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地市级和县级层面全部跨江融合的投资热土上,“五天落地一个项目”背后是同频共振的默契——
苏宿共建园区如何在全国“融”出圈
近40年来,苏州不断上演开发区奇迹,完成了从自费兴建到国际合作、从学习借鉴到品牌输出的重大跨越。
8月18日,2023苏州宿迁“1+5”共建园区联动发展推介会暨创新创业大赛启动仪式在苏州工业园区举行,以“跨江融合 苏宿联动”为主题,共签约工业项目15个,协议总投资134.5亿元,签约科创飞地入驻项目8个。
为什么“1+5”共建园区的“吸金”能力这么强?记者注意到,参加推介会的嘉宾都频繁提及苏宿两地在全省率先实现“南北挂钩”共建园区全覆盖,开创了全国区域协调发展的新模式。
苏州可以做到的,共建园区参照执行
在改革开放初期,苏州就不遗余力建设开发区,如今是拥有国家级开发区数量最多、种类最全的城市。
1984年8月,昆山自费兴建开发区,在全国第一个勇吃“螃蟹”,随后,各类企业蜂拥而至。开发区围绕产业链关键环节“补短补软补缺”,鼓励引导龙头企业做大做强,在做强产业链、布局创新链、配置资金链、部署服务链、谋划替代链、拓展柔性链上下功夫,推动产业发展向高端攀升,推动高新技术企业及独角兽、隐形冠军、瞪羚企业爆发式增长,战略性、引领性支柱产业拔地而起。
以开发区为“试验田”,像这样的第一,苏州还有很多:由中新两国政府合作开发的苏州工业园区,开国际合作先河,成为我国改革开放试验田、国际合作典范和苏州城市国际化的重要引擎;张家港保税港区、昆山出口加工区、苏州工业园综合保税区分别为全国首家内河型保税港区、全国首家出口加工区、全国首家综合保税区。
与此同时,一批又一批开放创新的政策在苏州各级开发区试验成熟后走向全国,强大的内生动力为苏州聚合着全球优质资源,国际知名企业争相在这里“掘金”。
2001年,在江苏省委、省政府的主导下,苏州宿迁正式挂钩结对;2006年,苏州宿迁“南北挂钩”转入以共建园区为主要抓手的新阶段,在全省率先建立了6个共建园区,现已形成以苏宿工业园区为主体、其他5个共建园区为支撑的“1+5”联动发展格局。
苏宿6个共建园区规划总面积达79.64平方公里,已完成61平方公里“九通一平”基础设施开发。苏州和宿迁在共建园区推出充分授权机制,“凡是在苏州可以做到的,原则上都可以在共建园区参照执行”。苏宿工业园区享有设区市一级行政管理权限,其他园区享有县区同等服务,试点推出并不断完善开发区机制,构建政府搭台、企业唱戏、科研机构和社会力量广泛参与的多元化体系,聚焦功能提升,细化支持共建园区发展的政策举措,加强科技园区、产业研究院、众创空间等创新平台建设,持续深化行政审批制度改革,不断提升审批服务效能,以企业需求为导向,把共建园区打造成为活力迸发的“投资热土”。
如今,6个共建园区以占宿迁0.82%的土地完成全市6.2%的一般公共预算收入、9%的规上工业销售收入、9.7%的规上工业增加值、11%的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成为宿迁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板块、强力引擎,连续6年全部进入全省考核前十名,苏宿工业园区实现“十三连冠”。
特色园区各显神通,个个都“很能打”
苏州开发区各有所长,宿迁也是如此。苏宿6个共建园区因地制宜,在特色方面做足文章,精准匹配当地产业资源和人力人才体系,高效发挥有效市场与有为政府的作用,亮出各自招牌,成为兴业宝地。
苏州宿迁工业园区是苏州、宿迁两市最重要的合作项目、苏州工业园区第一个“走出去”项目,2019年启动拓园,规划总面积28.6平方公里,拥有全市规模最大的外资、台资企业可成科技,苏北亩均投资强度最高的IT类项目长电科技,有望成为第一家园区培育上市企业的聚成金刚石,形成了精密机械、电子信息、新材料新能源三大主导产业,率先获批省“共建园区高质量发展创新试点”,获授苏州自贸片区联动创新区。
宿迁下属的5个板块也在共建园区探索出了提升产业集聚核心竞争力的特色之路,常熟泗洪、吴江泗阳、张家港宿豫3家工业园区稳居省特色园区前三名。
吴江泗阳工业园区2020年6月启动拓园,规划总面积12.8平方公里,已建成电子信息、装备制造产业园49万平方米,重点发展绿色纺织、装备制造和新材料产业,打造产城融合的现代化新城。
常熟泗洪工业园区规划总面积7.88平方公里,重点打造智能装备、智能电子、功能性材料、生产性服务业产业集群,拥有工业企业76家,苏南企业占比60%,获评省脱贫攻坚暨对口合作先进集体、“和谐劳动关系建设综合试验区”。
昆沭高新技术产业园规划总面积10平方公里,先后引进唐盛高纤、亿安腾新材料、昱诚纺织等重点工业项目55个,打造健康医疗、新材料等主导产业,“昆沭缘”区域合作品牌效应日益彰显。
张家港宿豫工业园区规划总面积13.4平方公里,引进百威啤酒、华虹电子等工业项目53个,总投资175亿元,形成了以食品饮料、智能制造为主导的特色产业。
吴中宿城工业园区规划总面积6.96平方公里,注册、在建和投产企业共82家,引进恒力德顺纺织、德力化纤等行业龙头企业,形成以纺织服装、绿色建材、机械电子等为主导产业的发展格局,构建“田园化、体系化、多元化”生态工业园区。
产业转与接,跨江“强链补链延链”
截至8月18日,苏宿6个共建园区共引进工业项目427个,完成投资1924亿元,其中来自苏州的项目213个,完成投资1328亿元,亩均投资强度超450万元;2022年招引项目66个,总投资356亿元,保持着“五天落地一个项目”的速度。
这些年来,苏宿6个共建园区兴起,重点围绕机电装备、电子信息、高端纺织、高端食品、新材料等产业链,大力引进质态双优项目,聚力打造高新技术企业、外资台资企业两大方阵,与苏州产业外溢形成吻合之势。
站在全国看苏州,这是创造了开发区发展奇迹的产业大市,一直以来始终着力强链补链延链,提升产业链现代化。站在苏州看宿迁,这是“南北挂钩”兄弟城市,已经形成同频共振的默契。
苏州宿迁的产业链协同融合,必然推动“跨江融合 苏宿联动”,持续放大“1+5”共建园区集聚优势和苏州开发区“走出去”品牌。
(记者 张帅)
声明:
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新江南网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新江南网号系信息发布平台,新江南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如有侵权请出示权属凭证联系管理员(yin040310@sina.com)删除!
阅读推荐
新闻爆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