建由行业龙头企业牵头、高校院所支撑、各创新主体协同发展的创新联合体,围绕关键环节和“卡脖子”技术开展联合攻关,目前,已组建高功率半导体激光等120个创新联合体。苏大维格创新联合体攻克高性能激光直写装备的技术瓶颈,开发3D光刻工艺,填补国内空白。作为苏州市高功率半导体激光创新联合体牵头单位,长光华芯在业内首次推出最大功率超过66W的单管芯片。
从企业矩阵到人才集聚,激发创新动力与活力
2023年12月6日,姑苏领军创新人才企业——江苏艾森半导体材料股份有限公司登陆上交所科创板,至此,苏州在科创板上市的公司达到55家,位列全国第三。
江苏艾森半导体材料股份有限公司成立于2010年,是一家主要从事电子化学品研发、生产和销售的国家高新技术企业。顺应半导体制造关键材料本土化发展趋势,艾森半导体致力于成为国内领先的电子化学品研发与生产商,打造高端电子化学品品牌,以先进电子化学品材料赋能新一代高端制造,努力跻身电子化学品材料领域的世界第一方阵。
企业是创新的主体。苏州围绕科技企业全生命周期,加快构建以科技型中小企业为基础、高新技术企业为主体、瞪羚企业和独角兽企业为标杆的科技企业梯队培育模式,加快打造创新型企业集群。
过去一年,苏州突出产业强基,创新企业矩阵持续壮大。苏州成立全国首个市级科技招商中心并实体化运作,通过“以赛代引”机制,先后赴北京、西安举办全球科技创业大赛,开展重点细分领域项目招引,引进科技招商项目超1万个。全市高新技术企业15717家,较上年增长16.7%,占全省总数的30.3%,净增2244家,保持全国第四;国家科技型中小企业入库数2.54万家。
苏州还优化企业创新发展环境,建设省级以上孵化器158家,省级以上众创空间388家、全省第一。其中,国家级科技企业孵化器76家、全国第一。同时,大力落实高新技术企业税收优惠等创新重点政策,2023年为企业减免税收401亿元,同比增长13.7%。
过去一年,苏州突出人才引领,创新创业人才加速集聚。苏州深入实施姑苏领军人才计划,去年新立项重大创新团队、顶尖人才团队13个,累计支持56个;新增姑苏创新创业领军人才595人,累计3458人。
苏州在全国率先建设科技商学院,与顶尖高校规划培训体系,累计培育208人。以实体化校区建设,搭建“政产学研用金”高效协同赋能生态,探索复合型人才培养和新型科技成果转化新模式,成为创新驱动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实践。目前,已帮助30家学员企业新增融资39笔,新增融资额近20亿元,促成16个学员项目与“链主”企业产业合作。
苏州还持续做好外国人来华工作许可审批服务工作,推动外国人来华工作许可、居留证件单一窗口在全市复制推广,新引进外籍人才877人,累计10214人(A类3901人)、占全省43.5%,连续12年获评“外籍人才眼中最具吸引力的中国城市”。
从一个目标到八大工程,做强创新“主引擎”
在苏州,《打造具有全球影响力的产业科技创新中心主承载区行动方案》实施以来,各部门加强协同联动,合力推进行动方案落地见效,加快推进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
在苏州,一系列率先、创新举措助燃策源创新。出台苏州首部科技创新促进条例,构建全链条、全周期科技创新制度体系,法治护航科技创新;在全国率先建设全流程线上科技服务平台——苏州市科技创新券服务平台,实现了科技创新券线上申领、使用、兑付全链条闭环服务,是全国首个全流程线上科技服务平台;首创“科贷通集群贷”新模式,发布“创新集群重点支持企业榜单”,为入榜企业提供“科贷通”创新集合信贷,贷款总额超8亿元。
面向未来,苏州科技创新的突破点和着力点何在?
苏州市科技局相关负责人介绍,2024年,苏州将加强科技创新和产业创新对接,大力实施科技创新“八大工程”,做强创新“主引擎”,加快打造具有全球影响力的产业科技创新中心主承载区,推动科技创新再上新台阶。力争2024年全社会研发投入1145亿元左右,研发投入强度4.15%左右;国家科技型中小企业入库数超2.6万家、国家高新技术企业超1.7万家;新增姑苏创新创业领军人才350人以上;争创牵头类全国重点实验室,争取更多国家大科学装置落地。
据悉,“八大工程”具体包括:科技战略平台能级提升工程、高水平大学建设高峰工程、产业技术攻坚突破工程、创新企业培育壮大工程、创新创业人才集聚工程、创新成果转化加速工程、科技金融赋能助力工程、开放创新合作拓展工程。
明确的目标,具体的工程,将有力推动苏州科技创新迈上新台阶,助力科技与产业比翼齐飞。
声明:
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新江南网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新江南网号系信息发布平台,新江南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如有侵权请出示权属凭证联系管理员(yin040310@sina.com)删除!
阅读推荐
新闻爆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