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地合作是加快集聚创新资源,推动产学研深度融合的重要路径。系列报道《苏州高质量发展“企”示录》,一起走进一家由大学教授创立的科技企业。
动一动手指,就能控制轮椅向前进或向后退,甚至还可以原地转弯,这就是来自海熙智能医疗科技的智能化改造轮椅。安装上自动驾驶、护工模式等模块后,它就可以根据不同人群的需求,实现个性化定制。
除了智能轮椅,在海熙智能医疗科技,企业研发的创新产品还包括智能辅助给药设备、睡眠健康与智能呼吸穿戴设备等。
企业创始人张治国还向记者展示了一款吸入制剂智能辅助给药系统。它已经获得相城科技领军创业人才计划的支持,目前已经实现按压协同操作和部分靶向给药功能。眼下,企业还正在进一步进行吸入式的全新概念设计。
作为企业创始人,张治国还有一个身份——河海大学产业技术研究院副教授、硕士生导师。去年3月,河海大学苏州研究院在相城区开工建设,并向校内外专家团队广发“英雄帖”。张治国看到后递交了申请,并成为苏州研究院第一家落地转化的公司。
“技术能不能最终转化成产品、产品最后能不能(得到)市场认可,这对于一个大学教授来说,真的是一个蛮艰辛的过程,也是很大的考验”,张治国坦言,来到苏州后,他感受到了这里对河海大学在苏创业公司的全方位支持。从资金到场地,从政策到服务,从落地到成长,张治国给出的评价是“无微不至”。
不到两年时间,河海大学苏州研究院的科研优势与苏州的产业环境优势、营商环境优势持续叠加、双向赋能,已培育7家研究所和1家研究中心。
河海大学苏州研究院执行院长、长江学者特聘教授陈永辉表示,今后,苏州研究院将依托河海大学的优势学科和人才培养资源,深入挖掘苏州产业需求,助力科研团队产学研深度融合,在涉水和低碳产业以及人工智能和数字行业孵化集聚一批行业领军企业,建成一个具有重要影响力的河海特色产教融合科创高地。
全力支持每一所与苏州合作的高校和科研机构扩大布局、深耕发展,截至去年底,苏州已与200多所国内外大院大所开展形式多样的合作,建设各类产学研创新载体158家,实施产学研合作项目20000多项。
声明:
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新江南网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新江南网号系信息发布平台,新江南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如有侵权请出示权属凭证联系管理员(yin040310@sina.com)删除!
阅读推荐
新闻爆料