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年手艺人展示非遗文创产品。记者 朱雪芬摄
提起苏州,人们想到的除了小桥流水、粉墙黛瓦的美景,还有昆曲、宋锦织造技艺、桃花坞木版年画等非遗文化。然而,随着社会现代化进程的不断加快,许多非遗技艺在传承、发展等方面面临挑战。如何让这些非遗项目后继有人,更好地发扬传承下去?在今年的市人代会上,市人大代表苏文娟就提出了“关于加强苏州市非遗新生代力量培育建设的建议”。
非遗技艺面临传承挑战
今年中秋节,苏州斜塘老街灯会的主景灯“长乐未央”吸引了不少市民。它的制作者是灯彩非遗传承人汪丽秋,她17岁就随父亲汪筱文学艺,至今30多年。苏州灯彩,史称“苏灯”,始于南北朝,盛于唐宋,是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它的制作过程很繁琐,有几十道工艺,能坚持下来的人寥寥无几,因此一度面临传承困境。近年来,汪丽秋和父亲恪守工匠精神进行创新,还经常到学校讲课,希望更多人看到这项1500多岁的古老技艺。
目前,苏州全市拥有各类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累计336项,类似苏州灯彩这样面临传承难的还有不少。为了做好非遗的传承保护工作,市相关部门在近几年做了不少努力。“新一代的非遗新生力量已经成长起来,但是进入新时代,他们也面临着新的挑战和机遇。”市文广旅局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管理办公室工作人员谢俊告诉记者,在非遗传承新生代力量培养方面,遇到的难题主要有:有些非遗项目特别是濒危项目,看不到清晰的市场前景,导致没有年轻人愿意来学;非遗的特性使得学艺者前期需要有很长的学习时间,这段时间无法产生效益,对学艺者能否坚持下去是一个很大的考验。
建议加强新生代力量培育
对于非遗新生代力量培养方面遇到的难题,相城区文化体育和旅游局副局长苏文娟深有感触。她经过深入的调研走访后认为,给新生代力量搭建发展平台,使之更加与时代发展相贴合、共融,成为当下一个重要的课题。
为此,苏文娟提出了“关于加强苏州市非遗新生代力量培育建设的建议”,从四方面提出了自己的观点和看法。首先,做好青年非遗新生代数据库,对全市从事非遗的青年手艺人进行排摸,进行常态化调查评估,建立清单名录分类,动态掌握非遗存续情况。其次,建立规范的非遗新生代力量保障机制,及时采取针对性保护措施,在人力、物力、财力、政策等各方面提供坚实保障,让绝活不绝迹,培养“守艺人”。再次,鼓励青年手艺人参与非遗保护传承工作,融入国民教育体系活动中去,真正实现全社会对非遗保护传承的自觉。最后,设立非遗新生代力量创业引导资金,组织专门的专家评委会,制定奖励办法,对于在非遗技艺传承与创新、非遗推广、助力江南文化和苏式生活品牌塑造方面有突出贡献的个人,给予一定程度的资金补助。
多举措培养青年“守艺人”
围绕非遗新生代力量的培育,其实早在去年,苏州市文化广电和旅游局就印发了《苏州市濒危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人才培养与管理办法》的通知。该《办法》共21条,从扶持标准、管理机制、培养途径、优惠政策等方面对非遗人才的培养和管理作了相应的规定。
那么,针对市人大代表的建议,相关部门接下来会有哪些举措?谢俊表示,首先是加强政策支撑,将联合相关部门共同做好现有政策落实。“目前,我们正在开展姑苏乡土人才非遗传承优青的评审认定,对符合条件的从事非遗项目传承与保护的优秀青年人才,给予相应的项目扶持经费或继续教育奖励。”谢俊说,市文广旅局正在积极与市文投集团对接,研究设立“苏州非遗新秀成长基金”工作,为非遗新生代力量创新创业提供实实在在的支持。
其次是加强传承人培养。今年8月底,市文广旅局推出了苏州非遗80后90后00后人才库,从全市非遗保护传承从业人员中,选取有明确师承关系、特别是国家级代表性传承人的亲传弟子,进行重点培育,首批入库人才380名,其中90后177人,00后42人。谢俊表示,今年,第六批市级非遗代表性传承人申报认定工作即将启动。同时,苏州正在着手优化完善市级代表性传承人动态评估体系。
再次是推进全过程非遗教育。苏州将探索构建国民教育、职业教育和学历教育“三位一体”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人才贯通培育体系,促进非遗系统性保护、活态性传承、创新性发展。本报记者 朱雪芬
<爱上你,爱上新江南网:www.xjnnet.com www.xjnnet.net,www.xjnnet.com欢迎您!>声明:
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新江南网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新江南网号系信息发布平台,新江南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如有侵权请出示权属凭证联系管理员(yin040310@sina.com)删除!
阅读推荐
新闻爆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